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地区初中生化学学习习惯现状调查研究

2016-05-14 13:27刘伟
化学教与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现状调查学习习惯初中化学

刘伟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大连市涉农地区某样本学校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目前初中生的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和作业等方面的学习状况;结果表明,学生的化学学习习惯总体表现不够理想;而且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在化学学习习惯上存在明显差异。

关键词:涉农地区;初中化学;学习习惯;现状调查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5-0005-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5.002

一、 调查背景

分析大连市初中生化学学业质量发现:大连市涉农地区初中生化学学业水平与非涉农地区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整体水平相对偏低。为了客观地了解涉农地区学生化学学习习惯的现状,以及不同学习水平学生在化学学习习惯上的差异,作者对涉农地区的初中生化学学习习惯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期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供参考。

二、 调查过程

1. 调查对象

本调查以大连市涉农地区某初中学校初三全体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学生自主选择化学学习成绩在班级中的位置,把学生分成A等(学优生)、B等(学中生)和C等(学困生),对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调查。

2. 调查方法

调查主要以问卷形式进行,在初三第一学期的期末发放自制的调查问卷,结合个别访谈,对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三、 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的有效问卷141份,有效率为94%;其中学优生36人、学中生85人和学困生20人。有关的统计结果和分析如下:

1. 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改变被动学习局面,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表1显示,自觉预习的学生不到13%,超过9% 的学生从不预习。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在预习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学困生从不预习的比例高达35%。对于实验的预习,超过40% 的学生在实验前,对实验过程不太清楚甚至不清楚,学困生有85% 对实验过程不太清楚。说明多数学生不重视课前预习,没有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学困生和学优生在课前预习上存在差异。

2. 课堂学习

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主要包括上课的听讲情况、课堂上的表现以及记笔记的情况。

表2显示,接近64 % 的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其中学优生为77.8%,学困生为35%。说明上课认真听讲是影响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

学生在化学课上的表现,仅有不到30%的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小组讨论,多数学生在化学课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多数学生(78%)能独立或者和同学相互配合完成实验,其中学优生超过91%,说明多数学生重视实验,课堂上的表现比较积极。

对于课堂记笔记,有接近30%的学生边听,边想,记下重要内容,说明他们在听课中不断思考,能找出重点,有选择的记笔记;接近40 % 的学生把老师讲的尽可能的记下来,这体现记笔记的被动性;接近30%的学生记录老师板书的主要要点或不记笔记,说明这部分学生还没有认识到课堂笔记的重要性。

3. 复习巩固

表3 显示,有近70% 的学生做课后复习,其中近8%的学生每课都复习。看书和做测验题以及做作业是学生进行单元复习的主要形式(74.47 %);说明学生已经认识到复习的重要性,能够及时复习,但是复习方法相对单一。对单元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的学生相对较少。

4. 作业

表4显示,有73.76% 的学生能积极对待作业(43.26 % 独立完成作业,30.5 %与老师或同学讨论);有45% 的学困生消极对待作业(15%从其他同学抄或空着,30% 基本上是抄同学的或很少完成作业)。 对待作业中的错误,有31.91%的学生能主动订正并思考错误的原因,其中学优生为58.33%;学困生对待作业中的错误比较消极,65% 的学生只抄写正确答案,不思考错误原因,35% 从不订正作业中的错误。

四、 讨论

调查显示,目前涉农地区初中生化学学习习惯总体表现不够理想,多数学生在学习的某些环节尚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研究还发现,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在学习习惯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也说明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水平。因此,在初三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化学之时,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

1. 提高对课前预习重要性的认识

课前预习是听课的重要起始环节,把握好这一环节,能够增强听课的目的性,改变听课的被动局面,提高听课的效率。同时,通过课前预习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习的独立性。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求学生预习,而且要根据课程内容指导学生预习,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使预习成为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

2. 改变记笔记的被动性,提高听课效率

记好课堂笔记是加强知识记忆和理解的重要方法。课堂笔记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记录重要内容和自己暂时没听懂的内容。课后要认真复习加深对重要内容理解;要通过阅读教材,请教老师或与同学讨论把课堂上未听懂的内容学会并记在笔记上。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记笔记,同时要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帮助学生分析哪些是重要内容,指导学生记好课堂笔记。在课后要指导学生对课堂笔记进行整理,使知识更加条理化和系统化,以利于记忆和加深理解。

3. 利用“尝试回忆”的方法,提高课后复习效率

课后复习是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是知识的重现过程。及时复习能够减少知识的遗忘,提高复习的效率。因此,要培养学生及时复习的良好习惯。“尝试回忆”是在不看教材和课堂笔记等材料的情况下,回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通过尝试回忆能够把正确的加以巩固,错误的加以纠正,遗漏的加以补充,使复习具有针对性,避免平均使用力量,提高课后复习的效率。

4. 引导学困生积极对待作业

作业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查找知识漏洞,强化知识技能的有效途径。独立完成作业是作业发挥重要作用的必要条件。调查发现多数学困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其原因是作业难度偏大,学困生没有能力完成。因此,建议教师为学困生布置一些他们能够完成的基础性和知识性作业,让他们在作业中体验到成功,增强其做作业的主动性。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及时批改来督促学生按时认真完成作业;对作业中典型错误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作业错误的原因并及时更正,促进学生养成积极对待作业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 丁永红,蒋志强. 刍议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J].化学教与学,2015,(3):31-32

[2] 马玉英.九年级学生化学学习习惯的调查研究—以兰州市某两所中学为例 [D]. 西安:西北师范大学,2014:32-34

[3] 竺丽英. 新课程高中生化学学习习惯差异研究 [J]. 化学教育,2008,(12):49-51

猜你喜欢
现状调查学习习惯初中化学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