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审计机关提高审计项目质量的几个关键环节

2016-05-14 22:34李国红
财会学习 2016年5期
关键词:审计质量基层

李国红

摘要: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审计机关作为经济监督部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审计工作的影响面也越来越大。审计质量成为影响审计事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课题。提高审计质量不仅是审计机关的内在要求,也是全社会及各级政府对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迫切愿望。面对新常态,基层审计机关如何应对,作为一名长期战斗在基层的审计人员来说,感触颇深。本文根据自身工作经验,提出一些审计工作中应该注意的关键点,以期为基层审计机关的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基层;审计机关;审计质量

审计工作质量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从审计计划、审计调查了解、审前准备、审计方案,到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计决定、整改落实、成果利用、案件查处等一系列工作无不与审计质量息息相关。基层审计机关由于人员少、任务重,人员素质、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且受地域限制,在审计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较大的阻力,审计质量提高的幅度会受影响。通过总结经验汲取教训,笔者认为提高审计质量要在整个项目的每一个环节都认真对待,问题定性、整改落实等等都丝毫来不得半点疏忽,但有几个关键环节若在审计过程中加以注意,对提高审计项目质量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程序必须合规合法

审计程序主要指审计人员在具体的审计过程中采取的行动和步骤。审计人员行使审计职权是国家赋予的权利,必须合规合法,这是执法的前提。程序存在问题,审计风险会增大,也就无审计质量可谈。在这方面笔者有深刻的教训。前几年,笔者在参加对一个国家贫困县审计中,发现有人涉嫌造假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并将其作为案件线索向司法机关进行了移送,但由于审计程序方面存在一些瑕疵,被移交者提起了诉讼,审计机关成了被告。尽管审计机关赢了官司,但这次的诉讼给所有的审计人员敲了一次警钟。

二、做好审前准备工作

审前准备工作很重要,要做好一个项目,就像打一场战役,一定要打有准备之仗。现在的审计项目往往点多面广,审计人员每次审计都要面对新的行业、新的项目、新的资金种类、新的法律法规,情况越来越复杂。

实践证明,调查了解越详细,审计实施会越简单越轻松。在做调查了解时建议审计人员都能做一次学生,向被审计单位领导学习,向他请教,了解被审计单位职能、规划、业务;向被审计单位财务人员学习,了解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财务管理制度;向被审计单位主要业务科室人员学习,了解被审计单位主要的业务流程、内控制度等,掌握其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向网络及书本学习,了解在审计时需要运用或熟悉哪些法律法规;向同事学习,尤其是向以往审计过该单位的同事学习,探讨在审计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在这个环节座谈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作为一名审计人员,一名执法者,抱着一颗诚恳的学习心,座谈往往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笔者有一次在对某法院的预算执行审计时,通过座谈,了解到该院在前两年审判了当地一起影响非常恶劣的刑事案件,其主犯曾用赃款在北京购置了几处房产,房产原值两千多万元,北京房产应拍卖作为罚没收入上缴国库,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执行到位,在调查了解时,这个信息引起审计人员的重视。在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时,我们就将此作为其中的一个重点审计内容,在实施审计时通过查阅案卷并做进一步调查了解,最后在报告上予以反映,并且在对人大的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报告予以反映。在整改落实阶段,通过审计督促落实,最终房产得以拍卖,顺利为国库收回三千余万的财政收入,审计作用得以发挥。

第二步,做好审计实施方案。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项目实施的灵魂与指南,是完成审计计划、落实工作方案、指导实施审计过程、控制审计质量、实现审计成果的“作战计划”。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和执行水平已经成为制约审计现场管理乃至审计项目整体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审计实施方案主要对审什么、怎么审、审多深以及预期达到的目标、审计时间的分配、审计力量的均衡等审计现场管理中的情况进行统筹安排,既要事先预计,按部就班;又要在审计过程中见招拆招,随机应变,解决碰到的各类个性问题。实践证明,做好充分的审计调查了解,制定一份翔实的针对性指导性强的实施方案,审计项目就成功了一半,审计质量就会凸显出来。

三、增强案件查处意识

审计是国家治理大系统中,一个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是公共财政的“卫士”。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强调,审计工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大对重大违法违规、经济犯罪和腐败问题的查处力度,深入推进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在审计过程中,基层审计机关必须做到敢查、善查、快查、密查。基层审计机关人权、财权受地方政府制约,这就决定了审计工作必须考虑到地方利益,审计业务的独立性难以保障。

在新常态下,审计工作第一必须“敢查”,要有不怕得罪人的思想,规避审计自身的风险。笔者在2014年对某县财政决算审计中,对该县住建局长违纪线索向纪检监察部门进行了移送处理,该局长在来住建局之前干了六年的审计局长,但面对明显的违规违纪问题,我们只能依法办事。

第二必须“善查”,要跳出就账查账的框框来审计,从社情民意中掌握信息,从非会计资料来发现线索,从多角度来分析问题。例如,笔者前段时间向某县纪检监察部门移送了一起案件就是,审计组同志在一个面馆吃饭时,发现该面馆生意火爆,同时了解到该面馆租的某单位的门面房,同事们就讨论该面馆的房租,笔者进行了了解,发现该单位原局长2010年在退休前将门面房的租期定为40年,严重违反了《合同法》租期不超过20年的规定,这中间是否有利益输送、国有资产收益存在流失隐患、违法合同如何整改,由于审计手段有限,我们依法向纪检监察部门进行了移送处理。

第三必须“快查”,发现了案件线索,必须及时向领导汇报,一旦证据夯实,及时请法制部门进行审理复核,迅速向有关部门进行移送。一旦拖延,作为基层审计机关,方方面面的压力,尤其是人情关很有可能导致案件线索移送流产。第四必须“密查”,发现案件线索,必须保密,保密不仅向被审计单位保密,还要向审计组内部保密,密查一方面保证了案件线索的顺利移送,一方面保护了审计干部。这一点我们在审计署特派办学习时感受很深。2011年运城市审计局新的班子组建以来,案件查处作为提高审计质量的一个亮点。仅笔者本人2015年在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审计过程中,对7起涉嫌虚假资料申报骗取财政资金的问题线索向司法及纪检监察部门进行了移送,对发改、水利等主要部门的负责人进行了警示谈话。在新常态下,对该移送的依法进行了移送处理,震慑了犯罪行为;能整改的进行了警示谈话,又充分发挥了审计应有的作用。

四、注重成果转化利用

审计成果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实践中经过实施审计程序,汇总工作成果而形成的审计结论与建议,是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在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形成的工作结晶。2014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发现问题,完善机制。发现国家政策措施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重大违法违纪案件线索,维护财经法纪,促进廉政建设;发现经济社会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风险隐患,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发现经济运行中好的做法、经验和问题,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分析原因和提出建议,促进深化改革和创新体制机制”,这其实就是审计工作的基本原则,也是基层审计机关的最终目的,《意见》明确了首先要发现问题,最后完善机制。要找准毛病,对症下药,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与建议。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基层审计机关只重视问题反映,不重视审计建议,这样的话就会削减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

笔者主审的两个优秀审计项目在审计后均督促相关部门进行整改并出台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2012年对某县财政决算审计后,该县人民政府县长高度重视审计报告,专门批转了审计报告,要求认真整改,针对审计提出的“加强对重点项目的监管力度”的建议,县政府出台了《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县住建局出台了《建设工程施工招投标管理制度》;针对“加强对基层财务人员培训力度”的建议,该县财政部门迅速出台了《培训实施方案》,组织全县基层单位主干及财务人员进行了财务业务培训。2015年,笔者配合纪检监察部门对该县专项检查时,发现该县工程管理、账务处理等方面较2012年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审计效果明显。四年来,运城市审计局共为市委市政府领导提供审计要请目录60余篇,为运城地方发展、领导决策提出了科学的建议,充分发挥了审计作用。

(作者单位:山西省运城市审计局)

猜你喜欢
审计质量基层
基层巡览
关注基层智慧治理
水泥处理的基层和亚基层再生沥青性能研究
关于降低审计风险以提高审计质量的研究
审计服务收费放开,审计市场绩效将何去何从?
独立审计、债务融资成本和信号传递
我国审计收费对审计质量影响的探讨
走基层
基层治理之路
基层管理能否少盖点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