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作业分层设计与实施

2016-05-14 06:36张珍
化学教与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溶液分层化学

张珍

摘要:根据2017年浙江省高考改革最新方案,高中化学作业分层设计势在必行。化学分层作业的策略:班级学生分层、作业目标分层、作业难度分层、作业类型分层、作业数量分层。以“铁、铜的获取及应用”为例谈谈常规性作业、整理性作业、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与分层意图。

关键词:化学作业;分层设计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1-0000-00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1.000

一、问题的提出

根据2017年浙江省高考改革最新方案,考生将不分文理科,除语文、数学、英语外,考生可以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等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因此,化学学科由原来的理科必考科目转变为选考科目之一,随之化学考试内容、考试形式等也发生改变。面对高考的学考与选考,学生如何更好地选择与适应,教师如何更好地改变与创新,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由于不分文理科,班级中化学学考生和选考生并存,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兴趣、爱好、意志品质等个性差异相比以前更为明显,教师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作业模式,很难兼顾到学生学习的个性差异。长此以往,学生对化学学习就会失去兴趣,丧失自信,造成学习优等生人数越来越少,学困生越来越多的“两极”分化现象。因此,在作业设计中必须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承认他们的差异,设计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要的作业。分层作业是根据学生个性、能力差异选择不同层次的有针对性的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的一种教学探索。笔者以苏教版化学1专题3第二单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二、化学分层作业设计的基本策略

1. 班级学生分层

根据班级学生的化学学习实际情况,通过与学生的课外交流,确定学生的分层类型为三种:第一种是确定只参加化学学考的学生,第二种是可能参加化学选考的学生,第三种是可能会在高校继续学习化学相关专业,有化学职业倾向的学生。

2. 作业目标分层

深度研读《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见表),恪守巩固知识不超“纲”,训练能力不超“标”的原则。

3. 作业难度分层

根据《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三类不同层次的学生,将作业难度分为三个层次:A类:学考范围的题,全体学生必做题,要求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能了解、辨认、描述、区分、举例、比较,达到“知其然”;B类:选考范围的题,化学选考的学生必做题,要求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能理解、说明、判断、分类、归纳、解释,达到“知其所以然”;C类:思维能力要求很高的题,面向有化学职业倾向的学生,属于选做题,要求学生把所学的化学知识及原理应用到新情景中解决问题,达到“应用自如”。

4. 作业类型分层

苏教版教材中设置“交流与讨论”、“活动与探究”等栏目,旨在创造多样化的课堂模式,因此作业设计同样要跟上步伐,改变形式单一、主要以书面作业为主的题型,在常规作业的基础上补充整理性作业、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等形式,让学生有“说一说”、“查一查”、“做一做”、“试一试”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

5. 作业数量分层

三类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不同,完成化学作业的时间也不同。为此,在作业数量的设计上要进行分层,只参加化学学考的学生要求完成的作业最少,一课时一般为10题左右,可能参加化学选考的学生要求完成一课时15题左右的作业,为有化学职业倾向的学生设计的作业最多,一般为一课时20题左右。

三、化学分层作业设计案例

1. 常规作业

案例1

第1题 A类:下列反应中,通过置换反应得到铁的是( )

A. 铜浸入氯化铁溶液中

B. 一氧化碳通过炽热的氧化铁

C. 氢气通过炽热的氧化铁

D. 铜浸入氯化亚铁溶液中

第2题 B类:向某溶液中加入含Fe2+的溶液后,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当再滴入几滴新制氯水后,混合液变成血红色,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CN-?

B. 氧化性:Fe3+>Cl2?

C. Fe2+与SCN-不能形成红色物质?

D. Fe2+被氧化为Fe3+

第3题:C类:现有浓度各为1mol·L-1的FeCl3、FeCl2、CuCl2的混合溶液100mL,加入一定量铁粉,按下列情况填空。

(1)反应完毕,铁粉有剩余:

①反应完毕,溶液中一定含有 阳离子,是 mol;一定没有 离子。

②过滤,固体物质烘干后,其中一定含有 和

,和反应前加入的铁粉质量相比,固体物质的质量 (填“增加”或“减少”) g。

(2)反应完毕,有铜生成,铁粉无剩余:

①反应的溶液中一定含有 阳离子,该阳离子在溶液中物质的量的范围是 ?。

②溶液中可能含有 阳离子,该阳离子在溶液中物质的量的可能存在的范围是 。

③溶液中一定不含 阳离子。

④溶液的质量 (填“增加”或“减少”)。

(3)反应完毕后,无固体沉淀物存在,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 和 阳离子;它们的物质的量为一数值范围,该范围是 。

第4题 化学实验室产生的废液中含有大量会污染环境的物质,为了保护环境,这些废液必须经处理后才能排放。某化学实验室产生的废液中含有两种金属离子:Fe3+、Cu2+,化学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方案对废液进行处理,以回收金属,保护环境。

A类:(1)操作①的名称是 。

A类:(2)沉淀A中含有的金属单质有 。

A类:(3)操作②中在酸性下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B类:(4)若废液中含有Fe3+、Cu2+、Ba2+三种金属离子,请试着绘制实验流程图。

C类:(5)简述以沉淀A为原料制得金属铜和绿矾晶体(FeSO4·7H2O)的实验方案。

分层意图:这四题考查的内容都围绕铁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第一题最基础,要求学生

掌握基本的化学方程式,判断出反应类型,属于A类题;第二题涉及到Fe2+、Fe3+的检验问题,属于选考范围,定为B类题;第三题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物质的量的计算,属于思维要求较高的题,定于C类题;第四题是一道实验分析题,既要熟练运用铁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掌握Fe2+、Fe3+的性质,还要求学生分析实验流程、实验方案,需要抓取信息,调用头脑中的记忆表象进行问题的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解决能力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

2. 整理性作业

案例2

A类:(1)查阅资料,了解除铁、铜外其它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及反应原理;

B类:(2)对比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归纳其中的规律。

分层意图:通过本题旨在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掌握不同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第(1)题只需要学生做好整理和归纳,较为简单,定为A类题;第(2)题要求找出其中的规律,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定为B类题。

3. 探究性作业

案例3

第1题 A类: 有三种黑色粉末,分别为氧化铜、铁粉、炭粉,如何将它们区分开来?

第2题 B类:(1)现有某品牌的补血口服液,你知道它里面含有铁元素吗?铁元素又是以什么形式存在呢?请写出实验方案证明你的猜想。

C类:(2)请根据第(1)题你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走进实验室进行验证,写出实验报告。

分层意图:第一题需要学生掌握三种物质的化学性质,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进行区别,较为基础,定为A类题;第二题(1):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情景,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运用课本知识和合理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和小结,对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要求较高,定为B类题。第二题(2):要求学生走进实验室,将理论转化为实际操作,需要一定的科学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定为C类题。

4. 实践性作业

案例4

C类:提供敷铜板、三氯化铁溶液等,请试着制作一块印刷电路板,并思考如何回收Cu和综合利用FeCl3溶液。

分层意图:本题针对化学爱好者,定为C类题。学校提供实验室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搭建平台,旨在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四、 实施成果与思考

我们备课组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实践证明,分层作业的理念符合新高考要求,符合目前化学教学的现状,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学生明确了学考和选考的考查要求后,能够更准确地做出选择,为我校本学期实行的化学学考、选考走班制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常规作业的基础上增设整理题、探究题、实践题等题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优化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使作业真正成为教学的重要环节、知识落实的重要途径以及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值得思考的是,分层作业实施后,教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评价方式也要随之变化,如何建立一套有特色符合我们学校学情的评价机制,是我们要继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祖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 化学1[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4:71-77

[2]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化学[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4

[3] 孙欢欢.《教育公平视域下的分层作业及其实施 》[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7): 61-64

猜你喜欢
溶液分层化学
基于分层教学下的高中数学“让学”策略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学为中心”的分层作业的设计与思考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强碱混合溶液pH值的计算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