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1+1”合作培养模式在技工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2016-05-14 11:08郭亚杰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技工校园技能

郭亚杰

摘要: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实现了空前发展,这也对学前教育的培训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培养出的幼儿教师想要适应幼教培训机构岗位职责的需要,那就必须实现学校与幼儿园之间的无缝对接,而解决这个核心问题的关键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所研究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技工院校 学前教育 “校园1+1”合作培养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主要为合格师资不足,当前许多幼儿教师掌握的知识技能与实际工作需要脱节。因此,这对师资培养、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技工院校学前教育“校园1+1”合作培养模式的含义

“校园1+1”合作培养模式,是指在培养和培育学前教育人才时,以幼儿园为依托,按照行业对幼师人才的时代要求和职业标准制定培养方案,校园双方共同承担学生教育教学、实习顶岗全过程的培养责任,推动人才良好社会适用性和职业技能的培训模式。

二、技工院校学前教育“校园1+1”合作培养模式的实施意义

1.外部环境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同实际社会需求之间、同幼儿园学生、同幼儿家长日益增长的服务要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近年来,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只重视培养的数量,而忽视了对培养质量的要求;在培养模式上仍以灌输书本知识为主,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核心职业能力、满足实际工作岗位实际技能的培养。

2.内部因素

单方面依托学校教学基地已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学生在幼儿园实习期间暴露出来的对幼儿园奥尔夫、蒙氏等教学教具不熟悉、不能熟练操作;对工作运行不顺手、不能顺利顶岗工作等,也使得学校和幼儿园迫切希望对学生提高素质、提升技能。

3.解决的实际问题

实行技工院校学前教育“校园1+1”合作培养模式必然会解决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实际问题。

(1)课堂教学方法、教师教学过程过于古板不生动,学生“学”与教师“教”之间的实际矛盾问题(这是目前影响技工院校学生学习质量提升和教师职业倦怠感产生的首要原因);

(2)教材选取中专业技能过于高深,产生了“学不会”等厌学情绪的问题;

(3)学习操作过程不能与教具、设备的现代化结合,进入幼儿园后对于设备无从下手、不能与幼儿园技能要求接轨的问题;

(4)成果评价体系中只重视结果(卷面分数),不重视过程(操作实际),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的问题。

三、构建技工院校学前教育“校园1+1”合作培养模式的应用实践

1.以实用型知识技能为基础,完善构建系统化体系

合作培养模式的创建,就是要把以前不适合工作岗位需要的纯理论的课程体系改为实用性强、符合幼儿园工作实际和长远需要的课程理论体系。因此,校园双方应共同制定合理、实用、完善的系统化课程体系,这是做好合作培养模式的前提。

2.以新型教学大纲为中心,精心优化课程内容

新型教学大纲围绕完善的系统化课程体系建立,课程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了解和学习最前沿学前教育理论知识,达到较高水平的思想意识;掌握与幼儿园技能要求接轨的“弹、唱、说、跳、画、写”六项基本功、组织较好的区角活动及幼儿园一日活动等,达到立技立人的双核培养目标。

3.以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为契机,努力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

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素质,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教师应积极吸取适合学生学习的、幼儿园常见的弹、唱、舞乐曲等,渗透到日常教学中,使自己的教学案例更加鲜明,更加实用,同时也方便学生实习时能顺利参与到幼儿园技能教育活动中。

4.以现代化教学手段为依托,积极运行新型教学体系

教师应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即由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课后练的方式改为学生讲、教师点、课上练、小组评的方式,并积极组织小型课堂教学成果汇报,以赛促练,以赛促学。同时,尽量使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辅助工具,多给学生进行视觉、听觉等多方位的刺激,以增加知识的深刻印象。

5.以教学服务实践活动为载体,有效提高幼师职业能力

在开展幼儿园教学、服务实践活动中,学生要培养自己耐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提高自我的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要跟从指导老师进行观察能力、组织能力的培养;多进行总结和记录,将自己感悟或体会记录下来,对比书本知识进行提炼升华,做成幼儿园教学案例。

6.以优化考核体系为手段,不断提升考核成效

“校园1+1合作模式”质量考核体系,是凸显新型实用考核制度的重要载体,是检验合作办学效果和自我能力提升的有效有段。通过这个环节,我们可发现并调整培养模式中不合理环节和步骤,提高适用性,以期达到最佳效果。而作为质量考核体系的实施者——教师,则要改变以往考试中只重视结果环节的评价而不是从全盘角度出发,将整个学习过程分阶段或分模块分任务地进行测评,并需改革评分标准,使得质量考核体系得以顺畅运行,达到实践和检验的最佳结合。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2010-2020年).2010.7.

[2]赵兵川,王全旺.社会学视角的高职校企合作探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05).

[3]孙柏如.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衡水学院学报,2011,(07).

[4]吴二利.改革开放30年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简述[J].中国成人教育,2009,(02).

猜你喜欢
技工校园技能
从技工到英雄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拓展技工教育发展空间
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