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须靠谱

2016-05-20 12:51
科学之友 2016年5期
关键词:常识科普疫苗

近期,疫苗事件牵动着公众的心,其波及地域范围之广、人员之多令人咂舌,同时涉案疫苗流向不明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恐慌。随着事件的发酵,一篇2013年的“旧闻”《疫苗之殇》在朋友圈被疯狂转发,这篇很有情怀、照片和文字技巧很高的报道,更推波助澜着人们对疫苗的恐慌。媒体和自媒体的狂轰滥炸,一边倒的群情激愤,很多家长大声疾呼“疫苗有问题!不要给孩子接种疫苗!”

这是非常可怕的言论,不给孩子接种疫苗,才是在害孩子。

当然,任何对孩子有害的事情都能在瞬间点燃人们的愤怒,都值得我们去痛斥、声讨,相关部门也应该采取措施将涉案者绳之以法。因为儿童是父母傲娇的心头肉,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我们的深恶痛绝正是根植于人类善良内心的本能。

但是,愤怒归愤怒,担心归担心,不加辨别地排斥乃至抵制就是正确的选择吗?

且不说未冷藏的疫苗有没有副作用,单就将因疫苗不良反应与这次事件混为一谈,就反映了很多人情绪失控下的无知。过分夸大小概率的疫苗不良后果,却避而不谈疫苗为预防疾病作出的巨大贡献,被吓坏的家长们,很容易受到误导,不给孩子接种疫苗。这无异于让孩子裸奔于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等严重疾病的风险之下。

世间没有万能的药,疫苗也一样,不可能万无一失,但是,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自从人类预防接种以来,全球每年可以避免两三百万人的死亡,是截至目前一种最安全、经济、有效的疾病预防途径。

回归到本文想表达的初衷,你转发了《疫苗之殇》,你觉得这是以一种宁可信其有的态度在善意科普,可是你知道吗,接种也许会有小概率的不良反应,然而不接种,比如狂犬病,一旦发病将会是100%的死亡率。利用人们的情绪失控转发一篇冲击性强的文章去诱导别人不打疫苗,你觉得这是善意吗?

由此,联想到眼下微博、微信“朋友圈”里有关养生保健、生活常识之类的科普帖。不可否认,将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作为一种新的科普途径是值得肯定的,它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即口碑式传播、渠道快捷、使用度高。这些信息,有的让人开阔视野,大受裨益;有的颠覆了人们以往的认识,让人耳目一新;然而,也有不少帖子缺乏确切的信息出处和来源,甚至完全违背科学或医学常识,判断力较弱的人难免会相信和转发。“虽说将信将疑,但万一是真的呢?先转了再说”,这是极不负责任的做法。所以,当一些伪科普泛滥于你的微博、朋友圈,当一起突发事件被曝光,人们很容易被误导、被吓坏,严重时被愤怒和担忧的情绪支配;如此一来,就会出现类似当下许多为人父母者闻疫苗而色变,甚至不让自己的孩子去接种疫苗的状况。

可见,伪科普、片面科普的危害甚至大于愚昧。科普须靠谱,这是每一个置身于社交媒体包裹下的群体的呐喊。而跳出情绪的干扰,本着相信科学、传播科学,客观、冷静、理性地对待事实真相,引导公民健康的科学素养,正是《科学之友》义不容辞的责任。

猜你喜欢
常识科普疫苗
抢购疫苗暴露全球不平等
健康常识我知道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健康常识我知道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科普侠:古代历险 (八)
常识:哪杯更冰凉
科普侠:古代历险(七)
科普漫画
科普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