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和谐课堂的建设

2016-05-24 22:48李灿军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10期
关键词:高校课堂和谐师生关系

李灿军

摘要: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效益的前提和重要保证。本文首先分析了当下高校课堂师生关系的现状及其成因,进而从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师生平等观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和谐课堂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课堂;和谐;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0-000-01

和谐不仅是指事物与其周围环境的融合统一,更是自身内部的默契调谐;和谐是事物存在的最佳表现形态,也是我们追求的一种理想状态。所谓大学之本即为大学之道,在于传授、发展和创造文化,在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在于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高校课堂作为教师和学生互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中心,是实现高等教育根本任务的主要阵地。和谐的师生关系无疑对教学双边活动的顺利进行,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知识、能力和人格的健康发展都至关重要。

一、和谐课堂构建的内在逻辑机制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人的活动。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教学工作始终是高等学校工作的中心,又以课堂教学建设包括教室内、外各种形式的教学和学习活动为基础。课堂作为教师和学生在学校共同生活的中心舞台,是构建和谐校园、实现高等教育根本任务的主要阵地。课堂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时空限制,他还表现为一个多维的外延状态,受到物、人等多种力量因素的影响,因而和谐课堂的构建具有复杂性。但在这一复杂过程中,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意义重大。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师道尊严的权威主义是学生对教师“敬而远之”,无法实现亲近与交流。这样的师生关系锁住了学生的心扉,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而在富有民主气息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从教师口中得到不只是问题的答案,更多是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方法,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因而,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性,调动和驾驭课堂教学过程,师生一起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探讨中使学生的知识得到提升。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倡导真正的尊重、理解、关心、帮助、支持和赏识,它既要求教师能向学生学习、理解学生,发挥非权力性的影响力,善于倾听不同意见;也要求学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学会合作与共同学习。这样才能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

课堂民主不仅是现代社会民主化趋势的需要,而且是教学生活的人文性的直接要求和现代人格的具体体现。高校和谐课堂所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建立在民主基础之上的,可以说,民主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树立民主教育思想,搭建师生交往交流的民主平台是实现高校民主和谐课堂的前提所在。

三、提升信服有加的教师综合素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师德修养、知识能力、教育态度、个性心理品质,无不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教师要使师生关系和谐,就必须通过自己崇高的理想、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活泼开朗宽容性格、多方面的爱好兴趣来吸引学生。换句话说,需要有与时俱进、不断提升的非常高的综合素质。

在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中,教师首先必须要有崇高的人格和师德。教师作为“以德育人”的劳动者,不仅要用全部的知识才华去教育学生,而且要用人格风范去影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身教”往往胜于“言传”。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表率作用对学生的教育影响作用深远。在加强师德建设的同时,精湛的业务水平是保障教育教师质量的关键,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素质的核心体现。高等教育属于专才教育,如果教师没有精湛的专业业务水准,何以传道?何以解惑?因此高校教师要在自己所教的专业上下工夫,向精、深、博、新发展。这样,才能在专业领域这块方寸之地驾驭自如,在课堂上信手拈来处处精彩,举手投足尽显魅力。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也通过知识传授的过程得以建立,教师有了威信,学生对老师信服有加,就能够自动自觉的学习,师生关系融洽也就水到渠成了。

对教师综合素质要求的内容范围非常广泛,教师良好的仪表形象、身心素质、科学的教学理念等都包括在内。不难想象,一个仪表大方、举止得体、开朗热情、乐观自信、有幽默感,平易近人且人格高尚、业务精通的老师对学生具有特殊魅力和影响力,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良师益友是必然的。

四、树立正确的师生平等观

师生平等是当今教育中比较流行并为大家所认同的一个教育“新理念”。要求师生之间人格独立、精神自由、经验开放、毫无威胁。师生平等关系的追求,是与“人性教育”的追求密切结合的,强调师生人际交往中的平等原则。但由于师生间的教育过程与人际交往过程往往是相互渗透的,很难进行截然区分,这也就造成了在现实的师生关系中,片面的强调师生交往中人格的平等,将师生关系基于人格的平等泛化和误解为全面绝对的“对等”,要求师生之间实现完全意义上的“等距”和“等高”,这种师生“绝对平等”的观念是对师生平等观念的误解。

在师生关系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明确了这一点,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就应该充分的发挥主体的主导作用,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成为大学生成长的领导者。如果过分的强调师生之间的平等,就意味着教师放弃自己应负的责任,把自己降低到与学生相同的起点上去迁就学生从而丧失了教育的引领作用。而教师作为“主导”的身份将被忽略。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观念认识,当这种思潮成为一种教育主导理念时,对教育是一种误导,它只会消解老师的“教育”,教师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存在的只是学生的“同伴”,进而教育也就不存在了。

总之和谐课堂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课堂构建的重中之重,它能化为强大的力量,激励学生的自我完善,为教师运用各种教育教学的手段提供条件。建立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和谐课堂构建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白解红.论大学和谐课堂建设.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5.

[2]陶行知.陶行知全集.四川建与出版社,1991:48.

猜你喜欢
高校课堂和谐师生关系
打造生本高效课堂以学定教是关键
导评模式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初探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