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建设的思考

2016-05-14 23:05陈翼
财会学习 2016年5期
关键词:专业建设应用型本科会计

陈翼

摘要:2015年,教育部批准建设我国首批应用型本科职业院校,这标志着我们高等教育改革向前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会计专业作为高校传统专业,在建设应用型本科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如何找准自己的人才培养定位和特色,如何进行专业建设,是摆在应用型本科职业院校面临的问题。本文从人才培养特色、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实训室建设、产教融合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对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的建设有所借鉴意义。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建设

2015年12月,教育部批准建设我国第一所本科职业院校—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开启了我国应用型本科职业教育的新篇章。会计专业作为我国传统学科,一直以来由于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旺盛而成为文科类专业的热门之一。应用型本科职业院校的会计专业如何办出自己的特色,找准自己的定位,如何进行专业建设,是我国应用型本科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承担的光荣任务和面临的挑战。

一、人才培养目标及特色

应用型会计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既要区别与传统本科院校的培养定位,又要在高职层次上有所提高,在研究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和国内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融合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和“企业需求为导向”相结合的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即以“知识+技能+创新”为人才培养目标,以校企合作为特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知识面宽、专业精专、实践能力强的“宽专多能”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会计人才。

二、建设重实践、强基础的课程体系

区别于传统本科重理论轻实践的特点,在应用本科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上,充分体现企业岗位要求,力争将企业人才培训与高校学历教育有机结合,加大专业实训实习课程,增加企业会计综合实训、企业纳税申报实训等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将企业岗位培训内容引入课堂,构建符合职业教育的会计本科课程体系。

三、建设“岗证合一”的高素质“双师”队伍

(一)改变传统的教师评价体系,建立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师评价体系

改变传统的高校教师评价机制,从传统的普通本科层次高校重学历和科研,改变为适合职业教育的本科教师评价体系。除了教师的学历、科研能力基本条件外,将教师的业界实务经验和专业技能作为评价重要指标,要求会计专业教师评聘职称时应取得对应的行业技能证书,强调教师服务企业的实践,从而真正提高教师掌握一线企业的实际需求和职业素养要求,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不断丰富和完善课堂教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教师队伍。

(二)鼓励教师“走出去”战略,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

本科职业院校要鼓励教师“走出去”战略。教师专业视野要走出区域,放眼全国乃至全球,具备扑捉会计学科热点和前沿的能力;教师实践能力要走出课堂,学校创造条件支持教师对接企业,了解和掌握企业的实际岗位技能,积极投身企业服务中,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智力支持;教师同行交流要迈出去,要主动积极的参加专业行业协会、学会,与同行交流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四、产教融合,推动品牌专业建设

会计专业由于本身的专业属性,是一门实用性、应用性极强的专业技能。校企合作在会计专业的建设过程中国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建设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的过程中,要通过强化校企深度合作、产教融合,形成专业特色,推动会计品牌专业建设。

(一)推进与大型财务公司、事务所等专业公司的深度合作

财务公司、事务所面临着人员工作压力大、流失率高等特点,为本科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市场。本科职业院校应该抓住机遇,与此类型企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将企业人才需求与学历教育目标有机结合,将企业精英聘为兼职教师,将先进的行业经验带入课堂,使高校成为企业的人才培养基地,为企业培养后备人才;同时高校积极为教师创造条件,支持教师在企业挂职锻炼,积极投入企业需求的工作岗位中,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同时也对教师本身职业能力的提升提供的广阔天地。

(二)产教融合,培养会计创业人才

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背景下,高校鼓励教师和学生进行创新创业,高校教师指导,学生为主体的会计服务公司,在学校、教师的努力下开拓会计服务市场,有资质的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到财务公司运营。通过建设这样的平台,一方面连接各行业企业的财务需求;另一方面连接高校会计人才培养。通过会计公司的平台,将企业搬进校园,实现真正的模拟真实企业环境,提升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同时提高教师服务企业的能力。

五、提升职业能力为目标,完善实训室建设

应用本科职业教育的会计专业建设,要建立在培养应用型的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基础上,充分重视实习实训课程的设置,并不断完善专业实训室建设。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认为会计专业的模拟企业岗位实训和会计专业综合实训为一体的实训课程,对应用型会计本科人才的培养有比较好的效果。根据会计专业跨岗位的综合实训教学模式和方案设计,提出根据企业经营活动流程设置实训模块,建设多学科知识交叉、多技能综合的综合实训室,提出会计专业以“企业岗位为模块,企业活动为驱动,人才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会计特色和示范效应。(见图1)

六、专业培训为补充,提升专业社会知名度

(一)举办会计证、会计职称系列培训

主要面向在校大学生及社会人员。充分利用高校智力、场地优势,和校外专业机构合作开展培训,培训校内外会计人员,有利于扩大学校会计专业品牌影响力。

(二)建设区域会计职称系列考点

通过学校与主管部门的合作,一方面承接地方政府委托的培训任务,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考点建设,对提升专业实训室建设、专业品牌影响力等方面有巨大帮助。

(三)承接政府、企业委托的专业培训

积极对接政府、企业的培训需求,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同时不断促进教师的自我学习,提升专业胜任能力。

七、技能大赛为标准,检验专业教学成果

积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会计技能大赛,以大赛为练兵和教学效果评判标准之一。考查学生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及岗位素养,并不断找出差距和教学薄弱环节,以大赛为标准,促进专业教学课程体系修改和完善,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良好氛围。

我国建设应用型本科职业教育正处于探索期,专业建设更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诸多同行的集体智慧和共同努力。本文从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实训室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思考,期望对我国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的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赵改玲,孙家平,刘海英.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J].商业会计,2015(12):116-118.

[2]唐欣,康健.基于卓越人才培养的地方院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叹息[J].财会学习,2015(12):116-118.

[3]吴霏雨.以就业为导向的独立学院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J].商业会计,2015(12):121-125.

[4]刘永珍.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建设与思考[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06): 170-171.

(作者单位: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经贸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专业建设应用型本科会计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会计统计发展探究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