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齐家

2016-05-14 19:05
党建文汇·上 2016年4期
关键词:胡氏宋仁宗家规

治国从治家开始。“家规”是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和客户端推出专题“中国传统中的家规”,带您走近那些充满温情和智慧的传统家规,汲取精华、去除糟粕,延续和弘扬中华民族的“家国”文化;吐故纳新、与时俱进,涵养新时代的良好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

胡则史迹馆

胡则(963—1039),字子正,北宋婺州永康(今浙江金华永康)人,为宋朝婺州第一个进士,是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三朝的名臣,一生为官清廉,心系百姓,被尊称为“胡公”。毛泽东同志曾评价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胡则为官四十余年,先后出任知浔州、桐庐、睦州、温州、信州、福州、杭州、池州、陈州等十个州郡,按察江淮、京西、广西、陕西等六路使节,并曾担任户部郎中、礼部郎中、吏部郎中、工部侍郎、刑部侍郎等,有“十握州符,六持使节,选曹计省,历践要途”之称,宋仁宗宝佑元年(1034年)以兵部侍郎致仕。

胡则在政治上力主宽刑薄赋,兴革弊政,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好事,深受百姓爱戴,尤其于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直言劝谏,奏请免除衢、婺两州百姓身丁钱,为百姓所铭记,青史留名。

胡则史迹馆位于胡则出生地浙江省永康市古山镇胡库村,史迹馆整合该村至今保存完好的祠塾、若唐公祠及胡公文化广场等设施建成,系统展示胡则生平史迹。史迹馆分为五个单元。第一单元主要内容为前言、中国古代清官、贪官简介,以“廉与贪”“善与恶”作对比;第二单元为胡则年鉴,再现胡则整治钱荒、宽刑薄赋、平反冤狱、奏免丁钱等勤政廉政故事,充分展现了胡则“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官德官风;第三单元为胡氏后代名人雕像、简介,展示了在胡则精神的感召下,胡氏后代人才辈出,政绩斐然,官身留名;第四单元为宋朝历代皇帝及范仲淹对胡则的评价文字史料;第五单元为胡氏宗谱、胡氏家训集锦,通过追根溯源,展示胡氏一门清白继世、耕读传家的家风传承。

胡氏家训

胡氏家训由胡则及其弟胡赈创始,历经宋、元两代传承后,明崇祯九年(1636年),胡氏子孙根据胡则遗留的祖训,制订了《胡氏家训》十三条,此后又不断传承完善,到乾隆十二年(1747年),胡氏子孙整理形成了较为系统完整的《胡氏家训》。

《胡氏家训》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及当时吴越文化的影响,内容涵盖修身齐家治国的方方面面。《胡氏家训》的主要特点:一是突出强调如何修身。《胡氏家训》把个人修养摆在重要位置,提出“家道盛衰,皆系于积善与积恶而已”“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侥幸心”,教导子孙后代做到善恶分明、积善行德。同时倡导“以清白相承”、以“和睦”成“逊顺家风”,为子孙后代树立行为规范。二是突出强调如何为官。《胡氏家训》把个人、家庭、家族与社会、国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家训中提到“为官心存君国”“为官当以家国为重,以忠孝仁义为上”“先忧后乐,鞠躬尽瘁”等,充分展现了胡氏子孙强烈的家国情怀,也为胡则“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及胡氏后代人才辈出、官身留名作了最好的诠释。三是突出强调如何崇学。在《胡氏家训》中,崇学重教思想得到高度体现,一再申明教导子孙“为人者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即使冥顽,纵有开悟之时”。正是有了这种精神的传递和观念的引导,胡氏后人寒窗苦读的传统和对未知世界的向往探索从未改变,成就了一个个书香之家。

(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猜你喜欢
胡氏宋仁宗家规
以民为本,千古一帝
心中有天平
家规伴我成长
祖训家规重传承
家风家规我来说
父母用心才能做好家规
胡氏骨科
宋仁宗的菩萨心肠
宋仁宗:我只想做一回主
后主刘禅:家暴、偷情,一个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