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历史和时代高度讲好中国故事

2016-05-25 16:50李学梅
中国记者 2016年2期
关键词:世界发展

□ 文/程 征 李学梅

站在历史和时代高度讲好中国故事

□ 文/程 征 李学梅

内容提要 在中国迅速崛起、世界格局深刻变迁的大背景下,中国故事的吸引力与日俱增,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国声音的影响力成为对外传播工作的当务之急。从历史和时代高度出发,准确把握中国故事的核心要义、逻辑内涵、精神动力及世界意义,是新时期讲好中国故事的有效路径。

国际传播 对外传播 中国故事 中国声音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国家发展大局和民族复兴大业高度,从战略层面对国际传播建设提出的重大课题。在中国迅速崛起、世界格局深刻变迁的大背景下,中国故事的吸引力与日俱增,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国声音的影响力成为对外传播工作的当务之急。只有从历史和时代高度出发,准确把握中国故事的核心要义、逻辑内涵、精神动力及世界意义,在全球化语境下不断探索“讲故事”的方式和路径,才能让世界真正读懂中国,为我国发展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一、中国奇迹:中国故事的核心内容

美国著名国际政治学者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曾说:“中国的崛起是21世纪最显著、影响最深刻的现象”。[1]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实现从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如何理解、怎样呈现这一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中国奇迹”,是讲好中国故事首先应当回答的问题。

(一)从积贫积弱到“世界第二”的飞跃

改革开放37年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速近10%,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世界第一大贸易国;6亿多人口摆脱贫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7000美元。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不仅彻底甩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而且为人类战胜贫困、为发展中国家探寻脱贫之路提供了成功范例。中国的发展成为举世关注的历史现象。

(二)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跨越

在一穷二白的年代,中国的科技水平比发达国家整整落后一个时代。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国的自主创新意识与研发支出不断提高,科技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呈现爆炸式增长,从纳米技术到人类基因组测序取得重大突破,从超级杂交水稻到移动通讯技术一日千里,从北斗导航到高速铁路漂洋过海,一大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改变了中国的落后面貌,也重塑着当代中国发展的形态与内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列于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正是为了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长远布局。无论是创业阶段的筚路蓝缕,还是赶超阶段的砥砺奋进,其中有太多精彩的故事值得挖掘。

(三)从封闭落后到自信开放的形象蜕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日益走向国际舞台中央,近年来举办的奥运会、世博会、园博会、APEC会议等大型国际活动,一次次向世界展示了开放包容的大国风范。此外,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一直履行着应尽的国际责任与义务,60多年来,中国共向16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近4000亿元人民币援助,派遣60多万援助人员,700多名中国好儿女为他国发展献出了宝贵生命。[2]近年来,也门危机中撤出15国近300名受困民众;尼泊尔强震后第一支到达灾区的国际重型救援队来自中国;埃博拉疫情爆发后,中国向非洲派遣多支医疗队……这些故事彰显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与胸襟,也加深了世界对中国的认识。

二、中国道路:中国故事的内在逻辑

中国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得益于与时俱进的制度保障与符合国情的发展模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们能够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发展成就,走出了正确道路是根本原因。”[3]讲清中国成功的内在逻辑,分析成功背后的价值根源,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必然要求。

(一)从历史角度看,中国道路是民族复兴的必经之路。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习近平总书记说:“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4]百年以降,中国饱受战乱动荡之苦,在经历君主立宪制、议会制、总统制等失败尝试后,中国共产党人于历史困境中力挽狂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功以及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充分证明:中国道路不但正确,而且有效。

(二)从时代格局看,中国道路提供了国家发展的全新范式。

“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只有能够持续造福人民的发展道路,才最具生命力,也最有感召力。中国道路的鲜明特征,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搞本本主义,也不照搬西方模式。近些年来,同深陷金融危机、“中等收入陷阱”和政治动荡的国家相比,中国风景这边独好,越来越多国家开始思考“中国奇迹”背后的内在逻辑,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拥抱中国。新加坡政要李光耀曾说:“中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被世界接受的,而非作为西方社会的荣誉成员。这种接受本身就为我们这个世界求同存异、共同发展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5]然而,要突破西方数百年形成的价值观念、根除外界对中国制度根深蒂固的偏见,仍需我们以更多的事实和案例进行阐释。

(三)从全球范围看,有效解读中国道路是维护国家发展战略机遇期的重要举措。

随着中国深度融入世界,逐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心,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与挑战日渐增多。西方国家利用话语优势,抛出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中国傲慢论”“中国崩溃论”,试图通过抹黑中国形象遏制中国发展。无论是企业海外投资屡屡受挫,还是商品出口频遭反倾销调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严格受限,都与外界对中国不确定性的恐惧心理不无关系。只有让世界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的苦难历程,立足中国现实国情看待问题,领会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强烈意愿,洞悉中国与世界合作共赢的坚定决心,才能在根本上消除恐惧、化解疑虑。

三、中国梦想:中国故事的精神动力

梦想是全人类的共同语言,具有穿越时空、跨越国界的力量。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如同一根精神纽带,不但接续古今,亦在中外之间架起沟通桥梁。阐明中国梦与各国梦想的共赢关系,讲清中国梦对世界进步的积极意义,将大大增进世界对中国的理解,让中国故事更加入耳入心。

(一)历史进程中的民族复兴梦想

世界上很少有哪个民族像中华民族经历过如此多的苦难辉煌,也很少有哪个国家像中国拥有如此深厚的家国情怀。走过百年屈辱,历经新中国建设奋斗和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如同一根红线,把历史、现实与未来紧紧连接。李光耀曾说,中国渴望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他们再次觉醒的使命感是一股势不可挡的力量”。[6]正是在这股力量的驱使下,中华民族于苦难中浴火重生,续写着一个又一个精彩的中国故事。

(二)人民作为历史主角的美好愿望

“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必须同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成功。”[7]习近平总书记出访时多次以生活和工作过的梁家河村为例,折射中国发展沧桑巨变,阐述实现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的深刻道理。在梦想的感召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竞相迸发,劳动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一个个具体可感的“就业梦”“上学梦”“宜居梦”“医保梦”“小康梦”以“月印万川”之势,汇聚成国家进步的强大力量,续写着中国故事在新时代的精彩篇章。

(三)命运共同体中的世界愿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构建命运共同体的新视野统揽中国外交大局,贯穿在外交理念与实践的方方面面——从“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从建设“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到亚投行、丝路基金筹建不断迈出实质性步伐,体现了中国“达则兼济天下”的传统智慧,与西方物竞天择、弱肉强食的理念形成鲜明对比。有观察人士认为,中国梦唤醒的是对未来的想象力,展现了人类对美好世界的憧憬,为世界发展注入了新希望、新动力和新精神。挖掘不同文明的情感“共鸣点”,放大合作共赢“好声音”,找到各国同心筑梦“公约数”,我们的对外宣传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中国贡献:中国故事的世界意义

历史发展如来回摆动的钟摆,曾经在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一度落后的中华文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在焕发勃勃生机,不但为陷入困境的人类文明与全球治理贡献智慧与力量,也为我们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强有力的事实依据。

(一)中国与世界互为机遇、相互塑造。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发展必将寓于世界发展潮流之中,也将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带来更多机遇。”[8]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市场”,从“稳定之锚”到“增长之源”,中国的开放水平不断“升级”,与世界的互动融合不断“升温”。在当前“三期叠加”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接近30%,未来5年中国预计进口超过10万亿美元的商品,对外投资规模将超过5000亿美元,还将有超过5亿人次出境参观访问、旅游购物。[9]不仅如此,中国还与各国一起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不断寻求各国利益契合点与全球合作公约数,致力于构建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合作格局。精彩的中国故事,共享的中国理念,让中国的“朋友圈”越扩越大;既为中国发展赢得主动,也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认同与热情回应。

(二)全球治理的“中国良方”

当前,全球治理体制变革正处在历史转折点上。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发展,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的国际力量对比,延续数百年的“丛林法则”向制度规则逐步演进,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机遇与挑战并存,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作为当今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重要的参与者和建设者,中国致力于维护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利益,推进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法治化,中华文明兼善包容的处世之道与当今世界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深度契合,赋予中国理念独特的魅力,引发各国的强烈共鸣。

(三)人类文明的发展创新

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成功走出了一条和平发展道路,打破了传统国际政治理论中“国强必霸”的逻辑,超越了西方殖民时代弱肉强食的思维。中国提倡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新”在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不再搞零和博弈和赢者通吃那一套。在当前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面临瓶颈,全球化挑战层出不穷的转型时期,敦厚平和、兼容并包的东方智慧为陷入困境的世界打开了一扇全新大门,成为解决发展问题的重要依据。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避免人类自杀之路,在这点上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2000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10]虽然不能简单将中国文化与“拯救者”画上等号,但可以肯定,经历了几个世纪的交流、交融、交锋后,东西方文明正在进入一个相互重新确认的新时期,而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背景下,中华文明必将为人类文明转型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西方掌握世界财富和话语权长达几百年,已经形成一种流行世界的思维方式,要打破思维的教条,让中国故事、中国声音真正为世界认可,还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而艰苦的努力,但我们有足够的信心等待这一天的到来,中国的发展与改革的成功就是我们最大的底气。毕竟,没有人能否定成功,与成功作对的理论终将坍塌,这个规律迟早将被再次验证。

(作者单位: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传播战略研究中心)

【注释】

[1] 王义桅. 公共外交要讲清“全球中国”身份[N]. 第一财经日报,2011-7-18(7).

[2]习近平. 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讲话. 2015-10-16.

[3] 习近平.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的讲话,2013-6-25.

[4] 习近平.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3-8-21.

[5]李文. 描绘世界发展新图景——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论述 [N]. 人民日报,2015-5-26(7).

[6] 张维为. 中国梦与中国情怀[N]. 人民日报,2013-3-3(9).

[7] 习近平.在美国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 新华社电. 2015-9-22.

[8] 习近平. 寓中国发展于世界繁荣发展之中——在伦敦中英工商峰会上的致辞,2015-10-21.

[9] 习近平. 在中美省州长论坛上的讲话. 新华社电. 2015-9-23.

[10] [英]汤因比,[日]池田大作. 展望21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 荀春生、朱继征、陈国梁译.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编 辑 陈国权 24687113@sina.com

·学者界面·权威观点

·学者界面·

猜你喜欢
世界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彩世界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彩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