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什么“鸡汤”都值得回味

2016-05-20 02:36文/王
教育家 2016年3期
关键词:天性鸡汤家教

文/王 瑶



并非什么“鸡汤”都值得回味

文/王瑶

近日,有媒体刊发了一篇关于家庭教育的文章《父母最常喝的三碗家教“鸡汤”》引发热议。作者提出家教有三碗常见的“鸡汤”:快乐教育、充分释放天性、成功和学历没关系,认为这些“鸡汤”阻碍了父母理解真实的教育世界、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

不得不说,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不少家长几乎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让孩子从小上各类培训班,学习各种特长;关注孩子特长发展和学习进步的同时,不断为孩子补充各式各样的“心灵鸡汤”,以长者身份为孩子人生发展指点迷津。

在成功学理论席卷当下教育的现实语境中,诸如励志教育、成功教育、赏识教育、自然教育等教育主张层出不穷。只要家长觉得有道理,就会将这些教育主张落实到对子女的教育中。然而,喝了太多“鸡汤”的孩子们,其成长发展并不见得完全符合父母预期。

家长认为有些教育主张是符合孩子天性、符合社会需要的,而事实也的确如此。快乐教育之所以受推崇,无非是因为当前孩子的成长缺少快乐;而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只有释放天性才能充分发展各方面才能;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成功与学习之间并不完全是正相关,个人的实践能力才是最为重要的。

然而,家庭教育中父母的问题不在于喝什么样的“鸡汤”,而在于面对各式各样的“心灵鸡汤”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快乐教育、释放天性等理念有错吗?显然没错,因为这是遵循孩子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做法。但问题在于,一些家长容易走极端,一说快乐教育,就绝对不让孩子吃一点苦;一说释放天性,就任由孩子胡乱撒欢。这样一来,原本有营养的“鸡汤”被不断兑水,直至毫无味道可言。

显然,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家长不断学习、不断追求符合孩子发展的正确理念无可非议。但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绝非某种极端化、片面化的教育理念就能够应对的。父母如果过分崇拜某种教育理念,正如孔子所说,“过犹不及”,在遵循孩子天性之外,还应当辅之以必要的传统教育,让孩子学会基本的行为规范,意识到学习的艰苦,理解高学历对成功的巨大帮助。并且,这些与当下流行的教育主张不相符的做法,恰恰是教育最需改进之处。要知道,并非什么“鸡汤”都值得回味,如白开水一样的传统教育主张,也会对孩子的成长起到关键作用。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猜你喜欢
天性鸡汤家教
尊重天性 顺势而为——读《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有感
呆雏配忠犬,鸡汤对狗粮
DIY鸡汤
鼓励孩子爱玩天性的家具设计
家教短评
家教短评
家教短评
鸡汤热线
需求、天性与产业发展——来自亚当·斯密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