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被苏联缴械的抗联部队

2016-05-16 06:35朱岩
文史博览·文史 2016年4期
关键词:赵尚志抗联东北

朱岩

在抗日战争史上,曾有一支抗联部队从东北抗日战场辗转来到西部边陲——新疆。这支来自白山黑水的部队主要由原东北抗联第三军一师、九师和第六军四师二十八团、保安团组成,总数500余人。1938年2月在攻打黑龙江萝北县战斗失利后,他们暂时转移到苏联境内。苏联政府没有同意他们继续回到东北抗日战场的要求,而是考虑到国际因素及与日本的关系,将这支部队由苏联境内辗转遣送到我国新疆,进而被戴着亲苏亲共面罩的新疆督办盛世才收编、分化,大部派到伊犁屯垦,少数留在军中。

事件的起由是,1937年冬,北满中共组织和军队领导人根据东北抗联孤悬敌后,长期与中共中央失去联系的实际情况,为摆脱困境,解决各部队存在和遇到的一些重大问题,决定谋求苏联的援助,并通过苏联打通与中共中央的联系,取得中共中央对东北抗日斗争的领导。

在此情况下,1937年11月26日,北满中共临时省委执行委员会主席、抗联第三军军长赵尚志写信给与自己有师生之缘的苏联远东方面军司令布留赫尔(即加仑)及联共(布)军事委员会,介绍了中国东北抗联面临的困难,向苏方提出支持军事器械、药品和协助军事技术培训等要求。同时请代转给中共中央一封信,殷切盼望与中共中央早日取得联系。同年12月,抗联原第六军二师代师长陈绍滨率交通队从苏联返回,并带来苏联远东边防军司令部邀请东北抗联主要领导人去苏联研究配合行动问题的口信。

北满中共临时省委得到消息后,迅速于12月19日在依兰县东杨家沟召开紧急会议,经过冯仲云、李兆麟、戴洪滨(1911-1968)、陈绍滨等抗联领导人商议,决定派赵尚志为代表到苏联去求援,通过共产国际寻找中共中央领导的组织关系。同时约定在其过界赴苏一个月后,派部队到边界迎接他回国。会议还决定了冲破敌军对北满抗联部队重重包围的计划,以迅速改变抗联部队在三江平原老游击区集中的现状。只留第六军一师在江南一带进行游击活动,伺机打击敌军。同时还决定由联军总政治部主任张寿篯(李兆麟的化名)带领第六军二师部队过松花江北去攻打梧桐河金矿局警察队;第六军戴鸿滨军长率领三军一师一个团及第六军二师二十八团、六军直属特科连,相机进攻黑龙江沿岸的萝北县城。

1938年1月下旬,赵尚志带领副官及警卫员等6人,由第三军九师师长李振远率领40余名战士护送到黑龙江沿岸,从萝北县名山附近过江进入苏联。

1938年2月初,抗联第三、六军部队集结在萝北县公义永。收缴了公义永自卫团的武装之后,在张寿篯、戴洪滨的主持下,召开了三军与六军团以上干部联席会议,决定由六军政委张寿篯率领部队攻打鸭蛋河(现凤翔镇);六军军长戴洪滨率部攻打肇兴镇(原萝北县城);三军一师师长蔡近葵率部负责攻打肇兴镇南大营。准备以胜利的战斗迎接赵尚志回国。张寿篯和戴洪滨分别做了战斗动员和部署,叫战士们饱食轻装。

2月3日,张寿篯率领200多人扫清了鸭蛋河镇的外围敌人据点,因前来应援的炮兵未能准时到达,故临时改变了进攻鸭蛋河镇的作战计划,当即撤离到都鲁河、老龙岗一带活动。

戴洪滨率领的500余人的骑兵队伍,配备轻机枪10余挺,迫击炮1门,兵分两路,于2月4日凌晨对萝北县肇兴镇发起进攻,争取天亮以前结束战斗。由于艰难的雪地行军贻误了战机,到达西南门外已是破晓时分。但是戴洪滨认为,虽然原定在这个时间结束战斗的计划不能实现,但考虑到部队已完成运动,日伪军和警察署尚未察觉,于是果断地鸣枪通知部队发动对肇兴镇的猛攻。

战斗打响了,但攻入城内的部队突遭日本关东军援兵的攻击,不得不迅速撤出城外。2月5日拂晓,抗联在肇兴镇外与乘汽车追击的日军板坂部队发生了一场非常激烈的战斗。

当时戴洪滨一得知日军部队乘汽车赶来解围的消息,便立即下令往城西撤退,并在上街基抢占了炮台,向日军板坂部队的三辆汽车猛烈射击,当即击毙板坂大尉等18名日军,伤6名。随后虽有日本警尉森岛、日军中尉伊藤以下20余名前来助阵,但仍受抗联强大火力压制,毫无反攻之力。战斗中抗联官兵共打死打伤日军三四十名。

到下午3时,驻绥滨县福兴屯的伪军乘汽车前来应援,并在公路两侧与抗联部队发生了激烈战斗。激战中,戴洪滨察觉我军已处于不利地位,如再战斗下去有全军覆没的危险,便立即召集团以上干部开会研究对策……

蔡近葵在这次紧急会议上提议撤退进入苏联境内,其理由是:1.我三、六军部队在肇兴镇战斗中消耗子弹过多,如不及时补充难以继续战斗; 2.在突围过程中,我三、六军部队负伤30余名,如不及时治疗势必造成重大减员; 3.入苏境与赵尚志会合,并接他回国领导抗战。与会的全体干部一致赞成蔡近葵的意见。

于是,戴洪滨等率部进入苏联境内,意图找到赵尚志后进行休整再继续战斗,没料想部队一撤到苏联境内却被苏军全部缴械。直到戴洪滨见到赵尚志和自己关在一起,他才知道赵尚志到苏联不久就被苏联扣押了,并且一扣就是一年半。至今,赵尚志缘何被扣这件事背后的真相,依然不明所以。直到1939年7月,赵尚志才被释放重返东北,最终战死梧桐河,实现了他“要死也要死在东北”的夙愿。

随同戴洪滨进入苏联的这支500多人的抗联精锐骑兵,被苏联方面粗暴缴械后,随即送往新疆,大多数再也没有机会回到东北战场。

这批战斗骨干的丧失,给东北抗日联军此后在三江一带的战局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500多名精锐骑兵,都是战斗骨干,无论是赵尚志还是杨靖宇,从没有在关东军手中一次损失过这样多的兵力。而苏联人轻轻松松就把这支部队缴械了,让人唏嘘。

猜你喜欢
赵尚志抗联东北
传承东北抗联精神
Make ’Em Laugh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大东北的春节
痛悼抗联老战士李敏
抗联英雄赵尚志
朝阳市赵尚志纪念馆
北国雄狮未竞志
抗日英雄赵尚志为何两次被开除党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