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记忆
——档案讲述江山民众营救杜立特行动飞行员事迹

2016-05-16 02:15
浙江档案 2016年7期
关键词:江山市衢州江山

江山市中美联手抗日纪念馆

1942年4月18日,美军对日本本土实施的首次空袭即“杜立特空袭”事件震惊了世界。之后,中国军民对参与空袭行动的美军飞行员展开了奋力营救。其中,江山民众营救了6名美军飞行员,这一营救义举,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内赢得了广泛赞誉,也给了侵华日军以沉重的打击。

2010年2月22日,江山市档案馆馆藏的营救美军飞行员的珍贵档案,与遂昌、象山及省档案馆的相关档案共同组成《浙江抗日军民救护遇险盟军档案》,成功入选第三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江山市建立中美联手抗日纪念馆,通过文字、图片、影像、雕塑等方式真实再现日军偷袭珍珠港、杜立特空袭日本、中国民众营救美军飞行员等历史事件,展现中国军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警示日本反省历史,不要再走军国主义道路;进一步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的互信和了解,激励两国人民共同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一、日军偷袭珍珠港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开始全面侵华,由于中国抗日军民的英勇斗争,日本深陷战争泥潭。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法西斯德国在欧洲战场节节胜利。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缔结军事同盟。1941年,日本为摆脱困境,开始推行南进战略,美国为维护其在中国和亚太地区的利益,对日本采取了若干禁运措施。为了彻底解决石油、橡胶、钢铁等战略物资运输受限等问题,日本决定摧毁美国在太平洋的海上力量,为南下扫除障碍。

珍珠港位于夏威夷群岛的瓦胡岛南端,是美军太平洋舰队的主要基地。1941年初,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策划袭击珍珠港,战前进行了周密部署,以欺骗麻痹美国。1941年12月7日凌晨,350余架日本飞机对珍珠港海军基地实施了疯狂攻击,刹那间,浓烟滚滚、烈火熊熊,爆炸声、警报声一齐响起,珍珠港顿时成为一片火海。美军毫无防备,在爆炸声中仓促自卫。这一天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为惨痛的战争灾难日,被定为“国耻日”。整场袭击在90分钟内结束,日本以损失飞机29架、特种潜水艇5艘的微小代价,炸沉炸伤美军停泊在港内的8艘战列舰和10余艘其他大型舰只、20余艘中小型舰艇,击毁美机约180多架,毙伤美军3500余人,摧毁和损坏了港内与岛上的大部分设施,取得巨大战果。

“珍珠港事变”宣告太平洋战争爆发,彻底将美国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并由此带来了法西斯轴心国覆灭、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和美国在国际政治上取得支配性地位等一系列后续结果。

二、美军反击东京湾

1941年12月8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议会发表著名的“国耻”演讲,怒斥日寇,随后签署了对日本正式宣战的声明。

1942年初,日本在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猖獗一时,美军面对日军的进攻节节失利,这使得美国的民心士气跌到最低点。为了唤起民众的信心,罗斯福总统决定不惜一切代价空袭日本东京。为此,美国军方精心策划了绝密的“空特一号计划”,即用海军最新、最大的大黄蜂号航母,搭载陆军最新而又大小适中的、经过改装的B-25轰炸机,在一支特遣舰队的护卫下,秘密行驶到接近日本、但又在日本陆基轰炸机作战半径和巡逻舰船势力范围之外的地方,从大黄蜂号起飞轰炸日本,事后不返回大黄蜂号,而飞去中国的机场降落。大黄蜂号及其护卫舰队在轰炸机起飞后迅速撤离,以免遭受日军袭击。降落在中国的飞机,可编入在中缅印战区作战的“第10航空队”,支援中国抗战。“空特一号计划”的完成需要陆海军双方的精诚合作,海军方面由邓肯上校负责,陆军则任命吉米·杜立特负责改装飞机、训练飞行员并执行此次行动。

1942年4月2日,大黄蜂号航空母舰载着16架经过改装的B—25型轰炸机驶离旧金山,在重巡洋舰文森斯号等6艘战舰的护航下,告别巍峨的金门大桥,消失在太平洋无边的雨雾中。第二天,海军还故意发布一条假消息称:“为了防范日军登陆,这批飞机是运往夏威夷去的。”4月5日,另一支由海军中将哈尔西率领的以企业号航母为核心的舰队也从珍珠港悄然出发,驶向正北方向。5天后,这支舰队与大黄蜂号舰长米切尔率领的舰队在北太平洋上的指定海域会合,合编为第十六特混舰队,由哈尔西指挥。为了此次行动,美国海军组成的第十六特混舰队,包括大黄蜂号和企业号2艘航母、4艘巡洋舰、8艘护航驱逐舰、2艘潜艇和2艘油轮等,总计出动约一万名官兵。

按原定作战计划,轰炸机起飞地点预定为距离东京500海里处,起飞时间预定为4月18日下午。4月18日凌晨,由于发现了巡逻的日本渔船和舰艇,并监听到舰艇在发日文电报,哈尔西和杜立特原来的计划被打乱了。上午八点整,大黄蜂号航母距东京有700海里,要提前200海里放飞轰炸机,就意味着飞行员生还的机会大大减少了。况且,提前行动还意味着轰炸机组将不得不在白天轰炸日本本土,这无疑将飞行员生还的可能又减少了一分。为防泄密、确保突袭成功,8时,哈尔西向大黄蜂号发电:“飞机出动!祝杜立特中校和他勇敢的中队好运。上帝保佑你们。”8时25分,杜立特的飞机升上了天空。此时,他们距东京668海里。在最后一架B—25轰炸机起飞后,哈尔西命令第十六特混舰队调转船头返航。12时30分,杜立特率领他的飞机到达目标上空,分别在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等地投下了复仇的炸弹。

美军在东京上空的30秒空袭,打破了日本本土“绝对安全”的神话。此次空袭是日本2600年来第一次遭受到的外国直接打击,在日本国民中引起极大惊慌。

这是精心策划和充分准备的一项秘密的、冒险的、一次性的、甚至可以说是带有悲壮色彩的复仇行动,创造了太平洋战争史上的一段军事传奇。此次行动史称“杜立特空袭”。杜立特一夜之间成了美国人的英雄,不到两年,他从中校晋升到中将,成为三个编号航空队的司令,这在美国空军史上绝无仅有。

在美国战争史中,这是唯一一次由陆军航空队的轰炸机在海军航母起飞执行的战斗任务。这次轰炸任务证明日本本土无法有效防卫盟军的空中攻击,也洗刷了日本突袭珍珠港的耻辱。

三、军民秘密修机场

“空特一号计划”中还有重要一环,即B-25轰炸机完成轰炸任务后不返回大黄蜂号,而是飞往中国沿海机场着落加油。为保密起见,美国军方通知蒋介石,要求于1942年4月底以前在中国浙江、广西、云南一带,修建4到5个能供B-25轰炸机降落的机场跑道,而对具体计划丝毫未提。从最后结果来看,美军计划中是要降落在衢州机场,这一机场的修建才是最重要的。

1941年12月,蒋介石把这项任务交代给了何应钦、顾祝同。顾祝同当时是第三战区指挥官,他以起降大型轰炸机的标准扩建衢州机场。我们查阅江山市档案馆馆藏民国档案,发现了大量关于当时征用木料、毛竹、竹筏和石工、木工、筏夫、民工的记载,这些档案真实、详尽地记录了江山百姓参与修建衢州机场的过程。

目前,江山市档案馆最早一份涉及修建衢州机场(民国时称衢县机场)的档案是,1941年12月22日江山县政府收到浙江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保安司令部鲁忠修的电文,令十二月底前征办构筑衢县机场所用木料,不得延误。据档案记载,修建衢县机场,江山县共征得各种规格的圆木、木板、毛竹76903根,其中中径40厘米巨料743根。验收时,因中径偏小,有些二、三根木料仅作一根计算,所以实际的数量应远不止76903根。冰天雪地中,76903根木料、毛竹被江山百姓一根根从山中砍伐,还要一根根扛到火车站、码头,一路经历的困难难以想象。

日军为阻止扩建衢州机场,对工地频繁轰炸、扫射。敌机来袭时,民众就在水沟或树下躲避,白天不能建,就在夜间通宵达旦地抢修,天寒地冻,风雨无阻。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扩建机场跑道至1600米,宽加至60米,起落地带宽加至150米,垫巨型石块厚达60厘米,用去直径20厘米以上的树木360万根、毛竹90万根,为此周围几个县的树、竹全部被砍光。机场扩建后,可供50架B-25轰炸机起降。

据时任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竑的《五十回忆》中记载,民国30年冬天,金、衢、严、处所属共14县派出民工50万人,凭着一股抗日热忱,在既无机械又无任何工程设备的状况下,不到半年工夫,仅凭人力修建好了衢州机场,令人感到不可思议。

在珍珠港事件中遇袭下沉的美国军舰

1942年4月17日,杜立特(前左)和米切尔(前右)与参与空袭的飞行员在大黄蜂号上聚会

四、民众营救飞行员

杜立特机组完成轰炸日本的任务后,按原计划返航飞往衢州机场降落。然而,由于起飞时间提前造成燃料不足,加之联络不畅,飞行员未能及时与衢州机场对接,并且计划中的地面指引没有到位,当飞行员驾驶飞机飞到中国海岸线附近时,只能弃机跳伞。

16架轰炸机除1架(8号机组)中途迷航飞往苏联海参崴外,其余15架的机组成员被迫弃机跳伞,散布在约5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这是一个中日战线交错、海陆山区俱存的地域),15架飞机全部坠毁。其中2、6、7、15号机坠毁在浙江东部沿海;1、3、5、10号机坠毁在浙江西部山区;4、9、12、13、14、16号机坠毁在江西东部;11号机坠毁在安徽南部。80名机组人员命运各不相同:5人被苏联扣押,1人死亡,2人落海后失踪,8人落于日寇之手(3人被杀害、1人病死狱中、4人被关押到战争结束后获释),64人被中国民众所救(其中江山民众营救6人)。

在江山市档案馆馆藏民国档案里,我们共查阅到与其中的3架飞机和7名飞行员相关的档案记录,分别是3号机、5号机和14号机。3号机2名飞行员和5号机4名飞行员分别被江山双溪口乡东积尾村、张村乡龙头店村、长台镇贺陈村、贺村镇湖前村、大桥镇芳源村村民所救。

3号机于晚上10点左右坠落于遂昌县柘岱口乡的北洋村山上,据遂昌县档案记载:“此山与江山县二十七都乡仅数里之隔”,机组人员散落在江山双溪口乡东积尾村附近的悬崖峭壁之中。翌日早晨,副驾驶曼奇在东积尾村被村民毛继富所救,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并住了一晚。第二天,曼奇在村民的带领下,在另一个村庄的山坡上看到了自己飞机的残骸和牺牲的枪炮手兼机械师法克特。

3号机领航员奥扎克跳伞着陆时撞伤了胫骨,左脚划了约30厘米长的伤口,第二天下午被张村乡龙头店村村民发现后救到村里。保长廖诗原和夫人给他换上了干净衣裳,并帮他清洗伤口,还上山采了草药敷在他的伤口上,这样他的伤势才得到控制。奥扎克在廖诗原家中养伤养了5日,之后廖诗原和邻村的廖荣根一道备好过山轿,雇了陈明高、周柏日等几个轿夫,经过近10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将他送到长台镇公所,再转送至衢州。

1942年4月18日,B—25轰炸机从大黄峰号上起飞

部分获救飞行员在“石头防空餐厅”前合影

5号机组的曼斯克和特鲁洛夫安全降落在长台镇贺陈村,4月19日清晨被村民朱金富和保长徐尚志等人送到长台镇公所,后送到江山县中学,校长周仁贵和长台镇公所的人雇了二辆黄包车,将他们送到江山县城,后由江山县政府组织人员送至衢州第十三航空总站。曼斯克和特鲁洛夫是所有飞行员中最早到达衢州的。

5号机组的麦克古尔降落在贺村镇湖前村,被村民徐葆吉发现,后由徐葆才和徐明哲等人护送至清湖镇公所。

5号机组的威尔德降落在大桥镇芳源村,被村民毛光孝发现,护送到江西省玉山县下镇镇,后由玉山县官员护送到衢州第十三航空总站。

64名被中国军民营救的机组人员中,有53名由各地民众历尽艰辛护送到衢州集中。飞行员们分别于4月25日、4月27日、5月3日分三批离开衢州前往衡阳,最后到达重庆。其中8人留在中缅印战区,55人回美或转战他处,1人回国后因残退出现役。

杜立特空袭人员在第十三航空总站的这几天,为确保安全,中方在距营区一里的岩石上,改造了一个可容纳100多人的石头溶洞,并建造了伙房和医疗站。中方周到的安排给飞行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给石洞取了个特别的名字:“石头防空餐厅”,石洞口现在还能找到飞行员留下的签名。

五、日军血腥报复

“杜立特空袭东京”行动给日本造成的损失并不大,但却给骄横不可一世的日军以沉重的打击。这次行动也使日军看到了浙赣铁路及沿线军事设施的重要性,成为日军发动浙赣战役的导火索;而中国民众的救护行动,更是遭受日军的血腥报复,江山人民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942年5月15日,日军共出动55个联队10万士兵发动了“浙赣战役”,6月6日、12日、24日,衢州、玉山、丽水机场相继沦陷。出于报复,日军对杜立特空袭队员获救之处进行疯狂扫荡,不仅彻底破坏机场,而且洗劫村庄、屠杀百姓,甚至丧心病狂地使用了细菌武器,有25万中国军民惨遭毒手。

杜立特的回忆录中,特别引述了蒋介石给罗斯福的电文:“在东京意外地遭受美国轰炸之后,日军在美国飞行员着陆的中国沿海地区展开报复攻击。这些日军屠杀了这些地区的男女老幼。我再重复一次,这些日军屠杀了这些地区的每一个男人、女人和儿童。”

美国飞虎队的陈纳德将军在他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为了进行报复,日军从沿海向内陆推进了200英里,扫荡了20000平方英里的中国占领区;机场彻底被毁;成百的村庄,只要有一点被怀疑是营救过我们飞行员的,都遭洗劫;靠近机场的城镇均被夷为平地……3个月内,25万中国军人和平民惨遭屠杀。”

在江山市档案馆,有一份《江山县美机降落地居民被敌残杀暨房屋财产损失表》,详细描绘了美机降落的具体位置,诉说了美机降落地居民被日军烧杀的血腥场面。三地共有27人因为参与营救美飞行员行动而被日军报复性杀害,816间房屋被烧毁,其中湖前村被烧毁房屋456间,下陈村被烧毁房屋360间。

救护美军飞行员档案入选第三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江山市档案馆收藏的B—25轰炸机残片

六、军民浴血抗战

浙赣战役是1942年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会战,衢州会战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虽最终失利,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衢州会战粉碎了日军的主要侵略企图,保留了有生力量;歼灭日军18000余人,予敌以重创;广大爱国将士和衢州人民谱写了一曲民族正气歌,竖起了民族的脊梁。

1942年6月10日,日军第十三军第22大城户三治师团和第32井出铁藏师团侵占浙江江山,江山沦陷;1942年8月23日,日军撤离江山。日军侵占江山期间实行了残酷的烧光、抢光、杀光的“三光”政策,并实施了细菌战。江山损失巨大,以县城为中心,周围凡在六七十里之深广范围内均遭蹂躏。江山民众同仇敌忾,奋起抗战,杀敌千余人。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曾传令嘉奖:“据报,此次浙赣战役江山民众戮力杀毙敌伪近千,此种民气,除应普遍鼓励激发以收全面抗战成果外,着即传令嘉奖。”

七、中美友谊长存

二战结束后,幸存的杜立特轰炸机组成员成立了杜立特轰炸机队协会,每年举行庆典活动。1990年9月9日,著名航空艺术家、原美国西北航空公司副总裁布莱恩·穆恩先生受杜立特机组成员委托,率领考察团来中国访问,先后到杭州、衢州等地寻找飞机残骸和救命恩人。考察团到达衢州,赠送给衢州市外事办公室一块纪念牌,纪念牌中心是中文“多谢”两字,周围是44名机组幸存者的签名。1993年春,穆恩先生带着自己的故乡——美国雷德温市愿与衢州市结友好城市的愿望,再度抵达衢州市访问。1994年,经过多方努力,衢州市与雷德温市正式签署缔结友好城市关系协议书,两市成为友好城市。

上世纪90年代末,3号机飞行员曼奇的朋友约翰·伍尔德里奇携夫人三访浙西,寻访B-25型轰炸机坠落的地点和当年营救好友的救命恩人。1998年12月,约翰夫妇专程赶到江山市双溪口乡东积尾村,探访毛继富及其他村民,并意外地得到一块收藏多年的飞机残片。

1992年4月18日,曾参加营救飞行员的刘芳桥、朱学三、陈慎言、赵小宝、曾健培5位代表受美方特邀,出席纪念杜立特空袭50周年活动,受到隆重接待。2012年4月18日,营救奥扎克的廖诗原(已故)之子廖明发,应邀赴美出席美国军方举办的纪念杜立特空袭东京行动胜利70周年活动。

2002年,国家主席江泽民访美,期间中国人民营救迫降的美军杜立特中队飞行员的事迹在美展览,江山市档案馆为此次展览提供了7张图片和1件实物。美国总统里根、奥巴马在访问中国时,均在公开演讲中深情感谢中国人民对杜立特空袭飞行员的无私营救。

江山市中美联手抗日纪念馆展出了大量珍贵的原始档案,一份份档案真实地记录了一个个惊心动魄的历史瞬间,这些档案跨越70多年的时空向人们讲述着中美联手抗日的史实,提醒人们要牢记历史,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猜你喜欢
江山市衢州江山
如诗如画的江山
醉了江山醉了我
衢州烂柯山
铁拳剿劣 亮剑斩污 衢州环保坚决打好护水保卫战
衢州治超亮剑
衢州某大桥V型刚构挂孔研究
毛佳颖??《春》
绘一纸江山,醉一场迷梦
江山明月在,我发我的呆
江山市城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