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北京内城亲王府空间分布研究

2016-05-25 11:39李春青
北京建筑大学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空间分布

李春青, 邱 凡

(北京建筑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北京 100044)



清代北京内城亲王府空间分布研究

李春青,邱凡

(北京建筑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北京100044)

摘要:亲王府是北京清代王府建筑中等级最高的一类王府,由于复杂的分封制度和现存状况,学界对亲王府的空间分布与选址特征研究还很薄弱. 通过查阅《明北京城图》、《乾隆京城全图》及大量历史文献资料,确定了清代满族亲王分封的数量、满族亲王府的研究对象、原始名称、数量,总结了清代41座满族亲王府的四个空间分布与选址特征:利用明代皇亲宅第、官署、官宅改建;利用明代废弃仓、场、厂用地新建;择基址新建;利用清代各等级王府建筑或官宅改建.

关键词:清代北京满族亲王府; 王府建筑; 空间分布

北京清代王府建筑是北京旧城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典型载体. 亲王府作为王府建筑等级最高的一类王府,现存数量多,其分布与规制都具有较强的典型性. 但已有的研究文献多集中在文史研究或单一王府建筑研究,对王府进行整体研究还比较欠缺. 历史研究学者成一农研究了清末北京王府的分布特征,但该研究侧重宏观总体定性的研究,定量的详细信息研究和对某一等级的王府建筑分布研究还比较缺乏. 本文将基于历史地图和大量文献资料,系统分析北京内城满族亲王府的空间分布与选址特征,不断完善北京清代王府建筑研究体系与内容.

1亲王府的形成——封爵赐府

1644年清兵入主中原,在北京建立首都,并沿用明代的紫禁城作为皇宫. 清代在政治制度上吸取明代的教训,为避免诸王分权,而确定了不赐土、不临民、不加郡国、不出京师的原则,同时不断完善分封制度,最终确定爵位为12等,所有分封的皇亲宗室皆安排在北京旧城以内建立府第. 由于清代北京城还有少量汉、蒙等亲王府,因数量较少,具体封王情况和建筑规制还有待研究,暂不归为本文的研究范围. 这些满族的亲王府作为等级最高的王府建筑,通常拥有选址地段好、面积规模大、形制级别高等特点,随着清王朝近300年的发展,亲王府数量越来越多,其分布与选址形成了

一定的规律.

2亲王府对象确定

清代的满族亲王的分封方式有功封、恩封和考封,一般都是皇帝的亲属或皇子,成年的亲王直接住进府第,未成年前一般都住在紫禁城,成年封爵后移居到宫外各自的府第. 清代北京的亲王府属于皇产,一般由工部建设,统归内务府管理,王爷只有使用权. 由于清代亲王府随着府主的历史变迁、世袭更替、封贬变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王府具有动态演变性,会随着各种政治或社会因素产生变化. 例如,对于世袭罔替的亲王府,后人承袭爵位后有的仍居于原府邸中,有的则另择新址建立王府. 对于世袭递降的亲王府,当亲王子嗣承袭的封爵与亲王府的规制不相符时,有的还居于其中,有的被内务府收回,另赐别的府宅. 如果亲王无嗣,或者爵位被废黜,王府也会被收回,由内务府调拨其他亲王居住. 清代满族宗室贵族封王者,从顺治到宣统,10朝皇帝的子孙共封了34个亲王,现将受封的亲王按照封爵时间顺序统计如下.

表1 清代所有的亲王爵

因此,受封亲王与亲王府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 睿亲王府、怡亲王府、诚亲王府、醇亲王府、庆亲王府,这5座亲王府都经历1次甚至2次更换府第的情况;礼亲王府、郑亲王府、豫亲王府、肃亲王府、承泽亲王府、饶余亲王府,这6座王府的府主都历经更改亲王封号,其中承泽亲王改为庄亲王,饶余亲王改为安亲王;礼亲王府、端重亲王府、巽亲王府、恒亲王府、果亲王府、新怡亲王府、诚亲王府、荣亲王府、成亲王府、庆亲王府、小怡亲王府,这11座亲王府都经历过同一府地更换府主的过程. 通过综合对比研究,最终确定的本文满族亲王府研究对象共有42座,具体王府详见下文各个表格中所列出的亲王府. 但是也有不同的亲王府在不同的时期建府实际是同一个地址的情况,这一点可以从本文下文的各个插图中可以看出,因此综合起来这42座王府在北京旧城的内城分布共33处(图1).

3亲王府的选址特征

根据1750年《乾隆京城全图》上记载的亲王府的分布,并对比万历至崇祯年间《明代北京城历史地图》,可以看出清代亲王府的选址有一定的规律,成一农将北京王府的选址总结出4个特点,1)利用明代的皇亲、贵族的宅第和宫室;2)利用明代的仓库;3)对旧的王府按新封王公的等级进行改建;4)利用没收的房产改建[1]. 作者在前人已有成果的基

础上,对北京内城所有的满族亲王府进行详细的信息统计和位置标定,归纳总结出清代满族亲王府的空间分布与选址特征,将这方面的研究更加细化并又推进了一步.

3.1利用明代皇亲宅第、官署、官宅建造亲王府

清入关初期,重新分封了一部分开国元勋诸王,并在清代京师开始建设早期的亲王府,由于时间紧迫来不及建造,因此清初期亲王府多是沿用明朝具有一定规模的皇亲宅第、原有官署或官宅改建王府. 清代在沈阳建都时就已经在盛京建造诸多王府,在《盛京城阙图》图上可以看出当时建造的王府基本都分布在沈阳故宫周边,一般规模较小,主轴线上有三到四重建筑,且俱在沈阳城之内. 而到了顺治九年(1652年)所定的《大清会典事例》记载,亲王府中轴线上有正门—正殿—后殿—寝室两重—后楼六重建筑,再到清光绪年间(1871—1908年)的《钦定大清会典》卷五十八则规定亲王府中轴线共屋五重. 可见,亲王府的规制规模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再到缩小的过程,而这应该也是跟新建都北京建造亲王府利用明代的皇亲国戚宅和官署及官宅的规模有一定关系. 因此清初在北京城选址建王府时一是沿用沈阳城的王府分布围绕故宫且不出城的特点,同时又利用明代北京的这些皇亲宅第、官署、官宅,改建为亲王府,从而因大而大,使得清初改建的这部分亲王府规模较大. 例如,以礼亲王府最具代表性,礼亲王代善是铁帽子王,战功卓越,其王府利用明朝外戚皇亲周奎的官宅旧址,府里原有“菉漪园老槐行并序”古碑记:“周家宅舍何巍巍……”,可见房舍规模极大. 再加上改扩建,礼亲王府最终形成东邻皇城根、西接西四南大街、北邻颁赏胡同、南接大酱坊胡同的巨大府址,所有才有了“礼王的房,豫王的墙”的民谚.

表2 利用明代皇亲宅第、官署、官宅建造亲王府统计表

注:1.表格资料根据《北京历史地图》中《明代北京城》及《清代北京城》整理;2.明冉驸马府是明神宗女寿宁公主之夫,冉驸马为府第取名宜园,为东城八大名园之一;3.明十王府是明代预备供成年不便再居宫中但却未去封地的皇子暂时居住地,不属于王府,算作皇亲宅;4.明外戚周奎官宅为明代思宗皇后周氏父亲之宅,崇祯三年被封嘉定伯;5.明英国公园是皇帝朱棣封的张辅府第,在什刹海畔银锭桥旁,世袭六代,算作明官宅;6.明太师圃是明代定国公徐达府第,位于定阜街,世袭十代,算作明官宅;7.诚亲王于1709年封亲王后,1730年被革爵,1732年禁锢而死,1737年允祉被追封为亲王爵. 其子弘暻于1730年被封为贝子,迁出原府后,按照亲王府规制建了新诚亲王府,因此这里将该府作为研究对象.

3.2利用明代废弃仓、场、厂用地新建亲王府

对照《明代北京城历史地图》,发现明代仓、厂、场用地与亲王府位置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仓场是明清两代都设置的机构,主要用于粮食及各种物资的存放与管理. 而厂通常是明代工部下设的机构,主要也是用于存放建造方面的物资. 由于清代政府妥善解决了与蒙古的关系,不再需要对蒙古地区用兵,于是明代建立在西城的草料场、火药厂、仓库等都全部裁撤或东移,这些旧仓厂面积规模较大,既有利于保证王府建筑的用地规模,又不至于破坏胡同的基本格局,成为亲王府用地的最佳选址,如表3列出的就是是清代利用明代废弃仓库修建的亲王府. 例如裕亲王府选址的台基厂,是明代专门用来堆放薪柴和芦苇的场所,非常利于建造规模宏大的亲王府. 由于这些旧仓厂主要集中分布于西城,所占比例约为67%,东城约为33%,故而利用其址兴建的亲王府多位于西城,且西城亲王府的规模比东城的规模要大,多呈方形.

表3 利用明代废弃仓、场、厂用地新建亲王府统计表

3.3清代择基址新建亲王府

随着国家发展日渐强盛,有足够的人力、物力来择址重新或新建王府,而原明代的一些规模较大的府邸宅院仓库已经被利用,在清中期有很多亲王府都是利用当时城内富余的土地新建而成(表4). 这些新建的亲王府明显集中分布于内城东部、南部,其面积或大或小主要由已经形成的胡同道路肌理以及用地空间来决定.

表4 清代择基址新建亲王府统计表

注:淳亲王府无历史资料,故图4中未体现出其规模.

3.4利用清代各等级王府建筑或官宅改建亲王府

通过历史地图比对可以看出,在清代中早期,明清之间王爷或贵族官员府宅用地存在前后承袭现象. 到了清代国家发展的鼎盛时期,北京内城具有一定规模的可用于修建亲王府的空地日渐稀少;到了道光时期国库亏虚,内务府财政紧缩,王府搬迁安家费减少,选址也多用旧府改赐. 因此此时的亲王府多由一些现存建造较好的各等级的王府建筑或官宅按照亲王等级改建而来. 表5就是清代发展成熟期利用清代已有王府或皇亲宅第改建的亲王府. 有一些王府因府主爵位世袭递降,所居王府不符合亲王府规制,导致其府第被内务府收回改赐,例如果亲王降为贝子后其府改赐为瑞亲王府,恒亲王后代爵位降为镇国公后其府改赐为惇亲王府. 有的王府尽管曾经是郡王府或贝勒府,由于用地紧张,也被改建为亲王府. 例如荣亲王府、质亲王府和小怡亲王府就是这种情况. 再有一些王府由清代一些获罪抄家的官宅改赐而来,这些官宅建筑规模宏大,被朝廷没收后正好转赐正值分府的获封亲王,如大学士琦善宅、权臣和珅宅.

4结论

清代从顺治元年1644年到宣统末年1911年这286年间亲王府的分布和选址主要有4个特点:1) 利用明代皇亲宅第、官署、官宅建造亲王府,数量占约21%,时间区段多为清代初期;2) 利用明代废弃仓、场、厂用地新建亲王府,主要集中在城西,数量最少,仅占约15%,建府年代主要为清初到康雍乾时期;3)清代择基址新建亲王府,主要集中在城东,数量占约21%,年代为清初期到清中期;4) 利用清代各等级王府建筑或官宅改建亲王府,占比多达43%,建府年代主要集中于清中期到清后期. 由此可以看出,清初期亲王府的营建多利用明代皇亲及高官宅邸、官署及明代仓、场、厂用地,后来逐渐出现选址新建亲王府,而到清后期由于内城土地限制则多利用各级王府建筑及少量官宅进行改建.

注:1.怀顺王府为明代耿仲明宅,清初被封为汉族怀顺王,其府第算汉人亲王府. 其府址于1779年改建为仪郡王府,1799年永璇被封为亲王,其府遂升为亲王府;2.奕譞于光绪十四年迁出老醇亲王府,将什刹后海北岸的成亲王府收回作为新醇亲王府;3.惠亲王府的前身为乾隆年间作为恒亲王允祺长子弘昇的世子府邸,后改建为惠亲王府;4.成亲王于1789年被封为亲王爵,由1799年和珅旧宅改建;5.新肃亲王府于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由原玉河桥东迁至东四十四条西口,新住宅虽不是王府形制,但选址利用官宅而不是普通民宅,规模也较普通民居大,故也作研究.

参考文献:

[1]成一农.清末北京王府分布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1):84-88

[2]柯劭忞,赵尔巽,缪荃孙,等.清史稿.皇子世表传:161卷[M].北京:中华书局,1977:4701-4819

[3]北京老城风情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历史地图[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

[4]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北京市文物事业管理局资料中心.加摹乾隆京城全图[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

[5]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盛京城阙图[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

[6]陈平,王世仁.东华图志.北京东城史迹录[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252-279

[7]单士元. 清礼王府考[A].文史资料选编(第31辑)[C].北京:北京出版社,1986:194

[责任编辑:牛志霖]

Research on Characteristics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Mansions of Qinwang Princes in Inner City of Beijing in Qing Dynasty

Li Chunqing,Qiu Fan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Beijing 100044)

Abstract:Mansions of Qinwang Princes are the highest rank in Mansions of Princes in Qing Dynasty, but due to the complicate enfeoffment history and preservation situation, the research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site selection is still weak in academic circle. Through referring to and consulting the Beijing map in Ming Dynasty, the total map of Beijing in Qianlong Stage in 1750 and a large number of historical documents,the conferring number of Manchu Qinwang Princes is ascertained, and the research objects, initial name, number of Manchu Qinwang Prince Mansions are determined. Moreover,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information of 41 Qinwang Mansions and 4 characteristics of site selection are summarized: using royal residences, government office buildings or government office buildings in the Ming Dynasty; using warehouses in the Ming Dynasity; building new Qinwang prince mansions in selected sites; using the Mansions on various ranks in Qing Dynasity or officer’s residences in the Qing Dynasty.

Key words:Mansion of Manchu Qinwang Prince in Beijing in Qing Dynasty; mansion building of prince; spatial distribution

中图分类号:K878.3; K928.72

文献标志码:A

作者简介:李春青(1974—),女,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建筑遗产保护.

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320006)

收稿日期:2015-10-28

文章编号:1004-6011(2016)01-0001-07

猜你喜欢
空间分布
基于模糊评价模型的南水北调中线冰害风险空间分布
中国旅游扶贫地空间分布格局及成因
基于SWAT的滇池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白龟山湿地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及其来源分析
江苏省臭氧污染变化特征
基于Kriging插值的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茶园土壤养分状况与分布
大寨海绵田土壤有机质、速效养分评价与空间分布
云南鲁甸地震次生山地灾害分布规律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