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6-05-14 21:34张晓晔
财会学习 2016年5期
关键词:科研经费高等学校问题及对策

张晓晔

摘要:科研经费作为高校项目运作的前提基础,属于高校经费来源途径之一。就目前我国教育系统来讲,部分高校科研经费在财务管理上依然存在较大的问题,因此针对目前的发展状况,对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分析也就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科研经费;财务管理;高等学校;问题及对策

紧跟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也逐渐加大对科研项目的投入,为此,高校的科研经费也随之而增加。在高校资金中,科研经费是重要的构成部分。随着我国“十三五”改革的到来,对于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有着更加高的要求,然而目前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对科研经费缺乏监管力度,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加强。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项目评价以及考核机制不健全

根据我国以及高校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应当对已经完成以及验收完成的科研项目的经费进行合理的审核,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一些科研项目并不能及时进行评价,并不能有效的评估经费的效用。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会导致经费不能得到有效的使用。同时,对于科研项目的考核机制并不健全,从而导致科研项目的成本会增加,一定程度下会对项目管理以及财务核算带来一定的影响。除此之外,相关管理部门在验收科研项目的时候,往往只重视对成果以及技术的验收,很少会重视经费使用的绩效考评。

(二)缺乏合理的决算程序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对科研项目的决算工作持有消极的态度,往往只是简单的设定一个经费使用范围,在项目完成后并不对资金进行全面决算。就2012年的调查可知,在所调查的20所高校中,一共有15所高校2.86万个科研项目没有按照规定进行结账,其资金总额大约5.23亿元左右,其直接造成了大量经费账面资金被闲置问题的出现,最终被相关人员随意支取使用。

(三)财务监管不足

当前,很多的高校设立了科研管理部门管理科研项目,然而,多数科研管理部门往往只重视提取管理费以及获得项目,而忽视了多对项目资金的管理。开支审核在财务处,科研管理部门负责对外签署合同进行审核,而财务部门并没有合理的参与到科研经费的管理中,从而导致经费管理和项目管理脱节,最终导致财务监管力度不足。

(四)科研资源重复购置,设备利用率不高

在编制科研经费设备费的预算时,科研项目负责人为了项目研究的需要以及项目人员实验使用方便,通常会预算购置一定的设备,而这些设备有的已经在学校相关院、系、所购置过,可以形成资源共享的,但是,由于学校的资产管理人员并未参与到预算的编制审核中来,所以导致项目在成功申报后,重复购置了一定的设备。

另外,部分设备价格昂贵,科技含量高,技术先进,但是在项目完成后的作用并不大,使用频率不高,很容易造成设备利用率的下降。

(五)科研经费管理手段单一

对于高校科研经费而言,通常都是来自多种渠道的,比如中央财政、地方财政、企业合作等,并涉及到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等有关部门,对于来自不同渠道的经费而言,其预算以及使用的范围是不完全一样的,为此对于科研经费财务管理而言有着不同的要求,从而导致科研经费的管理难度加大。但是,我国的高校主要是按照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对科研经费进行管理,从而导致了科研经费管理核算单一化和来源多元化相矛盾。

二、提高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相关对策

(一)经费申请阶段的透明化

目前,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的申报程序是先由政府基于专家委员会报告确定相关研究方向,然后给出这些方向项目的申报指南,而科研人员则根据申报指南进行科研立项与经费申请。而这样的申报程序明显存在政府性“引导”,与科学规律发展具有一定的违背性,导致科研经费成为权钱交易腐败产所。显然,就目前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工作来说,申请阶段的透明化已经成为一个重要途径。例如,在2014年3月3日,在国务院出台的11号令《国务院关于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就明确指出,在往后的科研工作上,要对科研项目与经费监管做出标准化规定,同时针对科研项目决策、管理以及实施主体等要逐级构建考核问责机制,通过科研信用记录制度与责任倒查制度做好科研项目的全程控制,发现违规行为后,要从严处罚[2]。

(二)决算阶段的制度化管理

在《意见》中明确规定:在科研项目完成后,对于结余的资金,必须要遵循相关规定在一定期限内由本单位统筹安排用于科研活动的直接支出,并将使用情况上报科研项目主管部门审核与备案。

相对来说,在现行的科研经费管理政策上,预算管理较为严格,但是对于项目后期的经费决算则异常消极,且操作性较为弱化与简单,这也直接造成大部分项目“结项不结账”与剩余资金无故“消化”等问题的出现。另外,目前大部分高校对科研项目均采用科研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申请、合同的管理,而财务部门负责项目财务立项、日常核算的“两权分立”模式,但是二者由于体系的各异化,容易出现脱节问题,特别是对财务部门来说,其在科研经费的管理上只是处于简单的会计报销层面,对于项目决算只能依据会计科目进行简单归集,再加上大部分高校存在“重立项、轻结项”的意识,这也造成经费预算与决算无法形成统一体系。因此,对于高校来说,一定要促进科研机构与财务部门之间的合作,构建一个定期化的督促与告知体制,然后结合高校审计部门等构建预决算统一化体系,形成科研项目经费的全程化监管控制及决算。

(三)加大对科研经费的绩效考核,强化监督管理力度

对于科研经费而言,要进行公平的绩效考核以及评估,从而促使人员工作积极性以及主动性的提高,最终能够促使科研项目的顺利完成。比如,有些大学设立了科研贡献集体奖、优秀科研工作者以及个人科研贡献奖等,从而能够合理科学的对有利于我国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的科研项目进行奖励。而对于不能按时结题的科研人员而言,应当对其新项目的申报进行限制。

此外,高校所获取的科研经费要全部归为财务部门集中管理,进行统一核算,保证科研经费专款专用。对于在内部监督检查中发现了不合规定的支出,应当立即要求项目人员在一定期限内整改,并且由专人跟踪落实到位。除此之外,因为高校科研人员会同时兼顾科研以及教学工作,为此,财务部门一定要联合二级院系以及科研管理部门,共同加大对科研项目的监管和评估。

(四)加大对财务管理方式的创新力度

为了促使高校科研经费得到有效管理,要充分运用会计电算化对科研项目进行管理。在一部分高校中,财务部门会和软件公司共同合作,加大对当前财务管理软件的创新力度,同时,要有效的结合高校对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要求以及特征,对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更新。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促使财务人员更加轻易查询、分析、统计科研经费的财务信息。同时,科研项目经费的负责人也能够及时对项目支出的实际情况进行查询,做到清晰明了的显示科研经费的执行进度。

(五)优化配置资源,健全信息共享平台

对于高校而言,要加大对科研设备的管理,同时要实行资产的共享,把科研资产管理归入到高校整体资产管理中,同时,要加大对科研经费设备购置的管理以及监督力度,从而更好的避免设备不必要的浪费并且要加大对设备的开放共享,使分散、反复、封闭、低效的问题得到解决,为科研项目研究提供有效的支撑服务。当前,我国一部分市科委已经建立设备共享平台,从而改变了以往高校独自使用设备的情况,并逐渐形成了共享仪器设备的管理模式,有效的对科研资源进行配置,促使科研资源利用率的提高。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我国社会经济转型下,高校科研属于重要的推动力量,因此相关管理部门与高校一定要提高重视力度,积极促进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有效化,提高经费投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施一公,饶毅.中国的科研文化[J].科技导报,2010(18).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S].11号令,2014.

[3]孙平生.加强高 校科研经费 管理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J].中国高校科技,2014(05).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会计核算中心)

猜你喜欢
科研经费高等学校问题及对策
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浅谈高校廉洁教育的对策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等学校教学及科研设备政府采购操作实务
对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浅谈高校宿舍管理与宿舍文化建设
浅议财务会计管理在工程企业中的问题和对策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研究
不要把院士的科研经费变成唐僧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