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必要性分析

2016-05-14 22:07顾俊玲
财会学习 2016年5期
关键词:固定资产事业单位

顾俊玲

摘要:国家一系列的财会政策,表明事业单位可以自主决定是否进行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并出台了一些辅助事业单位进行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事业单位进行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具有强大的必要性,怎样进行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应该成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方面。本文首先从两个方面探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事业单位如何有效的进行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从而为事业单位的财务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事业单位是受国家领导的,为人民生活和国家各项建设提供服务的重要组织机构。事业单位中所涉及的固定资产主要是指,单位所使用的或者所占用的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该物质原有形态的资产形式,通常有着严格的规定标准,时间期限一般在一年以上。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开展各项活动,为人民和社会提供服务的重要物质基础。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虽然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但是从长远来看,采用计提折旧的方法具有强大的必要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可以有效的延长单位固定资产的寿命,可以使事业单位更好的利用流通资金,保障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因此事业单位必须重视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应用价值,根据单位发展的实际,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依据政策的要求落实好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的必要性

(一)现行方法的弊端

1.不能保障固定资产核算的真实性

在现行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和监督反映中,大多仅局限在固定资产的增多或减少上。这种形式使固定资产从使用开始到使用寿命结束都以初始的价值存留在账面价值中。但是固定资产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使用时间、管理保存或自然条件的限制,当固定资产使用之后必然会发生一定的折损,也就是说原始账面上的价值必然要在实际上发生一定的变动,账面的价值要比实际的价值高,使事业单位的资产核算总值增加,这样在一定方面就无法保证固定资产核算的真实性。另外固定资产作为事业单位的物质财产在使用过程后会发生损坏,需要增加一定的维修费用,这样及容易造成会计核算的重复性,不能正确的反应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实际值。

2.不能有效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

事业单位如果不进行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会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从使用开始到寿命结束都保持原始固定的使用价值,不能很好的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增值保值进行高效的管理和考核。使事业单位在日常的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重复购置资产、松懈管理等问题。造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下降,只要求上级拨款进行重复购买,既不能确保国家资金的高效利用,也不能保障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甚至还出现一些事业单位将闲置的固定资产私自变卖或出租,以用来盈利,造成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出现利益化的问题。此外如果不对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就不能真实的显示出固定资产在使用之后的实际损值,不能很好的落实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核算部门或管理部门的职责,造成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方面的疏忽。

3.阻碍事业单位价值补偿机制的建立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作为一种有形的物质资源,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管理、使用、磨损等因素的限制,必然在使用之后会发生一定的贬值问题,对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则可以很好的计算和补偿其损耗的价值,也可以准确的为事业单位提供固定资产更新换代的依据。通常情况下,在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准则中,对固定资产的维护和更新有一定的限制,一般按照事业单位的实际收入比值来提取固定资产的维修资金,收入多则提的越多,收入少也就提的少,这种方式严重的限制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维修和购置资金的稳定性,不能更好的保障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耗损或固定资金流动的价值补偿机制的建立,不利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和合理的重新购置。

(二)计提折旧优势

1.利于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固定资产的整体使用过程,会随着使用寿命的拓展,而发生价值折损的问题,从总体上看,其使用价值呈现下降的趋势,采用计提折旧可以正确的反应固定资产这一变化,有效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和真实性。

2.利于单位公益事业的发展

在我国事业单位存在的主要目的,就是给社会公民和国家提供一定的公共服务,具有社会公益性质,事业单位进行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可以有效的提升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坚持勤俭办事的理念,可以有效的落实好各部门对固定资产使用和管理的职责,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最终可以高效的作用于事业单位的日常公益事业的发展上,更好的发挥事业单位的职能。

3.利于和国家会计政策保持一致性

当前,在我国企业的日常运营中基本都已经严格的遵照《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在企业内部进行了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但是从事业单位的运行上来看,固定资产还没有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进行计提折旧,不能与国家相关政策保持一致,不利于国家会计信息的获取。事业单位进行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可以与企业之间形成各应用主体之间的比较,为国家的国有资产总量的统计提供了计算基础。

二、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处理方法和会计核算

(一)计提折旧处理方法

当前在我国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已经总结出了许多处理方法。具体的可以总结出三种计提折旧的处理方法:(1)年限平均法。主要是指,根据固定资产确定的使用寿命和年限进行平均计提折旧的方法,这种方法目前使用的比较普遍。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固定资产购置的实际,划分出不同固定资产的使用性质,然后根据调查和过往使用数据,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然后对其进行统一计算。(2)工作量法。主要是指根据固定资产的实际工作量进行计提折旧。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经济效益不是很均衡的固定资产中,依据固定资产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工作量的多少,进行计提折旧计算。工作量法与年限平均法一样都属于“直线折旧法”。(3)双倍余额递减法。这种方法主要是指不将固定资产预计的净残值考虑其中,而是依据每年的年初的固定资产使用净利润和直线法的折旧率,进行计提折旧。如果固定资产的工作效率在前期较大后前较少时,就进行双倍余额递减计算,在使用前期多进行折旧在使用后期少进行折旧,从而从整体上加快固定资产的折旧速率。

(二)计提折旧的会计核算

可以在原有事业单位一级的会计核算的具体科目下,增设一些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二级科目,如在一级科目的“专项资金”下可以增设二级科目“设备折旧基金”,同时也要在事业单位的负债表上相应的添加上此二级科目。另外也可以在一级科目“事业支出”下添加二级科目“设备折旧”,然后要根据具体的设备类别在下方设置更加具体的细目。具体的会计核算方法主要就是:事业单位可以在每年的年末根据各种固定资产的类别根据余额计算出各固定资产折旧的数额。如果计算显示事业单位需要购买一项固定资产时,可以根据会计账目设置中“专项资金”下面划分的“修购资金”进行资产购买。如果显示不需进行重购,则将会计核算中“专项资金”下设置的“设备折旧资金”重新转入到“修购资金”科目中,后期在从“修购资金”中进行购买。

三、结语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因为一些特定的因素,必然会产生一些损耗,如果不实行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就不能很好的显示固定资产的实际折损价值,不利于会计核算的真实性,违背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所以事业单位进行计提折旧具有强大的必要性,必须通过不断的实践,进一步的完善。

参考文献:

[1]沈妍昱.事业单位计提折旧的必要性探索[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 (09):29-30.

[2]徐莹,徐音.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问题研究[J].经济师,2014(09):139-139,140,142.

[3]龙倩.新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问题初探[J].国际商务财会,2013 (05):27-29.

(作者单位:天津市引滦工程管理处)

猜你喜欢
固定资产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方法研究
浅析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消防部队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新时期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改进策略
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问题研究
基于云会计的A集团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实施探析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