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秸秆量还田对玉米品种东单6531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2016-05-17 01:58周振林赵艳艳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8期
关键词:玉米产量

周振林 赵艳艳

摘 要:该文以耐密玉米东单6531为试验品种,设计秸秆量分别为1 600kg/667m2、1 200kg/667m2、800kg/667m2、400kg/667m24种处理,探讨不同秸秆用量对东单6531的叶面积、株高、干物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量为800kg/667m2处理的玉米东单6531的综合表现最佳。

关键词:玉米;东单6531;秸秆量;生育性状;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8-36-02

由于辽西地区水资源匮乏,降雨年内分配不均,7~9月份降雨量占全年的70%以上,且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粮食生产基本上处于大旱大减产,小旱小减产的状态,所以春季抗旱保苗是该地区发展旱地农业的关键。当前,我国农业生产中主要依靠化肥促使作物增产,然而长期使用化肥会造成土壤有机物含量下降,土壤理化性质变劣,土壤肥力下降。作物秆秆深还田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有效缓解这2个方面的问题,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为此,笔者开展了不同秸秆量对耐密玉米东单6531生育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研究,以期筛选出最佳的秸秆还田量。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玉米品种为东单6531。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处理:处理1:秸秆量:

1 600kg/667m2;处理2:秸秆量:1 200kg/667m2;处理3:秸秆量:800kg/667m2;处理4:秸秆量:400kg/667m2。试验小区面积24m2,随机排列,3次重复。每个小区24m2(4m×6m),计15个小区。

1.3 试验过程 玉米垄宽0.5m,株距按密度计算后定株播种。玉米4月29日播种,5月9日出苗,9月26日收获。667m2施农家肥1 000kg,667m2施邦达肥业生产的东方牌玉米专用肥25kg;其他管理按常规进行。秸秆还田操作方法:用拖拉机牵引翻转犁开沟,沟为梯形,上底宽为60cm,下底宽为40cm,沟深40cm,将风干玉米秸秆打捆,要求两端粗细均匀,直径15cm或20cm,捆扎绳使用可降解的麻类或草类材料。土地深开沟后,其整秆全部埋入,在耕翻埋入整秆时施入一定量氮、磷肥。一般每667m2还田秸秆1 500kg,需施13.5kg纯氮和4.5kgP2O5,以便加速秸秆腐解,用大犁具合垄。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在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对玉米叶面积、株高、干物质重进行测量。干物质重的测定:在3个时期每个处理取样3株,3次重复,晒干后测量取平均值。叶面积测量:每个处理取株测量叶片长与宽,计算长宽的积再乘以修正系数0.75,3次重复,求平均值。株高每个处理取3株,3次重复,求平均值。产量测定:每个小区取不缺苗的2垄单独收获,求平均值然后折算成每667m2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秸秆还田量对东单6531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在玉米拔节期、灌浆期、成熟期取样,对各处理的植株干物重进行测定,其结果如图1。从图1可以看出,不同秸秆量的干物质积累变化是处理3>处理2>处理1>处理4,处理3,即秸秆量800kg/667m2比其他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都高。

2.2 不同秸秆还田量对东单6531单株叶面积的影响 在东单6531的苗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对各处理的植株叶面积进行测定,其结果如图2。从图2可知,各处理在苗期叶面积变化不太明显,处理4稍高一些,但拔节期后,处理3的单株叶面积增长明显高于其它处理。

2.3 不同秸秆还田量对东单6531株高的影响 在玉米生长的苗期对各处理区定点3株,分别在苗期、拔节期、灌浆期测定玉米植株高度的变化,结果见图3。由图3可知,处理3的植株高度在几个生育期一直高于其它处理。

2.4 不同秸秆还田量对东单6531产量的影响 在玉米成熟期,进行小区实际测产及取样20穗进行室内考种,结果见表1、2。由表1和表2看出,处理3的穗部性状的穗粗、穗行数、穗粒数、百粒重都高于其它处理。

3 结论

在此试验中,处理为秸秆量800kg/667m2的玉米平均产量为897.12kg/667m2,位于第1位;处理为秸秆量

1 200kg/667m2的玉米平均产量为871.27kg/667m2,位于第2位;处理为秸秆量1 600kg/667m2的玉米平均产量为869.42kg/667m2,位于第3位。另外,处理3在各个生育期的性状表现都要高于其它处理,处理3对东单6531的叶面积的增加适宜,干物质积累多,植株生长健壮,为提高产量奠定了基础,因此,秸秆量的最佳处理是800kg/667m2。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玉米产量
2022年11月份我国锌产量同比增长2.9% 铅产量同比增长5.6%
收玉米啦!
提高玉米产量 膜下滴灌有效
玉米适当晚收好处多
世界致密油产量发展趋势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2018年我国主要水果产量按省(区、市)分布
2018上半年我国PVC产量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