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制造”的2025

2016-05-16 10:27麦岚
齐鲁周刊 2016年14期
关键词:山东制造业机器人

麦岚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上月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透露,《中国制造2025》颁布10个月后,工信部正在抓紧编制与其配套的11个规划,谋划未来三到五年的工作,将其作为构建产业新体系的核心抓手。

据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已有21省市相继出台对接《中国制造2025》的措施,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搭乘“中国制造 2025”东风,山东出台相关文件,提出用30年时间实现“山东制造整体达到国内制造强省领先水平,世界制造强国前列水平”。从制造业大省到“制造强省”,未来30年里,山东如何推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本刊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中国制造2025》山东版发布

“今后 10年,山东将处于由工业化中期向中后期迈进、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跨越、由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提升的关键时期。”4月 1日,山东省发布《<中国制造>2025山东省行动纲要》,山东省经信委副主任李莎在解读过程中说。

2015年山东工业生产总值达到 2.6万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 41.3%。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7.5%,分别高于全国和东部地区 1.4、0.8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4.7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达到 13.3%。无论规模总量还是经济效益,均居全国第二位。

但李莎坦承山东制造业还存在一系列亟需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比如,虽然规模总量较大,但产业结构偏重,对资源和能源依赖性较强;产业门类齐全,但中高端产业占比较低,高新技术产业占比仅为 32.5%,装备制造业占比仅为 28.5%;省内国内市场占有率较高,但国际市场竞争力相对不足,外向度较低;创新体系较为完善,但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创新成果转化率仅在20%左右,创新引领动力不足。

因此,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战场,山东要在推进新一轮制造业发展中赢得主动、抢占先机。

据李莎介绍,山东确定了制造强省“三步走”的战略步骤,提出到 2025年,全省制造业整体素质和综合水平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两化融合、绿色发展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形成产业基础雄厚、结构调整优化、质量效益良好、持续发展强劲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基本实现制造业强省目标。到 2035年,山东制造整体达到国内制造强省前列,世界制造强国中等以上水平。到第三个 10年,即大约建国 100周年时,山东制造整体达到国内制造强省领先水平,世界制造强国前列水平。

《纲要》提出,今后十年,全省将发展壮大 10大装备制造业,培植提升10大特色优势产业,组织实施 8大专项工程,其将成为支撑实现制造强省目标的重要载体。同时,《纲要》提出,加快实施《山东省推进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 2015—2020年》和 22个行业实施方案,围绕自主创新、智能制造、质量品牌、绿色发展、服务型制造、中小企业成长、军民融合等重点领域,积极推进先进经营理念、先进技术标准、科学管理方法、高效工艺设备等在制造业广泛应用,努力缩小与国际制造业先进水平差距。

“山东将加大对相关制造业财税扶持力度,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综合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科技研发、技术改造、试点示范和服务平台建设。用地指标优先用于确需新增用地的制造业优质技改项目。并创新金融支持方式,协调和推动有关银行机构,采用利率优惠、银团贷款、债权融资等方式,加大对制造业信贷支持。”李莎透露。

特色产业推动“制造强省”

据媒体统计,之前,河北、山西、辽宁、吉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甘肃、北京、天津、广西、宁夏、新疆等20个省份,已相继出台对接《中国制造2025》的措施,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与此同时,工信部也在抓紧编制与《中国制造2025》配套的11个规划。

值得注意的是,在各地对接措施中,“以地方优势为出发点,确定地方特色制造”成为重要内容之一。广西、甘肃等地在对接措施中明确提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中国制造2025〉山东省行动纲要》提出了近10年重点领域发展的量化目标,把重点发展的产业确定为10+10共20个。

据山东省经信委规划与技改处处长孔庆成介绍,10大装备制造业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轨道交通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电力装备、现代农业机械、工程机械、专用设备、节能环保装备”等,按照打造“国家队”的要求进行培植;10大优势特色产业为“新材料、新医药、纺织服装、食品、家电、纸品、轮胎、石化、建材、有色”,与国家重点产业领域相衔接,又兼顾山东的优势和特色。

在《〈中国制造2025〉山东省行动纲要》出台五天后,济南市委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制造2025>济南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根据《行动计划》,未来济南将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努力打造“济南智造”品牌,使先进制造业成为推动济南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行动计划》明确了两步走发展目标:第一步,到2020年,现代工业体系基本形成,具体表现为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质量效益全面提升,两化融合迈上新台阶,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优势领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重点行业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第二步,到2025年,全市制造业整体素质和综合水平大幅提升,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两化融合、绿色发展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形成高素质人才聚集、产业基础雄厚、结构优化、质量效益良好、持续发展强劲的先进制造业体系。

在具体指标方面,《行动计划》设立了创新能力、质量效益、两化融合、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等五大类指标。主要包括: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0亿元;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总指数达到90;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到50%,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企业达到15家;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25%以上。

智能制造的市场机会

在山东青岛高新区的国家机器人基地,瑞典ABB、德国kuka、日本发那科和安川电机等世界机器人四大家族齐聚于此。

“在青岛我们有很好的工业客户群,比如家电企业有海尔海信,有很好的轮胎企业,比如像双星、软控,这都是很吸引我们的地方。”上海ABB工程有限公司销售部总监邓奇表示。

龙头企业的高度集聚,使得青岛新区获批国内首家“国家机器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生态产业链迅速拉长。青岛本土企业软控科捷是国内唯一为日本丰田提供机器人应用的企业,日前,科捷把公司总部搬到了高新区,看中的就是生态环境。

据青岛科捷机器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业金介绍,公司与ABB、安川都有合作,同在园区可以加强企业之间的整合,尤其利于做系统集成。

据了解,目前园区已入驻机器人企业60多家,投资额超过126亿元,初步形成直角坐标取料手、高速捡拾机器人等九大类优势产品。

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端智能制造事业部部长耿凯介绍,本地机器人产业是全产业的支持,包括机器人的本体、机器人的系统集成、核心零部件和相关的配套服务,逐步形成比较好的产业集群。

为支持智能装备业发展,山东出台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成立专项基金,每年更有上亿元的资金用于高端人才引进和实验室建设。

截至目前,山东规模以上机器人企业已超过100家。未来,山东将建设涵盖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设备制造商、下游行业应用商在内的机器人全产业链条,计划到2020年,山东机器人产业产值过百亿。(据山东卫视《山东新闻联播》)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山东抢抓工业4.0和“两化融合”的战略机遇,在国内率先布局机器人基地,在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中赢得先机,机器人产业迅猛崛起。

本次《纲要》也明确提出,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建立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智能生产模式,推动产业链的协同和重组,着力打造“智慧工业”。重点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云制造、个性化定制、大规模定制、众创、众包、众设等新型制造模式,推动形成基于消费需求动态感知的研发、制造和产业组织方式。

记者了解到,为了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工信部年内将启动一批智能制造的试点示范项目和智能化的改造项目。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剧锦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实施智能制造的好处是明显的。它将给制造业带来“两提升、三降低”:“两提升”是指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率的大幅度提升;“三降低”是指研制周期的大幅度缩短,运营成本的大幅度下降,产品不良品率的大幅度下降。

在华泰证券机械行业首席分析师章诚看来,互联网化的智能制造,可能是未来中国制造升级最优的方向,将彻底改变中国现有制造模式方式,形成传统产品设计、生产以及质量控制三位一体的高效的生产体系。从二级市场投资来看,“云、网、端”的市场空间最大。

猜你喜欢
山东制造业机器人
山东图片库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山东的路幸福的路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