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货代企业的“自我救赎”

2016-05-16 10:25马智丽
航运交易公报 2016年16期
关键词:自我救赎货代物流

马智丽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大型货代企业正努力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客户需求不断创新,探索关键切入点

货 代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传统的货代业务利润率越来越低,大型货代企业更加注重服务和管理效能的提高。中国优秀的大型货代企业开始主动出击,通过业务转型升级、调整经营结构、资源整合等方式,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物流增值服务,延长业务链,通过多种途径实施规模化经营。

并购重组提升竞争力

为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缩小与国际大型物流企业间的差距, 中国大型货代企业不断兼并重组,或与国外大型货代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进一步完善海外布局,以实现企业做大做强,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观察人士向《航运交易公报》记者表示,国家支持货代企业兼并重组,拥有背景、资源、网络等优势的大型货代企业,可以通过兼并整合和扩张迅速提升自身规模和竞争力,从而获得成长。

去年12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招商局集团与中国外运长航集团(中外运长航)实施战略重组,中外运长航以无偿划转方式整体并入招商局集团,成为其全资子公司。双方官网同时发布公告表示,实施战略重组的规模效益及协同效应将首先显现在综合物流上。公告称,结合双方的海运、空运、陆运、仓储及客户等资源,将有利于提供全程供应链解决方案和“一站式”服务,有利于提高全球性的综合物流服务能力,有利于打造海陆空供应链体系“一体化”的综合物流企业。

中外运长航是经国务院批准,于2009年由中国外运与中国长航重组合并而成,是以物流、航运、船舶重工为主营业务的国际化大型综合物流企业集团,是中国最大的货代企业、航空货运和国际快件代理企业、第一大内河航运企业、第二大船务代理企业、第三大航运企业。

专家认为,在国企改革背景下,围绕国企改革的市场化重组大潮正在开启,未来3年国企重组将进入活跃期。以“兼并收购实现跨越式发展”将成为不少大型货代企业的发展战略。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市场人士向《航运交易公报》记者表示,除国企间的并购比较吸引眼球外,越来越多的大型货代企业为拓展自身的服务范围,提供增值服务,开始进入细分的小众物流市场,取代专门的特种物流供应商。物流供应商目前首选并购目标正是小型的、高度专业化的企业,这些企业的利润空间更大。

随着物流需求的个性化、多样化程度不断提高,物流市场细分趋势凸显,结构不断优化,电商物流、冷链物流等重点物流领域将加速发展,货代企业的拓展领域十分广阔。

做综合物流服务集成商

“传统货代企业不是供应链中的节点,它只是服务于供应链。而从竞争态势看,未来企业间的竞争是供应链间的竞争,大型货代企业向供应链转型将是必然趋势。中国大型货代企业必须嵌入客户企业的全球供应链中,利用已有的业务、人才、资源优势延伸自身价值链。”观察人士向《航运交易公报》记者表示。

以货代业务为核心的“一站式”综合现代物流服务商——华贸国际物流,通过调整经营结构,建立起极具核心竞争力和比较优势的货运代理、电商物流及专业物流三条业务主线,成为具有专业能力的现代化物流网络运营商。

根据市场需求,华贸国际物流以“运营集约化、流程规范化、物流网络化”为方针,三位一体,整合服务链、提升价值链。同时优化产品结构,做精、做细、做专欧美和亚洲三大市场,加强对非、南美洲等新兴市场的关注度,逐步实现多元化经营;以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与国内外网络对接,推动“一体化”综合物流服务;紧贴市场,细分客户类型,集中优势资源重点开发优质客户,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扩大增值服务范围,以保证市场地位稳步上升。

华贸国际物流年报显示,去年实现国际空运业务量23.45万吨,同比增长23.07%;实现国际海运业务量76.89万TEU,同比增长13.26%;实现营业收入79.78亿元,同比增长0.14%;实现利润总额19610万元,同比增长27.37%;实现净利润15419万元,同比增长29.3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4亿元,同比增长23.44%。

业内人士认为,华贸国际物流在如此低迷的大环境下,能够保持业务和利润的增长,其综合服务能力十分重要。其他大型货代企业也应在供应链管理、信息管理、物流金融等方面拓展纵深服务能力,为客户“量体裁衣”提供个性化物流服务。

“互联网+货代”的机遇

随着“互联网+”的逐步推进,电子商务为国际货代企业提供了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为物流功能集成和货代企业实现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货代企业可借助电商积极应对外部市场环境、提升服务内涵、突破发展瓶颈。

上海国际货运代理协会秘书长李林海此前在接受《航运交易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电商使所有行业都在发生重大变革。互联网之于传统货代,首先是作为更加高效的工具淘汰落后的工具;其次带来全新的思维,也就是互联网思维。互联网会让货代业回归本质,重构货代业生态圈。货代企业要顺势而为,利用新技术手段时应立足供应链,为客户提供更多增值服务,才能真正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些实力雄厚的货代企业,纷纷以互联网思维方式或以打造国际物流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为目标,打通和整合物流行业资源,开创“互联网+数据+金融”的全新模式;有些货代企业自身搭建O2O平台,为客户提供高效便捷的线上线下双重体验服务,这些在客户的手机和电脑上自行开发的软件,大多具备查询报价、订舱、船期、货物状态等功能,目的是加强船东、货主、货代企业间的沟通能力,提升服务体验度(见图)。

中国外运的信息化建设一直走在行业前沿,是业内率先推进电子订舱建设和海运业务标准化流程的领军企业。作为海运订舱平台模式最早的探索者和实践者,中国外运海运订舱平台的标准化作业模式规模大、覆盖面广、市场影响力强。

据介绍,海运业务具有需求端的碎片化和供给端的动态化特征,众多的小单客户在采购渠道、信息服务上的需求与承运人和订舱代理提供的现有服务之间存在供需不对称。中国外运进行大量的市场分析,与客户、船公司进行电子订舱、系统对接等方面的需求调研之后,瞄准其中商机,对现有IT资源进行整合和重构,精准定位,推出了真正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智能化平台服务。全新上线的“海运订舱网”实现了以信息为中心的现代物流运作方式,它将复杂的业务操作流程通过程序编辑实现了可视化,将分散的信息集中于网站各大业务板块供客户按需选择,将客户被动等待转化为主动推送业务操作信息。

分析认为,货代电商平台改变了多层次分销的商业模式,有助于提升海运物流行业的运作规范化。通过平台的信息推送服务,有效降低了物流操作人员的操作环节和工作量,通过发挥电商平台价格信息的规模效应,吸引更多的中小型客户成为忠实用户,持续提升中国外运的海运货代业务规模和市场占有率。

不仅是大型货代企业已经具备了互联网思维,中小型货代企业也已看到这种发展趋势。据不完全统计,当前中国具有一定规模的货代电商平台已过百家,其中数十家已获得各路资本的青睐(见表)。

奥林科技市场总监李姿介绍,开瑞国际物流(山东)股份有限公司(开瑞国际物流)是中国较早在国际物流行业实施“互联网+”思维及商业模式的领军企业,去年7月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成功挂牌。借助奥林科技“大掌柜”提供的工具,开瑞国际物流的物流产品丰富度得到了提高,增强了外贸企业粘性。让物流变得更简单,是奥林科技的使命。

物贸在线货代联盟发起人张梓靖向《航运交易公报》记者分析,货代电商化各方面条件已经成熟,带宽和计算机软硬件设备不但广泛普及且采购成本低廉,PC+智能手机更是年轻人工作生活的标配,年轻人不管做什么都喜欢酷炫,10年内电商占有10%的货代市场份额轻而易举。货代企业必须转变原有的生意模式,接入互联网,与多渠道多终端融合才能适应未来发展趋势。

众多货代电商平台的经营模式貌似身怀绝技,但在烹制“互联网+货代”这道“新菜”时,都或多或少遭遇初创阶段不可逾越的瓶颈。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航运信息化研究室主任徐凯指出,尽管众多航运电商平台的经营模式大相径庭,但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其中最大的痛点是还没找到适合的商业模式。

“任何一种商业模式都要以实现盈利为目标,在航运业的生态系统里,资金的驱动源头在货主和船东两方,要想改变现有的商业模式,必须通过满足这两方面的需求来重构航运业的生态环境。每家电商平台都在绞尽脑汁寻找突破口,但实际情况是大家都处在探索阶段,没有一家平台取得真正意义上的突破。”徐凯表示。

徐凯认为,平台建设是一种烧钱的创业模式,初期的巨大投入使得航运电商平台非常期望能尽快吸引到业务流量,这样才能继续吸引更多资本或者资源的投入,在竞争中保持领先。尽管各航运电商平台都在加大宣传力度,发展用户数量,但初期业务流量不足和实际成交量不理想是航运电商平台最棘手的问题。

观察人士认为,在当前电商平台新思维冲击下,市场会发生根本性变革。货代电商平台会出现多家鼎立格局,部分货代企业将受到冲击,特别是理念落后、风险意识差的货代企业会被淘汰,仅约30%的货代企业能存活下来,未来行业并购整合案例会增加,对大型货代企业构成利好。

抢食境外市场“蛋糕”

“在货代业这一市场,你不主动‘走出去抢‘蛋糕,就只能面临无米可炊的局面。在国际货代巨头纷纷抢滩中国市场的背景下,中国货代企业‘走出去的需求更为紧迫。”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秘书长刘学德表示。

商务部发布的《关于加快国际货运代理物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完善行业管理制度,引导行业“转方式,促转型”;要鼓励企业“走出去”,引导相关企业整合资源,参与国际竞争;要创新经营模式,开拓新兴市场,提高行业利润率和市场竞争力。

业内人士认为,大型货代企业的人才和资金优势明显,有能力在国外直接布点,或者通过并购、合资等方式拓展海外业务。尽管中国货代企业“走出去”已经成为趋势,但还无法形成规模,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还需要一个漫长过程。中国货代企业还没有形成全球供应链的支持,缺乏机制保障,其中也蕴含人员变动等投资风险。

猜你喜欢
自我救赎货代物流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信用证项下货代提单相关问题探讨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融合感知差异的货代和货主选择行为异质性揭示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论《追风筝的人》主人公的自我救赎
境外贷代提单结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