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介入环境下的防区外轰炸

2016-05-23 16:38
兵器 2016年5期
关键词:电子战巡航导弹导弹

反介入环境下的防区外轰炸

英国《飞行国际》 2016年2月26日

虽然计划本世纪20年代中期初步形成战斗力的B-21远程打击轰炸机(LRS-B)将使美国空军应对未来高端威胁环境,可在先进的“反介入/区域拒止”环境下生存和作战,但在它形成战斗力前,空军仍有能力缺口。为改善防区外轰炸能力,特别是需要发射大量巡航导弹的情况,美军可用A380F、777F等商用货机,或C-17、C-5和C-130等军用运输机改装成“武库机”,充当空中大型弹药库,在对防区外轰炸规模要求较高时,取代B-1、B-52或为其提供补充。美军还可以为轰炸机配备反舰和反跑道巡航导弹,增强应对“反介入/区域拒止”的能力。这一概念最早出自20世纪80年代,当时考虑将轰炸机或波音747等民机改装成携带50~70枚导弹的“武库机”,但因缺少联网能力和精确武器、平台生存力弱而放弃。现在,这些“武库机”的侦察和瞄准能力将通过与F-35等前沿部署的先进战机联网来解决。这实际上是利用网络中心战理念,使美军已有装备发挥出全新战力。同时,如果考虑到大规模打击时敏目标,对巡航导弹数量的需求将很大。为此可通过提升情监侦能力(比如敌重点空军基地的精确情报)和反舰巡航导弹传感器能力,减少巡航导弹的数量需求,通过增大齐射规模和缩小发射间隔来提升巡航导弹生存力。计算表明,如果有足够长的部署时间,当前的轰炸机队规模能应对任何数量的目标,但如果需要快速攻击就有问题。在1852千米作战半径内,现有轰炸机每天可发射960枚巡航导弹,不同情况下战场需要发射的巡航导弹数量为510~2500枚,占当前轰炸机能力的53%~266%。在成本上,由于避免了大量工程制造开发成本,只需研制发射系统,改装C-17是效费比最高的方案。但如果要求现有军用运输机承担轰炸和运输双重任务,将给它们带来较大压力。经计算,如果用C-17、 C-5、C-130运输机补充当前的轰炸机需求缺口,所需数量占各自机队的比例分别为5%、11%和13%。

美国《航空周刊与空间技术》 2016年2月1日

空、地导弹均需要小型化

AIM-120空空导弹。计划2030年服役的下一代战斗机也面临一样的挑战,这明显不利于美国空中打击力量在未来的“反介入/区域拒止”战场环境下生存。为此,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AFRL)已要求洛-马、雷声和波音等公司初步开发小型先进能力导弹(SACM)/微型防御弹药(MSDM)。它们将比现有的AIM-120D等空空导弹更小、更便宜,但性能更致命。虽然也能近距攻击对方战机,但主要使命将是拦截中国的PL-12和俄罗斯的RVV-BD等先进空空导弹,保护载机安全。2013年洛-马公司公开的SACM/ MSDM概念仍为雷达制导,长度为3.7米的AIM-120的一半,F-35内弹舱可携带12枚,发射方式类似现有战机上的箔条干扰弹发射器。2015年,洛-马和诺-格公司都开始为其开发雷达和成像导引头。AFRL在研的其它先进弹药还有:下一代通用炸弹(GBU-X)和新型空地导弹(AGM-X)概念,区别是后者有火箭发动机,航程更远,但二者也能在网络中心战中协同攻击;超燃冲压发动机驱动的高超声速助推-滑翔导弹;攻击加固地下设施的火箭助推高速侵彻武器(HVPW);由多种平台分散携带3000~4000枚精确制导和起效的弹药,用于敌我接近的城市战环境的近距空中支援。同时,美国陆军继续寻求用于无人机/无人旋翼机的小型制导弹药,要求重量不超过27千克(最好低于11千克),能全天候攻击车辆、人员等移动目标,且附带损伤低。现有的MQ-1C“灰鹰”无人机可携带4枚每枚重45千克的“地狱火”导弹,但如果更小的MQ-5B或RQ-7B“影子”等无人机要武器化,就需要更小的弹药。

未来作战环境2035(下)

英国国防部网站 2015年12月14日

未来20年,网络不光无处不在,还将与物理空间交融,但无人能控制全球网络空间。网络空间将充满对抗,信息和基础设施安全面临巨大挑战,网络战能力将融入整体军事能力,甚至通过威慑别国关键基础设施胁迫该国就范。到2035年,先进电子战能力将迅速扩散,并与网络战结合,使战场充满威胁,信息、系统和平台都必须适应电子攻击和敌对电磁环境。但电子战也能增强友军抵御自制爆炸装置、射频、红外或激光制导武器的能力。2035年,美国以外的西方军队将在某些技术领域落后,军事能力将被超越。非法和失控的技术转移将使非国家行为体掌握原国家专属的技术。技术变革速度加快后,军队要保持优势就必须快速、经济地集成新技术,并加强新旧系统的兼容。2035年,技术扩散还将使更多对手形成“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包括常规弹道导弹、自主巡飞弹、反舰弹道导弹、先进巡航导弹、智能地雷/水雷、先进(无人)潜艇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等,最先进的对手将拥有天基/地基反卫星系统和网络攻防能力。定向能或电磁脉冲武器、机器人系统也将广泛扩散,多数导弹将是超声速甚至高超声速,具有隐身和抗干扰能力。3D打印技术将引起后勤革命,但也令个人、非国家行为体和发展中国家能大量制造廉价精确武器。外骨骼、可穿戴装置和传感器、记忆强化药物等方面进展将增强人类生理和认知能力,合成生物学可能产生全新的病菌,引发或加剧流行病,甚至可能制造出基因武器。量子技术可能突破有限,但至少能大幅提升处理能力,增强通信安全和信号分析能力,形成透视地下或障碍物后的物体能力,增强精确计时能力。2035年“物联网”将基本成熟,数据和信息关键基础设施的保护形势严峻,自然语言识别、异常检测和可视化工具等大数据应用将增强反恐和预测能力,持久、实时、廉价的多传感器监视将无处不在,产生军事意义。

美国《C4ISR》 2016年3月12日

俄罗斯电子战能力有多强

最近,俄罗斯联合仪器制造公司开始宣传一批该公司研制的电子战装备。2004年开始研制,2014年装备俄陆军的“鲍里索格列布斯克-2”通信干扰系统将原有的4种干扰站集成于MT-LB装甲车内,尤其擅长干扰卫星通信和卫星导航信号,干扰频率、定位能力、频率扫描和干扰范围都大有提升,到2015年已交付10套;用于干扰敌方弹药的近炸引信、使其过早起爆的“水银-BM”同样安装在MT-LB装甲车上,两人操作,10分钟即可投入作战,每套可覆盖半径400米的半球空间,近3年内俄军已装备22套,2016年底前还将装备21套;另外,西方还发现在乌克兰和叙利亚的俄军电子战能力明显提高。苏-30、苏-34和苏-35等型战斗机装备了“希比内”翼尖干扰吊舱,据说生存率提高了25~30倍。2014年4月,美军称它曾在黑海干扰了美国“唐纳德·库克”号驱逐舰的“宙斯盾”系统的关键功能;2014年11月,北约在乌克兰派出的S-100无人机接收两次被干扰GPS信号;2015年3月装备俄军的“莫斯科-1”定位系统能根据目标的雷达辐射被动定位400千米内的飞行器,为保持雷达静默的防空系统提示目标;“克拉苏哈-2”用于干扰和欺骗半径250千米内的敌方预警机和来袭导弹的导引头,保护地面部队;“总统-S”系统可压制最近1000米内的“针”式等红外制导的便携式防空导弹;曾在叙利亚使用的图-214R侦察机则装有侧视合成孔径雷达、信号情报设备和光电系统,可发现隐藏在植被下面的地面目标,搜集敌方电子装备参数,监听卫星和手机通话。俄制造商将这些装备称为世界最好,性能超过西方同类产品,其实这些能力都只是80年代以来高技术武器发展的正常水平。只不过俄军长期陷于困境,相应能力荒废已久,现在逐步恢复,令一直在电子战领域占有绝对优势的美军有些不适应。当然,正因为缺少强大的对手,美军一些作战装备近年也的确不够重视抗干扰和对抗欺骗等电子战能力。为此在2017财年美国国防预算请求中,电子战领域的预算申请达到三年来最高水平,为107.4亿美元,同比增长5.1%。

2016年国防白皮书

澳大利亚国防部 2016年2月25日

澳大利亚与印度洋-太平洋地区都面临巨大的繁荣和发展机会,到2050年这一地区经济总量将占世界近一半。在可预见的未来,澳不太可能遭到别国军事进攻,但其战略目标不能仅限于维护本国安全,威慑、阻止和挫败敌对国家或非国家行为体攻击、威胁或控制澳大利亚的一切企图,还应确保东南亚和南太平洋等邻近地区安全,并维持印-太地区稳定和基于规则的全球秩序。另外,澳还将维护和加强与美国稳定深入的联盟,支持其“再平衡”战略,发挥支撑印-太地区安全的关键作用,并继续参与全球安全行动、反恐和人道主义援助。为保持澳国防军的强大、灵活和有效,澳将首先加强情监侦能力、网络战能力,同时重点推进海上力量现代化,包括潜艇由6艘增至12艘,建成由3艘霍巴特级防空驱逐舰、9艘新型护卫舰、更多海岸巡逻能力在内的水面力量。空中力量则以F-35战斗机、E/A-18G电子战飞机补充已有的F/A-18战斗机、“楔尾”预警机、空中加油机,地面部队将增加新型单兵装备、新一代装甲战斗侦察和步兵战车、新型战斗工程车、远程火箭炮、武装型中高空无人机、两栖战车、轻型特种作战直升机。澳军还将配齐8架C-17A重型运输机,考虑采购12架C-130J、10架C-27J、10架CH-47F直升机,延长后勤船只服役期,加强海运能力。为保持对潜在敌人的技术优势,特别是应对20年内以中国为代表的地区军力发展,以及网络和太空等复杂的新型非地缘安全威胁,澳将依据本国能力和资源,在2025~2026年前再投入299亿美元资金,为此2020~2021年国防预算将增加到424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

新美国安全中心网站 2016年2月

红色警报:美国航母所面临的日益增长的威胁

虽然美国共有10艘航母,随时在国外部署2~4艘,但中、俄等国的先进防空系统、反舰巡航导弹/弹道导弹、潜艇等“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力量未来几年还将继续发展,美国航母要么面临高度风险,要么后退,从而超出其战术飞机在不空中加油时的作战半径。亚太是美国航母作用重大但A2/AD力量也最成熟的地区。中国对美国航母构成的威胁可分为:近程威胁,能覆盖台湾在内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具体包括60个“红旗”9导弹连和40个S-300导弹连,射程80海里,接收S-400后将增至215海里,还有超过100艘各型水面舰艇配备了射程约65海里的“鹰击83”反舰导弹,以及12艘基洛级潜艇中有8艘装有SS-N-27反舰导弹,超过100架以色列“哈比”攻击无人机;中程威胁,覆盖600海里范围内的整个东海和南海,以及日本到菲律宾的第一岛链。具体有歼-10A/S战斗机配备“鹰击83”,作战半径约600海里,还正在研发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帮助导弹瞄准;远程威胁,覆盖600海里以外的关岛、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大部,部分陆基战斗机作战半径超出600海里。具体有约250架陆基苏-27/歼11、超过100架陆基苏-30MKK/2战斗机作战半径超过750海里,在研的歼20则超过1000海里,配合远程反舰导弹可超过1200海里。舰载机能携带“鹰击83”等导弹。除东风21D外,东风26反舰弹道导弹射程可达1620~2160海里,将威胁第二岛链。为此,美国的对策近期包括干扰、电子欺骗、伪装、打击、躲避,长期包括电磁轨道炮,但针对多平台多方向的饱和攻击,可通过增加舰载机作战半径至1000~1500海里以外,打击手段从以航母为主变为以无人潜航器等新兴技术为主,或将两种选项结合,这需要在打击、生存和经济承受力之间作出权衡。美国还应该加强反舰/反潜攻击能力,同时探索海基空中力量的创新组合模式。

猜你喜欢
电子战巡航导弹导弹
神奇的纸飞机(四)
正在发射的岸舰导弹
向飞鱼学飞行
发射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