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应用能力培养的计算机专业软件开发课程群建设研究

2016-05-21 16:36王琦王春红
计算机时代 2016年5期
关键词:软件开发应用能力计算机专业

王琦+++王春红

摘 要: 面向应用能力培养的软件开发课程群建设,打破了传统的知识本位的局限性,以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为基础,构建了应用型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应用能力培养的考核指标体系等;以就业需求为目标,以产学研合作为导向,把人才培养的重心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移到应用能力培养上来。实践证明,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关键词: 应用能力; 计算机专业; 课程群建设; 软件开发

中图分类号:TP311;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6)05-84-03

Abstract: Breaking the limit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knowledge-based education to construct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software development course group,and based on the core courses of computer specialty, establishes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curriculum system, the teaching contents and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application ability training and so on; Taking the employment demand as the goal and the university-industry cooperation as the guide, transfers the focus of talent cultivation from the traditional knowledge impartment to the training of application ability. The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student's employment rate and the employment quality have been greatly improved.

Key words: application ability; computer specialty; construction of course group; software development

0 引言

国家提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创建应用技术型大学。应用技术型大学人才培养非常典型的特征是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对应用技术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而言,应培养符合社会岗位需求的软件设计开发人才;而目前的现状是很多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由于缺乏系统的软件设计开发能力训练,进入社会后不能很好的满足岗位需求,很多学生不得不改行从事与专业不匹配的工作。因此如何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软件设计开发人才,成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一个难题,原有的针对一门或几门课程的教学改革,由于缺乏知识体系的连贯性,即使改革获得一些成功,也很难改变人才培养低层次的尴尬,没能形成多课程知识群综合能力培养的目标,没能达到社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面向应用能力培养的软件开发课程群建设可以打破原有课程的归属性,以课程群营造知识群,以知识群促成应用能力的培养[1-2]。

1 软件开发课程群建设原则

课程群建设的基本原则是逻辑关联性强,具有相同或相近培养目标的一类课程作为一个课程群体来进行建设。

软件开发课程群建设应该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课程群涵盖的课程之间要有较强的关联性和逻辑性,要突出实践教学,突出应用能力培养,以提高实践应用能力为目标。总体建设原则要突出:先进性、科学性、实践性和可操控性[3]。

⑴ 先进性是指课程群的知识体系要具有先进性,能够反映最新技术发展成果,能够满足社会对最新的软件设计开发人才能力的需求。

⑵ 科学性是指对课程群涵盖的课程教学内容在规划和切分的时候要科学,使得整个知识体系能够在各个课程之间流畅的传递,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对能力培养有明显的递增性。

⑶ 实践性是指课程群建设实施过程要突出工程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⑷ 可操控性是指课程群建设应该有明确的目标性、方向性和透明性,使得建设过程遵循一定的可控性,减少非计划性,降低建设失败的风险。

2 软件开发课程群建设目标

软件开发课程群建设总体目标是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划课程群所涵盖的知识体系和总体框架,把握知识内容与课程之间的分配关系,弱化单一课程概念,强化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强化课程群中课程之间关联、融合及交叉;同时根据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和专业的发展动态,调整课程群所涵盖的课程体系以及课程之间的关系。成立双师型教学团队,并建立复合型课程群公共实训平台,通过平台将课程群中所有课程体系有机的纳入其中,使学生通过平台能够获得从简到难,持续性的知识能力的培养;还须建立健全多元化、立体科学、动态的质量评价体系,能够对建设目标的达成度给予科学有效的评价[4]。

3 软件开发课程群建设实施实践

3.1 构建软件开发课程群

针对运城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结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专业特色,选定以工程性软件开发作为主要专业发展方向,构建了以.NET和Java技术为主线,横跨桌面、Web前端、Web服务器端、移动端应用软件开发课程群。

3.2 基于课程群构建知识体系

课程群建设的原则是弱化课程的概念,强化知识体系。应用软件开发课程群是基于计算机专业主干课程来建设的,通过对计算机专业主干课程群(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等)知识的学习,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计算机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了计算机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构建应用软件开发课程群,可以保证学生对知识体系的理解和掌握更容易,更深刻[5]。

Web前端技术是整个应用软件开发课程群中的第一门课程,主要介绍Web开发中前端所涉及到的技术(HTML5,CSS3,JavaScript,jQuery,jQueryEasyUI等)以及Web前端优化思想,给学生一个全面综合的概念,帮助他们理解Web系统,理解软件开发思想。后续知识会分成两条主线,一条是基于.NET技术,另一条是基于Java技术,学生可以根据兴趣或社会岗位需求自由选择。

由于.NET技术在桌面开发方面的绝对优势以及语言平台的统一特性,所以在.NET技术主线上会介绍桌面开发技术和思想,并为后续的.NET技术的Web开发和移动开发打下语言和平台基础,使得学生可以更轻松的去学习后续的.NET Web Form、MVC、WinPhone知识体系,使其在各个环节中有意识的加入.NET软件设计模式思想,从而使学生可以在以后实际工作中能够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合理选择使用不同的设计模式来设计出高质量的代码。

Java技术主线分三个阶段。首先介绍Java基础知识,包括运行环境、语言基础、面向对象思想等,让学生对Java技术有一个宏观的理解;然后重点介绍Java网络编程知识(基本通信协议、Spring、MyBatls、Struts2、Hibernate等);最后介绍Android系统开发相关知识,包括界面设计、数据通信、系统优化等等。

不管是在哪个学习阶段,知识点都涵盖了桌面开发、Web开发以及移动开发,学生可以通过课程群知识体系的学习,系统地掌握软件开发各个阶段,各种模式,各种类型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同时可以有重点的选择其中一部分作为自己的主修方向。

在讲解技术实现的同时加入一些工程实践理论课程(软件体系结构与建模方法、软件项目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让技术手段在理论的框架下得到规范的、合理的应用。

3.3 基于知识体系构建教学团队

课程群知识体系能否合理的贯彻执行,能多大程度发挥群体效应,一般取决于教学团队,一个好的教学团队是课程群建设的基础条件,也是保证课程群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

首先教学团队成员年龄结构要合理,老、中、青结合,老教师对年轻教师传帮带,使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少走弯路,这有助于增强团队整体的知识能力结构,形成思维方式的互补性,保证团队的可持续进步。

其次学科结构要合理,教学团队成员学科方向应该涵盖各个学科或多个技术领域。一位教师很难同时精通各个学科或所有技术领域,不同学科及技术领域的团队成员跨学科合作不仅有利于人才培养的达成,还可以使团队成员业务能力快速提高,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最后学缘结构要合理,合理的学缘结构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有利于更高水平成果的达成,更有利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6]。

3.4 形成应用型考核机制

为了及时掌握课程群建设的质量和效果,有必要对课程群建设情况进行有效的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正和整改。

针对应用型软件开发课程群知识体系应用型的特点,我们不采用传统的笔试进行考核,我们采用分组项目考核方式。以3-5人分为一组,组内学生各有分工,协同配合完成一个真实项目的设计开发任务,根据项完成情况以及组内分工情况对学生进行考评。通过这种考评方式,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4 结束语

计算机专业应用软件开发课程群基于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群之上,以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和提高为目的,对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课程群的构建、知识体系的划分、教学团队的建设以及应用型考评机制的探索,阐述了计算机专业应用软件开发课程群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做了有益尝试。基于课程群的实验环节建设尚需不断完善和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规范[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 许精明,张雷.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0.16:21-28

[3] 覃焕昌,潘大胜,颜锦.新建本科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群化建设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11:131-133

[4] 张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群研究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25-32

[5] 许精明,张雷.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0.16:21-28

[6] 唐晓君,李晓红.基于实训模式的软件工程课程设计[J].计算机教育,2011.22:92-95

猜你喜欢
软件开发应用能力计算机专业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信息安全环境下的计算机软件开发研究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提升信息技术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程序设计课程中计算思维和应用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核电厂定期试验管理软件开发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FPGA软件开发过程中编码规范的作用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