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龙:成就我的不是甄嬛,也不是芈月

2016-05-18 09:55滴水成澜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16年2期
关键词:郑晓龙葛优编辑部

滴水成澜

2015年11月30日,《芈月传》在千盼万念中开播。因其导演郑晓龙,总编剧王小平,主演孙俪、蒋欣等人都是《甄嬛传》的原班人马,备受关注。该剧一播出就掀起了收视热潮。

本刊特约记者专访了该剧导演郑晓龙。这位打造了《渴望》《北京人在纽约》《金婚》等一部部引起社会广泛共鸣电视剧作品的导演,在谈到《芈月传》以及自己的成就时,说他最想感谢的是编剧王小平。王小平,除了是《甄嬛传》《芈月传》的编剧外,还有着另一个身份—郑晓龙的夫人。

那些争吵是烟花,是美丽日子的浪漫

时光逆转到《芈月传》拍摄片场:郑晓龙不时地回头和身后的女子交流着,突然,两个人“争吵”起来—原来,这个镜头涉及诏书的内容,按照剧本所写,古代诏书有多种用途,郑晓龙对此有些质疑。但是,身后的女子坚持告诉他,剧本的描写准确无误。于是,两个人因为各执一词,又互不妥协,吵了起来。

最后,郑晓龙从椅子上一跃而起,对女子厉声道:“我现在就去一个字一个字查,要是错了,看你怎么办?”

女子毫不示弱,应道:“错一个字,我就给你一万块钱。”

郑晓龙回道:“谁稀罕你这点钱!”说完,甩下剧组,扬长而去。

这个女子就是王小平。

这样的“争吵”,每次都以最后的“核实”为准,正确的一方赢,错误的一方输。当然,这样的“争吵”也仅限于工作中。生活中,夫妻二人如胶似漆、相敬如宾。

1985年4月,在南京召开的全国第三届中短篇小说颁奖大会上,北京电视制片厂的郑晓龙和身为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的王小平都去参加会议,两个人就此相识。初一见面,郑晓龙就被美丽又恬静的王小平吸引了。渐渐地,郑晓龙的聪慧、机敏,以及坦荡率性的性格也打动了王小平。她发现,这个骑着摩托满街飞驰的大男孩儿,不仅是北京电视制片厂负责生产的副厂长、文学编辑部主任,还是个不错的编剧,对文学和影视作品有着超常的见解和品位。

王小平感觉到了爱情的召唤。

1985年年底,郑晓龙去海南拍摄《大林莽》。巧的是,王小平也要去广东组稿。郑晓龙听说后,便邀请王小平结伴去。虽然只是一段旅途的同行,郑晓龙却为能够和心中的“女神”近距离相处而兴奋不已。到了广东,两个人互道再见,旋即投入到各自忙碌的工作中,但两个人的心中似乎都多了一些期盼。

第二年春,郑晓龙因为监制电视连续剧《凯旋在子夜》的拍摄,一些镜头需要深入到老山前线。虽然当年的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以中方胜利宣告结束,但此后两国间仍存在对抗,边界偶有冲突发生。想到自己这一去,就要和王小平隔山隔水,甚至生死难测,他找到王小平,道出了藏在心中的“火山”:“小平,我要出去3个月。也许,会有生命危险。要是……我回来了,你愿意我们今生永远在一起吗?”

王小平看着他,未语,恬静地笑着,点了点头。

带着王小平的微笑,郑晓龙启程南下。半年后,他披着秋日南国的阳光,凯旋北京城。顾不得回家,他第一时间找到王小平,王小平再一次投以恬静的一笑,他仿佛一下就被融化在那笑容里。

他们的爱情之花终于绽开花蕊。

1990年,王小平要去美国深造。人还没有出发,郑晓龙的心仿佛就已经被掏空了。就在他愁肠百结时,王小平送给他一份特殊的礼物—那是郑晓龙当年去老山前线拍摄《凯旋在子夜》后,王小平写给郑晓龙的几十封未寄出的信。一封封情书读下来,郑晓龙看到了王小平对自己的那份真挚的爱。

此后,郑晓龙和王小平开始了令人煎熬的“异国恋”。不过,因为有着信任,这爱情的灯火,让一个个思念的长夜温暖又幸福。爱情的美好也带给郑晓龙无尽的创作激情和灵感,这期间,他相继推出了引发观剧热潮的电视连续剧《渴望》和《编辑部的故事》。

1992年,郑晓龙赶到美国,和经历了7年爱情长跑的王小平喜结连理。

有一种依偎,是同甘苦共命运

郑晓龙1952年出生。虽然父亲是一名军人,但家中藏书颇丰,他的童年几乎是在书堆里度过的。1970年,郑晓龙参军入伍,因为文笔好,在部队机关做宣传干事。退伍后,他成为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一名记者。3年后,一天也没有复习的他跟着几个要好的伙伴报名参加了高考,结果,他顺利被北京大学分校录取。1982年,郑晓龙毕业,他没有回到原单位,而是进入北京电视制片厂。

那个年代的电视剧,处于被遗忘的角落。

可以说,《渴望》和《编辑部的故事》“出人意料”的成功,一下扭转了国内电视剧的命运,从“弃儿”变成被关注的“王子”。但是,一个绕不过去的现实是,即便是如此热播的电视剧仍旧不赚钱。

50集的《渴望》投资102万元,却只收回57万元;《编辑部的故事》投资150万元,只收回96万元。如何拍摄出既叫好又赚钱的电视剧,让郑晓龙这一批电视剧制作者陷入思考。

“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这句《北京人在纽约》里的经典台词颇具哲学味道。1992年,郑晓龙决定投拍这部连续剧,说他完全是在进行一场破釜沉舟的“赌博”也不为过。

1992年,“出国热”席卷中国。出国,成为很多人的淘金梦。郑晓龙想还原一个中国人在国外的真实生存状态。他对《北京人在纽约》的剧本充满信心,在他的筹划中,这部剧必须到美国实地拍摄。但是,150万美元的预算对当时全年经费仅有180万元的北京电视制片厂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

郑晓龙的性格里有一种不肯认输的倔强劲。绞尽脑汁后,他通过“私人关系”找到一家企业老总“化缘”,对方对1000万元的赞助表示爱莫能助,不过,让郑晓龙意外并感动的是,对方表示可以无偿给他50万元。50万元虽然和1000万元相差甚远,却让郑晓龙看到了希望。但是,接下来的所有努力,都无功而返。

这天,郑晓龙拨通了远在美国的王小平的电话,述说着自己面对的困境。王小平没有接他的话茬,只是轻声细语地跟他说道:“听说,你请葛优出演《编辑部的故事》,挺好玩的,跟我说说呗……”

说起《编辑部的故事》和葛优,郑晓龙的情绪一下轻松起来。

为《编辑部的故事》物色男一号时,这部剧的撰稿人之一冯小刚觉得李冬宝的形象就是给葛优量身定做的,遂向郑晓龙推荐葛优。然而,葛优却告诉冯小刚,自己刚答应出演张小敏导演的《大冲撞》中的一个角色,没有档期。冯小刚鼓动葛优推掉张小敏的剧,葛优表示,那样做会得罪张小敏。无奈,冯小刚“要挟”葛优,说:“你怕得罪张小敏,就不怕得罪我们吗?”然后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替葛优分析,“你反正是要得罪一个人。在张小敏那,你出演的是一个小配角,我们的剧里出演的是男一号,就算得罪了张小敏也划得来吧……”最终,葛优加盟《编辑部的故事》。

郑晓龙在电话这边讲着,王小平在电话那边听着、笑着。讲完,郑晓龙恍然大悟,王小平是在告诉他:办法总比问题多。

最后,北京电视制片厂决定抵押资产贷款拍摄《北京人在纽约》。

这对于身兼制片人、编剧、导演于一身的郑晓龙,压力可想而知,但也体现了北京电视制片厂对他的器重与信任。

郑晓龙如此有信心,还因为他相信,有王小平的帮助,他的拍摄工作一定会顺利很多。

果然,郑晓龙如愿携剧组人员到了美国,王小平就“当仁不让”地成为这部剧的英文翻译和编辑。除此以外,王小平还尽其所能地提供自己所知的美国生活细节,对剧中的大量英文对白,更是不厌其烦地向美国演职人员解释剧情和人物关系。在王小平的帮助下,郑晓龙的拍摄工作顺风顺水。

《北京人在纽约》没有辜负郑晓龙,播出后,再次掀起收视热潮,斩获了国内所有电视剧大奖。王小平如释重负地笑了。郑晓龙也笑了,对王小平说道:“我拍这个戏,是有点儿私心的,就是为了每天能见到你。”王小平的笑容一下僵住,继而,眼圈一红,珠泪帘落……

天地可鉴,你是另一个我

郑晓龙和王小平的合作其实早就有过。两个人初识时,作为海岩小说《便衣警察》编辑的王小平,发现海岩的作品非常适合改编成影视剧,便推荐给郑晓龙。王小平敏锐的眼光让郑晓龙折服。

两个人结婚后,合作也就变得更加如鱼得水。

除了《北京人在纽约》之外,夫妻二人还合作过电影《刮痧》,电视连续剧《甄嬛传》,以及近期热播的《芈月传》等。虽然夫妻两个经常会因工作而“争吵”,但抽身工作后,便立刻恢复了恩爱有加,相敬如宾,甚至是浪漫醉人的状态。

郑晓龙原本特别喜欢吸烟,而王小平非常反对。

每次,只要郑晓龙在家里吸烟,王小平并不阻止,但一定会锁着眉头,沉着脸去开窗开门开抽风机。一天夜里,郑晓龙看剧本看得投入,习惯性地点燃一根烟。本来在卧室看书的王小平冲了出来,打开所有的门窗……正是数九寒冬,寒气立刻灌了进来,一下吹醒了郑晓龙,他急忙掐灭烟头去关窗,随口说道:“大冬天的,至于吗?你就不怕全家感冒啊?”王小平冷着脸回道:“全家感冒是小病,要是都得了肺癌那才全完了。”郑晓龙无奈,打起哈哈:“你看看,你看看,本来挺好看的脸蛋儿,皱着眉头跟板凳狗似的,丑死啦……”

郑晓龙也曾多次尝试戒烟,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2009年年底,在美国陪儿子的王小平打来电话,一开口,就开宗明义地对郑晓龙说:“我先声明哦,我没有逼你戒烟。”郑晓龙警觉地意识到,王小平话里有话,“嗯”了一声回应着。王小平立刻说道:“我今天遇到一个朋友,他送了我一种药,据说能减轻烟瘾,你吃吃试试?”说到这里,王小平停了一下,再次强调道:“我真的没有逼你戒烟哦。”郑晓龙感觉到王小平期望他戒烟的强烈之情,又感受到对他的尊重之心,回应道:“那就试试……”不久,王小平带着药从美国回来,还买了许多零食。王小平循循善诱:“想抽烟的时候,就吃这些零食,帮你少抽烟。”

两个月后,郑晓龙戒烟成功,却染上一个怪癖:喜欢上吃瓜子。尤其是拍剧的片场,瓜子必不可少,一部剧拍下来,他吃掉的瓜子有十几斤。对此,王小平是大力支持的,郑晓龙有拍摄任务时,她每天早上都会叮嘱剧组的工作人员,帮郑晓龙准备好瓜子。

也是这一年,《甄嬛传》立项。当时,王小平去美国陪儿子读书,郑晓龙将求助电话打到美国:“你人走了,任务也得带走,当这个戏的编剧吧!”王小平想推,却由不得她。因为,这部剧是她推荐给郑晓龙的。

《甄嬛传》剧本改编了三稿,每一稿都凝聚着王小平的无数心血。

修改第二稿时,王小平带儿子回国度假。本应是久别胜新婚的夫妻两人,见面后就发生了争吵。起因是郑晓龙觉得第二稿中有关华妃吃酸黄瓜催吐的情节太雷人,要删除。王小平认为吃酸黄瓜与华妃的人物特性一致,这幕戏一定要保留。夫妻俩谁都说服不了对方,彼此又都不让步。

郑晓龙叹了口气:“为什么别的编剧都是我指哪儿他们打哪儿,只有跟你沟通这么难呢?”王小平笑笑:“因为我是编剧,还是你的妻子。作为编剧,我考虑剧情角色的合理性;作为妻子,我则有责任维护你的声誉。”

此后的拍摄中,再遇到事,郑晓龙都会跟王小平商量。

2012年年初,《甄嬛传》与观众见面,叫好又叫座。当有媒体追问郑晓龙剧中哪个女人最美时,郑晓龙说:“王小平才是《甄嬛传》里最美的女人。我曾希望自己精彩时遇到一个人,结果,在遇到一个人后更为精彩。所以,我要说一声,谢谢我的爱妻!”

这是一个男人,能够说给妻子最动听的情话了吧!

《甄嬛传》拍摄完成后,郑晓龙曾对媒体表示,要每年拍出一部好剧,作为对妻子王小平的感谢。而王小平却希望他能多歇歇:“头发都熬白了,不能再这么拼了!”

郑晓龙点头回应着王小平。可是,当电视连续剧《红高粱》剧组找上门来,他再一次投入到没日没夜的工作中。

2014年,电视连续剧《红高粱》刚刚拍摄完成,郑晓龙又投入到《芈月传》的拍摄工作之中。因为好久没有陪儿子了,这期间王小平去了美国。临行前,她像个祥林嫂,不厌其烦地叮嘱郑晓龙工作不要太拼了,要注意劳逸结合,要学会照顾自己……她自顾自地说着,郑晓龙只是嗯着。王小平知道,郑晓龙一旦工作起来,她的话就都会被抛到九霄云外。

表面上看,《芈月传》主要表现芈月从一个小女人,慢慢成长为有家国情怀的一代女政治家的故事。但是,在郑晓龙心中,《芈月传》是一部格局更大的剧,他要拍出中国社会从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转变的过程,包括朝代的更替、人物蜕变的过程。对于芈月,他也有着特别的理解,芈月及其身边的那批人,为国家复兴所做出的努力和牺牲,从政治的角度讲,是可圈可点或者说可歌可泣的,从价值观上来讲,是充满正能量的,他希望观众能够从《芈月传》里感受到一种朝气蓬勃的精神。

在这样的期望中,《芈月传》的拍摄到了后期。

这天,郑晓龙终于有了一周的空档期。很巧,正好赶上他和王小平的结婚纪念日,他决定去美国看望王小平和儿子。为了给妻儿一个惊喜,他没有告诉王小平。就在他赶到美国的家门前时,王小平打来电话,询问他戏拍摄的怎么样,询问他的身体情况等等。聊了一会儿,王小平感叹道:“可算要拍完了,拍完了,你过来看看儿子,儿子说想你了。”郑晓龙回道:“好的,等拍完戏我就过去看你们娘俩儿。”10分钟后,当郑晓龙敲开美国的家门,王小平惊讶得眼泪几乎掉了下来……

2015年年底,《芈月传》刚一播出就引发观剧热潮。面对如潮的好评,郑晓龙和王小平却笑得恬静。对于很多观众来说,这是一道视觉盛宴,对于郑晓龙和王小平来说,这则是他们事业上琴瑟相承、婚姻中鸾凤和鸣的礼物。(未经作者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网摘、选摘)

猜你喜欢
郑晓龙葛优编辑部
“葛优躺”让葛优赚大了
葛优一句话怼空谈者
郑晓龙夫妇:斗出精彩,吵出恩爱
编辑部的春天日常
我的剧本你来导
郑晓龙:在遇到王小平后更精彩
疯狂编辑部之鸭腿饭(四)
《芈月传》导演郑晓龙:遇到精彩的女人
疯狂编辑部之快递也疯狂
和葛优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