快時尚還能「快」多久

2016-05-14 02:06
台商 2016年5期
关键词:集團消費市場

在2006年左右快時尚進入中國市場後,一度被認為是為疲軟的服裝零售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Zara在2006年首次進入中國開設旗艦店,隨後2007年H&M進入中國市場,意大利快時尚品牌Mango緊隨其後在中國開出了首家店,Gap則相對較晚,在2010年才宣佈進入中國市場。

事實上,中國服裝零售業在2000年~2007年還是以百貨、超市為主導,快時尚品牌的入侵,被業內稱為服裝行業的「救命稻草」,也強烈衝擊了中國本土的傳統百貨。

以Zara為代表的快時尚品牌通常不進駐百貨商場,而是開在人流密集的街邊甚至百貨商場門口,以低價、時尚為主要特徵,能取悅龐大的消費人群,2012年~2015年是快時尚的集中發力階段。

經過幾年快速發展的快時尚品牌,伴隨著新鮮感的褪去和消費結構的升級,「快時尚」似乎也將迎來發展拐點。

近日,根據全球大型快時尚品牌優衣庫母公司迅銷集團、H&M集團等最新財報數據顯示,其全球多個市場業績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

作為亞洲最大服飾零售商,快時尚連鎖巨頭優衣庫母公司迅銷集團今年開局不利,其2016上半年綜合經營溢利總額為993億日元,同比減少33.8%;所得稅前綜合溢利為820億日元,同比減少49.9%。迅銷集團UNIQLO品牌的業績也不如意,其大中華區和韓國市場的溢利均有所減少。全球第二大服裝零售商H&M 2016年第一季度業績也遭遇較大幅度滑坡。H&M財報顯示,公司一季度淨利潤為25.5億瑞典克朗,同比下跌達30%。公開消息也顯示,Gap集團的2015財報透露,去年第四季其淨利潤為2.14億美元,較2014年同期暴跌33%。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研究員趙萍稱,服裝行業屬於「選購商品」,受經濟影響會很大。在消費結構升級後,消費者會更加關注商品品質,品質上相對更弱的快時尚品牌很難再吸引到高端消費者。

這樣的由盛轉衰、「哀鴻遍野」是不是有點似曾相識?沒錯,上一個案例就是現在還常常被拿出來說事的奢侈品牌;而彼時,快時尚品牌正是被作為正面的參照系。如今,銷售神話面臨破滅,快時尚能否自救,又還能「快」多久?

猜你喜欢
集團消費市場
消费陷阱
第十屆澳門購物節,全城消費大抽獎
吳國昌質詢博企本地僱員比例
潞安化工集团司马煤业公司
市场观察(1)
市场观察(2)
市场观察(1)
市场观察(2)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勵駿去年收14.71億增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