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与披露的思考

2016-05-14 23:05李文娟
财会学习 2016年5期
关键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

李文娟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加强内部控制对上市公司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适应当今世界的经济形势,上市公司必须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强自身的经营管理力度,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专门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制度,及时了解公司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本文主要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披露现状,并提出合理化应对策略。

关键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缺陷;披露探析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者更加成熟,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与风险规避水平已成为投资者的关注重点之一,因此他们选择投资对象和买卖交易时考虑的因素更加全面。但目前我国一些上市公司在进行内部控制时,远远脱离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国家的相关政策要求,评价工作敷衍行事,大大削弱了内部控制的作用,导致财务造假与风险失控等情况频发。因此,我国上市公司在面临内部管理风险时,应就如何提高内部控制水平,改善内控自我评价披露现状,积极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

一、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与披露的内涵及意义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又称为经营活动自我评估、管理自我评估、控制和风险自我评估等,是一种公司或企业对自身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自我评价的方法,目的是能够有效预测并规避经营风险,实现自身的战略发展目标。为了提高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保证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透明性,促进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规范化、法制化,我国建立了针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信息披露的制度。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指上市公司或单位为方便公众监督,按照国家规定的披露要求,或者遵循自愿原则,对公司内部控制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完整性进行评价,并通过一定的形式对外界披露,为利益相关者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以公司管理层和董事会对自身内部控制的评估为基础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助于了解内部控制的设计概念、执行力度,更好地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并规避财务风险,通过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公司管理层可以提高内部控制意识,加大内部控制建设力度。

2009年,我国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国内上市公司对自身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与实用性进行自我评价并披露;2010年,颁布《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与披露对上市公司的正常运营和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一方面,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信息披露是内部控制制度中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维护公司内部财产与资金安全,并促进整个资本市场经济效益的提高,实现更合理的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内部控制报告信息的自愿披露可以提高市场效率,自愿披露内部控制相关鉴证报告信息的上市公司具有比其他非自愿披露或未披露公司更低的盈余管理程度,能够有效抑制企业或公司的隐性代理成本,提高经营效率。

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与披露现状

(一)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首先,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乏严格的监督机制。监督制度的建设是对监督事项的全称跟踪监督,以明确并落实各单位部门的工作职责,增强全体领导人员及职工作人员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但我国部分上市公司缺乏相关的监督审计制度,内部监督作用并不明显,导致内部控制环境不够稳定,不能为公司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其次,由于缺乏有效的奖惩激励制度,上市公司得不到相应的优惠政策与公平的发展机遇,缺乏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热情和自信。另外,上市公司缺乏合理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责任追究机制,法制观念淡薄,公司领导人员决策草率,相关信息披露的法律审核把关不严,工作落实不到位,产生决策失误、推卸责任等不良后果,容易导致披露信息失真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最重要的是,我国上市公司缺乏详细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缺陷认定,导致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执行力度低,不利于自我评价信息的披露。

(二)披露者的披露内容与形式不规范

国内大部分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信息披露的内容空泛,没有实际价值,披露依据没有统一标准,所披露的内容和披露形式缺乏具体的规范,对内部控制风险评估的认识存在很大误区,对自己在内部控制评价与披露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明确的定位与规划,忽视了对所披露问题的提出具体解决措施。另外,我国关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与披露的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缺乏具体的标准和形式要求,导致披露上的参差不齐。

(三)公司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评价与披露不够重视

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披露态度被动,缺乏自愿披露动机等问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建设不到位,尤其是上市公司的领导人员,对内部控制评价与披露缺乏足够的重视,该不良态度严重影响着公司内部缺陷的认定与披露。另外,大多数上市公司出于经营成本和经济效益的考虑,往往选择不披露或者少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信息。 而部分内部控制管理人员的评价与披露信息知识匮乏,职业素质与道德素质跟不上公司的发展,对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与披露的相关法律法规不熟悉,不能及时了解新的市场动态,往往不利于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与披露工作的进行。

三、如何提高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质量

(一)建立健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披露制度

第一,上市公司必须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制度,完善信息披露监督机制,加大信息披露监督力度和执法监督力度,严肃处理违法违规行为,对严重违法行为必须加大惩处力度,以有效减少隐瞒内部控制缺陷、信息失真、虚假披露等情况,保证上市公司披露信息资料的质量。第二,公司内部要建立良性的竞争机制,完善相关奖惩激励制度,积极奖励在信息披露与其他方面表现良好的部门单位与个人,对违反公司相关规定的单位部门或员工要进行严厉处罚,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为公司谋发展、创机遇。第三,要明确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责任追究机制。内部控制责任追究机制可以有效保证自我评价报告的价值与真实性,提供信息披露质量。因此,应该加强公司对内部控制要素和具体控制程序的严格管理,取消并禁止使用无效的披露信息,同时,必须加大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信息披露的事后检查力度,严格惩处不合格或无效的披露者,确保披露内容、目标及要求有效落实。

(二)统一自我评价标准,规范评价报告的内容和格式

上市公司内部相关工作部门应该制定一套统一的自我评价报告标准和形式,减少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随意性,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应说明一定时期内公司存在的重大问题或缺陷,并且要向外界披露相关会计师事务所对本公司内部控制进行的核实评价与本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内容以及各方面工作存在的局限,如此才能够有效提升公司内部控制信息公开的价值和质量。

(三)提高公司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认识

首先,公司相关管理部门必须进一步加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宣传力度,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知识技能培训,提高公司领导人及管理者对内部控制信息公开披露的价值和意义的认识,不断充实相关市场知识,能够熟练掌握内部控制的有关信息。 另外,还必须加强对公司员工的业务培训,训练他们信息披露的知识技能和业务能力,提高对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的掌握程度,以求能够充分利用政策法规为公司发展出谋划策。

四、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上市公司同时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为了公司的全面监健康发展,上市公司应该尽加大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和认定的力度,提高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报告质量和内部控制水平,从而能够更完整真实地向信息使用者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完善资本市场,带领我国社会经济向着更健康、更有活力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彭晓芸,李佳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披露现状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01).

[2]刘伊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质量探究[J].财会通讯,2015(19)

[3]周成彦,周茜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信息披露现状考察[J].财会月刊,2014(23).

(作者单位:北京深华新股份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
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披露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
互联网形势下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探究
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的现实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