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的萝卜灯

2016-05-14 09:14黛安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婶婶二姐胡同

黛安

夕阳快要落山时,我和二姐开始做萝卜灯。我挑的是碧绿的水萝卜,二姐挑的是橘黄的胡萝卜。用小刀把瓤一点点地挖出来,折根火柴棍样的小细树枝,裹上棉花,在煤油里浸透,插在萝卜里,再在萝卜里倒点煤油,一盏灯就做好了。

我和二姐总共做了十盏。我俩还在灯上刻了字。二姐刻的是“春”,我刻的是“福”。天完全黑下来了,月亮升起来时,家家户户开始上灯了。我以前问过二婶,为什么要在正月十五上灯呢?二婶戳着我的额头说:“你这孩子!嗯……让灯照照,霉头就消了,一年都有好运呢!”我记住了二婶的话。擦根火柴点着萝卜灯,先在奶奶屋里放了一盏,我想让奶奶长命百岁;又在爹和娘的屋里放了一盏,我想让爹和娘一年都没有烦恼;最大的那盏,我把它放在了院子正中,它和天上的月亮一起,照着院子里的槐树、枣树、香椿树、压水机、驴棚、鸡窝、猪圈……我暗暗地企盼着,每棵树都枝繁叶茂,开花的好好开花,结果的好好结果;鸡多下蛋,好让娘拿到集上卖了换块肥肉炼成油炒菜;小毛驴帮爹多干活,爹就能轻快些;猪呢,多长膘,多卖钱,给我们交学费,娘就不用进这家出那家地借钱了。这盏灯瓤挖去的多,薄壁上的“福”字每一划都油油地透着清润的光亮。真是盏好灯!正这样想着时,黄澄澄的火苗突然眨巴眼睛似的闪了闪。我不由地笑了。

我和二姐又在大门两侧各放了一盏。爹写的“院有锦绣,家藏经纶”的大红春联,在月光和灯光下,依稀可辨。记得刚写完春联时,我曾问爹:“娘总是把口酥这样好吃的东西藏起来给奶奶留着,什么时候藏过经纶?经纶是什么?”爹边蘸墨边笑着说:“你们四个丫头就是咱家的经纶!”爹说这句话的时候,好像喝过酒,微醺醺的。从此我知道,大姐,二姐,我,小妹,我们四枝花花朵朵,是爹和娘收藏的最好的珍品。娘说,日子一年到头在碾上转,别忘了在碾上放一盏。石碾在如意婶婶家的屋后头,不远,我和二姐捧着灯走到时,上面已经摆了大大小小快一圈灯了。跳跃的红艳柔软的火苗,一闪一闪地映着青白坚硬的石头,也映着如意婶婶窄小昏暗的后窗户。如意叔走了,如意婶婶一个人拉扯着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日子像在薄薄的冰面上匆匆赶路,小心却依然艰难。灯还有,我留在如意婶婶大门口一盏。我想让这盏刻着“春”的萝卜灯,带给如意婶婶一个春天。

池塘也要放灯的。它在村子的西南边,得穿过两条胡同才到。我和二姐没走胡同,而是顺着我家屋后的大路,拐进了田野里的小路。田野很静,小路很静,清凉的月光下,晚风泥鳅般溜溜地滑过我的指缝。我紧紧抓着二姐的手。快到池塘了,突然,有人唱起歌来:

幺妹十八九,坐在家门口。

头戴金银簪,身穿蚕丝绣。

手如红莲藕,小脚二寸九。

我的妹呀——,

我恍惚忘记朝前走,

一步一个三回头——

苍凉的声音好像风里裹着沙子,我听得出这是年谷爷爷在唱。年谷爷爷七十多岁了,还是一个人。我问二姐:“年谷爷爷唱给谁听的?”二姐说:“自己呗。”“干嘛唱给自己听?”二姐还没说话,年谷爷爷又唱起来:

幺妹十八九,提篮街上走。

面如桃花开,嫩如头刀韭。

头发黑如炭,腰如东风柳。

我的妹呀——,

我斗胆向前拉你的手,

你可否跟我一起走……

二姐说:“不是唱给他自己的,是唱给幺妹的。”“幺妹是谁?”“好像是奶奶讲的那个叫桂花的。”

桂花我是知道的。奶奶说,年谷爷爷年轻的时候,上山拉脚,看上了山后一户人家的姑娘,叫桂花。桂花也喜欢年谷,偷偷烙了油饼翻过山给他。可是桂花的爹嫌年谷穷,不同意,硬把桂花许给了别人。出嫁那天,桂花从家里跑出来,一脚踩空,跌在了崖下……

星星点点,池塘里已经浮动着不少灯。我和二姐把刻着“春”和“福”的灯各放了一盏。水面上风大,我一松手,一推,它们立刻像两艘小船,向着池塘中心荡去了。水里明晃晃的大月亮,一会儿散成了闪闪烁烁的碎银子,一会儿又聚成了圆圆满满的白玉盘。直到我们的灯和别的灯混在一起,再也分不出哪是狗蛋的灯哪是二孬的灯了,我和姐姐才站起来准备走。

还剩最后一盏灯了, 我和二姐准备把它送给年谷爷爷。月光更亮了,我俩的影子清清爽爽地铺在地上,一会儿长一会儿团,像两朵被风吹动的云彩。年谷爷爷大门口,各种样的萝卜灯已经排了长长的一溜。放下灯,姐姐挨个挑了挑灯花。年谷爷爷在胡同的最南头,我家在最北头。我和姐姐牵着手往家走。长长的胡同里,每个大门口都燃着两盏萝卜灯,暖黄的灯光,和月光一起,照着我和姐姐回家的路。

(选自《文艺报》)

猜你喜欢
婶婶二姐胡同
二姐的善心
光阴,在胡同中流逝
最不像胡同的胡同
傻 给 你 看
婶婶
我帮婶婶撕菜叶
二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