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务成长的路径与策略

2016-05-15 03:07法人陶光辉
法人 2016年11期
关键词:法务专家法律

文 《法人》特约撰稿 陶光辉

公司法务LEGAL AFFAIRS

法务成长的路径与策略

文 《法人》特约撰稿 陶光辉

使自己成为一名可信赖的专家,这句话可以作为所有法务人成长的核心理念,也就是路径,如何“落地”,这便是法务成长的策略

如何成长,是每一位法务(公司律师)一直关心的事。法务成长,或称法务人员的职业规划,与企业其他员工的成长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对于员工职业规划,已有较完整的理论和方案,但困难的是,当然同时也是有价值的是,如何结合法务人员及法务工作的特点,找到适合法务人员成长的路径与策略。

法务成长的理念

每一位法务人员都处在不同的企业环境中。要强调的是,想寻找能适用于全部企业环境下的法务成长路径与策略,是不现实的,也将会是徒劳的。探究法务人员成长的一般规律,先得看清法务人员成长的本质。

为什么有的法务能快速成长?有的却停滞不前?有的从法务主管到法务总监只需要短短几年时间?有的做了十年的法务,还是个法务经理?产生这些差别的原因是什么?是企业问题,还是个人问题?是机遇问题,还是技巧问题?抛开一些个案和特例不说,从众多快速成长的法务人员的经历中,能否总结出法务成长的规律?

个人认为,这与法务对自身成长的理念有关。法务人员自己是如何看待自身工作,又是如何看待自身成长的,关系到法务是否真的能如其所愿地成长。这并非唯心论或心灵鸡汤。

法务的成长,是法务所处环境对该法务人员的肯定。最重要的是法务客户的认可。谁是法务的客户?公司老板、管理者、业务部门、同事同行、下属、招聘者等等,都是法务的客户。法务人员通过其工作,取悦于客户,自然会得到成长。

那么,取悦于客户又意味着什么?法务作为企业内部法律人士,基于他们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企业行业与商业、运营和管理等的理解,提供可靠的、适宜的法律服务。这些服务如能为企业创造价值,满足企业的法律需求,并使客户相信服务可以解决他们面临的难题,服务的提供者自然会得到企业的认可,法务也就会得到成长。因此,法务成长是法务自身作为的结果。法务要得到成长,须从其是否满足客户的需求以及满足的方式等角度来考虑。

然而,客户的需求是经常在变的。要在有限条件下予以满足,难度其实非常大。或者说,要满足客户全部需求,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认识到法务成长要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前提是不够的。必须进一步探究更稳定、更深层次的成长理念。

鉴于法务人员的工作特点,根据前人的总结,笔者认为,“使自己成为一名可信赖的专家”,这句话可以作为所有法务人成长的核心理念。可信赖,是指法务必须建立与客户的信任关系,包括企业领导、同事、业务部门等,让他们相信自己是能够和他们一起去解决问题、承担责任的。专家是指法务必须主动掌握法律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成为企业需求所涉及的问题对应的法律专家,或者是在公司可以接受的价格范围内找到该领域最合适的法律专家。成为可信赖的专家,意味着法务就不再需要完全跟随客户的意思,同时又能满足客户的需求。从而,法务得以成长即成为一种水到渠成的事。

法务成长的路径

从法务成长的核心理念——成为一名可信赖的专家中,可以很清晰地看出法务人员成长的路径。法务要得到成长,包括看得见的升职、加薪、跳槽、跨界等,都可以从这个理念中得到启发。

首先,法务要成长,必须在自己周围“构建信赖”,使得周边人,特别是重要的客户,包括上级管理者、平行业务部门等,都能充分信任自己。

如一名法务主管,必须让自己的上司——法务经理或法务总监相信自己可以有意愿、有能力来处理他们安排的事项或岗位职责所要求的事项。在合同工作中,法务主管能对一些日常采购、销售合同进行审核,并保持与上司的沟通,落实上司对审核要点的反馈。在诉讼案件处理中,法务主管能梳理案件证据,整理相关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主动找到相关判例,并向上级给出摘要。如此等等。时间一长,上级对该法务主管的工作就会放心,也愿意授权给他,并会主动帮助这样的法务人员。在有升迁或加薪机会时,一定会先想到这样的员工。做好每一件岗位职责范围内以及上司安排的事,甚至超越上司的期望将事情做好,这样的法务人员就是值得信赖的。

在与平行的业务部门打交道时,同样如此。一名法务经理在参与一个股权收购项目小组时,向同行的投资部、技术部等同事虚心请教。他能理解这些部门看问题的角度,并帮助他们解决他们的难题。这样的法务经理,也是在“构建信赖”。随着时间的推移,法务逐渐与其他部门的同事融合成一个团队,大家分工不一致,专业不一样,但这不影响他们致力于一个同样的目标。最后,在跨部门评选时,这样的法务人员肯定会受到其他部门的好评的,从而为其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法务要成长,要树立自己作为法律专家的形象。法律知识与技能,是法务人员价值的基础。企业设立法务部,聘请法务人员,就是希望法务能协助企业拟定合同、对投资项目标的尽职调查、处理诉讼与仲裁案件,进行法律风险防范等。法务完成这些事项,前提是必须懂得事项中包含的法律规定、过往判例等。这些知识与技能,是法律人士独有的。

法务要成长,如一名法务经理想成为一名法务总监,必须展现出自身已具备了满足企业各项法律需求、解决企业各个法律问题的专业知识。这样的展现,是与法务岗位职责相匹配的。法务主管,是主管职责范围内的专家形象;法务总监,是总监职责范围内的专家形象。一旦在企业内部树立了法律专家的良好形象,企业相关人员发生相关事宜,即会寻求法务的帮助,那时离法务人员成长的机会也就不远了。相反的是,如果有法务人员之名,却缺少解决法律问题的知识和技能,那是无法从客户那儿得到认可的,也就缺乏被提拔、被重用的基础。

最后,法务要成长,要持续地宣传、展现自己是“一名可信赖的专家”。法务成长是法务人员积极影响周边环境的结果。“可信赖的专家”这个印象,会激发企业在遇到法律等问题时总是会以“专家”为中心,把事项交由“专家”处理。稍假以时日,这样的法务人员即成为企业流程中某个环节的决定者。不赋予其相应的职权,恐怕就无法形成一个良性的治理结构了。

我们经常说法务不要轻易说不。事实上,在很多场合,简单地说出一个NO,其实反而是正确的。但是,如果我们没有表明自己是一名可信赖的专家,我们说NO的力度似乎会大大减弱。我们常常为了迎合业务的需要,去设计一些游离于法律边缘的灰色产品。这是不利于法务人员的成长的。只有是一名可信赖的专家的意见,其影响力才足以让企业的业务部门相信,不可抱着打打擦边球就可以规避一些硬性法律规定的幻想。法务人员对有些事情的坚持,是值得考虑的;专家的意见,是必须听的。这样的部门关系,才是法务最愿意看到的。这样的环境,也才最有利于法务人员的成长。

法务成长的策略

法务成长的路径指明了法务人员获得“老板信任”,从而得以升职、加薪等的大方向。但这只是法务成长的一般规律性总结,还须探讨如何“落地”。这便是法务成长的策略。策略须考虑具体环境与文化的差异、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的区别、操作的难易程度等因素。策略的使用也须是综合性的,单一的策略很难起到全面的效果,必须复合、交叉,同步使用。

策略一,实时的环境识别。如前所述,法务成长是法务人员自身努力的结果。这是考虑法务可以相对影响环境之后所做出的判断。这本身没有错。但是也会存在单靠法务人员的主观努力,也很难改变外部环境的情况。如目前很多法务人员反映的,企业老板不重视法务部,认为法务就是打官司、审合同。或者认为,法务就是解决难题的。一旦老板有这些根深蒂固的想法,要改变起来就很难。在这种环境下,法务成长的空间一定是有所限制的。因此,法务的成长,永远是在一定的环境下的成长。可喜的是,随着国家对企业法治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管理者已充分认识到法务的各种作用,法务成长不再依赖老板的个人喜好。当然,在那些仍未有应有重视的企业里,必要时法务人员也可“用脚投票”。

策略二,缓减那些不利因素。法务人员,特别是法务负责人在识别周围环境之后,会发现企业对法务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不利于法务的成长。如在很多企业里,法务人员感觉法务部门总是处于边缘的地位,无力感很强。法务是否思考过,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有多少可以归为外在客观因素,有多少是法务自己的作为导致?外在因素中又有多少可以被影响、被转化的?不同的法务负责人在同一环境下的结果是否有可能不一样?不利因素是法务成长的障碍。关键在于找到这些不利因素,并尽力缓解其负面影响,甚至转化为法务成长的契机。

策略三,主动的专业沟通。法务成长的关键是法务要给人信任感。信任感来自哪里?沟通是最好的方法。熟悉一个人的想法和行为,自然有信赖的基础。法务人员在企业中,应当主动与业务部门、其他职能部门沟通。如在一份知识产权许可合同的审核中,一名法务经理就合同事项与企业商务部门沟通,了解本次许可的背景、公司许可的商业期望,对许可的限制等,并检查商务部门的意见是否反映到合同中。如合同未体现出来,则法务可主动提出来,征求商务部门的意见。这样下来,商务部门对于法务人员的专业有了了解,对其工作理念和工作态度也会有很深的体会。如此,便产生了“专家信赖”。

策略四,持续的技能培训。法务要成长,离不开扎实的法律技能。大型企业集团的法务负责人之所以在企业中发挥重要价值,与其丰富的法律经验,对商业的充分理解等是分不开的。技能的培养,可以靠自己的积累,也可通过专业的外部培训来获取。技能是成为专家的前提。法务主管必须熟练掌握法务主管的技能,如日常合同审核、一般投融资项目尽职调查。法务经理则必须掌握法务经理的技能,包括基本的合同起草与修改、企业重要项目的执行等。然而,比较遗憾的是,目前市场上缺少专业的致力于培养法务技能的培训机构,导致法务的普遍成长受到一定的约束。

策略五,积极的项目参与。法务要成为可信赖的专家,一定要积累大量的一手项目经验。很多法务在遇到复杂一点的企业并购项目时,总是想外包给职业律师,或者在聘请外部律师之后,当甩手掌柜。这看似完成了法务的工作,但其实是不利于法务的长远发展的。法务工作是一种经验性很强的工作。对于每一个新型的合同,每一个重要或复杂的投融资项目,建议法务人员一定要积极介入。可以说,在同样的时间段里,一名法务参与的项目越多,审核的合同越多,这名法务不管在内部提升,还是跳槽转行时,都会有更大的优势。换言之,这名法务会得到更快的成长。

策略六,以结果为导向。专家不仅要会说,更要会做。法务成长的另一个重要策略是,法务人员时刻要本着解决问题的态度去工作。在与人沟通时,要强调这个理念。在具体实施时,要体现出解决问题的行动。企业永远是以营利为根本目的。只要将各项资源输入转为实在的利润,企业才有生存和发展的可能。企业法务必须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将自身对法律的所有认识,转化为帮助企业实现利润的行动。唯有此,法务才是真正发挥了价值。“踩刹车”是为了安全到达目的地。如果到达不了目的地,那再好的“刹车系统”,甚至是“加油系统”都是没有用的。法务成长,最终还是要以成绩说话。

猜你喜欢
法务专家法律
法律的两种不确定性
致谢审稿专家
法务会计在企业的应用问题及对策分析
互联网企业在新业态下法务难题及解决路径
文明养成需要法律护航
法律讲堂之——管住自己的馋嘴巴
给法务新员工的入职书单(1)
请叫我专家
专家面对面
本刊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