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创新、可持续发展

2016-05-25 08:12罗力
北方经贸 2016年4期
关键词:供给可持续发展创新

罗力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社会和经济进一步发展,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正在迅速崛起,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正在加速推进。我国的经济正处于转型期,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同时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老龄化的挑战。借鉴美英等国的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解决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的措施是:重视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优化创新环境;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关键词:英美经济;供给;创新;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动力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4-0035-0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在过去30年间,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社会更加和谐,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正在迅速崛起。我国目前的经济正处于转型期,微观来讲,国家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正在加速推进,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宏观来讲,国家正在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老龄化的挑战,如何面对挑战,抓住机遇,让中国经济发展不减速是现在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与中国相似,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美国家也曾经面临着类似的发展速度和社会问题。因此,研究美英等国的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在借鉴、批判和采纳的基础上寻求本国的发展方向,创立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十分必要。

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美等国经济表现和成因分析

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美国总统里根的上台和英国总理撒切尔夫人的执政,两国政府先后推出了“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并逐渐形成了经济学上著名的“盎格鲁-萨克逊模式”,经济学界又将其称为英美经济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西方自由主义为理论基础,强调自由竞争、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公司经营以经济利益为首要目标,并且主张削减赋税、放松政府对企业的管理和控制、鼓励个人财富积累。在英美经济模式的推动下,英美国家的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并且这种增长持续20多年。笔者在此通过对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等宏观经济学发展的衡量标准的分析,来具体展示“盎格鲁-萨克逊模式”对英美经济发展起到的作用和其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对英美国家经济增长的分析是通过比较20年间英美国家的实际GDP增长趋势来反映国家经济的增长。自1980年以来,英美国家的GDP一直呈现强劲增长势头。同时,英美国家1980-2005年间的GDP标准差分别为0.01705和0.01693,小于法德等国的0.0187和0.02722,说明英美国家的经济政策使本国的经济稳定增长。其次,由于英美国家强调市场在经济中的作用,政府不参与市场调控,造成国家通货率的波动性较大,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英美国家通货膨胀率超出其他发达国家1-2%的通胀率。标准失业率和就业率是一个国家宏观经济运行是否有效,经济是否增长的一个侧面反应。从1980-2005年间,英美国家的失业率和就业率分别在6-7%和72%左右,而其他发达国家的失业率和就业率是7.5-9%和60%。

当然,像其他国家一样,虽然英美国家选择了适合国家经济发展的盎格鲁-萨克逊模式,但是它们也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冲击,如全球化冲击、社会老龄化、劳动力成本等问题。英美国家针对国际经济的变化趋势推行放松式的管制,国内企业基本不受政府政策约束,让市场根据外界的变化做出灵活的调整,同时在国内实行较低税率的政策,吸引国外企业来本国投资,从而吸引全球资本流向英美国家。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美国提出“自我责任”,只有65岁以上的老年人和社会贫困线以下的弱势群体由国家提供社保,这样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政府和企业的福利成本。此外,英美国家对劳动力市场管制宽松,市场具有灵活性,双方双向选择,做到劳动力的流动由市场决定。

从盎格鲁-萨克逊模式的成功可以看出,英美国家将经济交于市场,根据市场来调控经济政策,国家政府较少参与。但是,这也是其隐患所在,完全的市场调控经济势必会导致因为追逐利益的投机行为,扰乱市场秩序,从而引发经济危机。

二、我国经济发展动力存在的问题和优势

(一)发展观念落后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在思想观念上认识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才能真正落实到行动中来。有些学者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势必会出现经济发展放缓的现象,同样当我国经济发达到一定程度,经济发展放缓是自然结果。还有一部分人认为经济发展放缓后,应该积极主动的寻找新产业。笔者认为要转变思想认识,清楚经济发展放缓是因为经济发展遇到了瓶颈,应该找到经济发展放缓的问题和瓶颈,传统产业仍然留有的优势,从而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促进经济发展。

(二)政府推动力不足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这与各级政府的推动和政策的落实密不可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行政体制改革没有跟进,造成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体制一成不变的矛盾。许多领导干部为了在位时做出政绩,没有合理规划和长远发展目标,造成盲目的上项目、搞投资、办企业等,使地方经济结构高度雷同。这些项目和企业往往具有高排放、高污染、高消耗的特点,使我国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举步维艰。

(三)市场经济体制和市场机制不完善

就像英美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在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自由竞争,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导致市场自由竞争不充分,经济发展的动力不足,主要表现为我国社会总的需求结构发展失衡。在过去,我国通过扩大外需刺激经济快速发展,目前出口总额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逐渐增加。外需不断增加,内需的发展却较为滞后,对我国GDP增长的贡献率逐年下降。其次,企业对管理和技术创新不够重视,缺少创新的推动力,缺少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投入。同时,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还不完善,侵权行为屡禁不止。

在分析我国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的原因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我国经济发展的优势。首先,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的成本较低,素质正在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化和产业化的主力军。同时,由于我国对教育和医疗进一步的投入,劳动力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其次,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我国是高储蓄国家,民众储蓄率达到40%以上,为保证我国每年7-8%的经济增长提供了保证。最后,从世界范围来讲,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有利于实现国家经济跨越式发展。

三、我国经济发展动力

(一)重视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中国的经济已经经历了长达30多年的快速增长,如何在今后较长时间内保持这种增长势头是经济发展要面临的新问题。我国是一个高储蓄国家,在今后经济发展战略中要把经济增长的动力转移到国内,扩大国内消费市场,提高国内的消费需求和购买力。加快人口流动,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使资源从农村流向城市,从低效的农业生产重新配置到高效的工业和服务业。农村人口转移至城市后,创造了巨大的需求和市场,要求公路、铁路和民航快速发展以适应人口的快速流动,促进了卫生、医疗和教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人们对房地产的购买力增强。

(二)优化创新环境

一个国家或社会的创新力已经成为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体现,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力量,是保证技术创新的动力之源,而技术创新又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因此要为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环境,保证技术创新可以为企业带来高额回报。这就要求国家和各级政府在法律上保护技术创新,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盗版和侵权行为,为企业创造公平、公正的良好的竞争环境,提高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国家在政策上和资金上对技术创新的企业倾斜,给技术创新的企业减免税收,无息或低息贷款,适当的拨给扶持资金。对于技术创新型企业,政府可以简化企业的各种审批程序,开通绿色通道,同时对于高投入、对环境发展不利的企业,政府提高企业产品准入市场的门槛,并通过增加产品成本来督促落后企业的转型,推动落后企业的技术创新进度。

与此同时,国家还要加快产业组织方式的改革和创新。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具有竞争力的跨国集团公司和大型企业群体,建立企业间专业化分工与合作的新型组织结构,实现大企业与中小企业间优势互补合作,带动整个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除产业内部合作外,还要建立产业间的合作,建立国际化的技术研发平台、生产物流网络、企业联合体等,构建符合市场需求变化的新型产业组织体系。

(三)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根据当时的经济形势,在党和国家的政策下,我国上马了一批高能耗的项目,这些项目多是短期收效,具有高排放、高污染、高消耗的特点,带来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使我国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下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这些产业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国家需要对当前的经济发展战略做出适当调整,促进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今后我国经济的发展战略应该重视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的协调性,认识到无论经济增长亦或经济发展都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以改善民生为经济增长的出发点,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和文化事业,调动企业在经济转型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技术和产业组织方式的创新提高生产水平,节能减排,加快对落后企业的淘汰,加强对新能源企业的扶持力度,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型。

从英美国家经济模式的的成功可以看出,英美国家认为经济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以自由竞争为基础,国家政府较少参与。但是,这也是其隐患所在,将国家经济完全交于市场调控,势必导致追逐利益的投机行为的产生,扰论市场秩序,从而引发经济危机。对于正在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正在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社会老龄化、新旧产业交替、城市化进程加快等挑战,英美国家的盎格鲁-萨克逊模式有其优点,但也有其致命的缺陷,所以我国绝不能照搬他国模式。应认清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分析经济发展的瓶颈。认识到我国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的原因是由过去的发展观念已经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政府对干部考核和评价机制落后,政府对经济的推动政策已经不适应现在的经济环境,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和市场机制还未建立完善,社会总的需求结构发展失衡,企业对管理和技术创新不够重视,缺少创新的推动力,低端生产制造业正在萎缩等导致我国经济发展放缓。就这些问题,党和国家应该适当调节经济发展战略,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在进行产业化的基础上加快城市化的建设;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创新,对生产组织方式改革和创新;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经济发展方向,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因此,寻找我国经济发展动力时,既要借鉴和吸取他国的经验和教训,也要分析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找出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张世鹏,李海东. 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历史比较[J].商务周刊,2003(8).

[2] 钟经文.论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N].人民日报, 2014-07-28.

[3] 陈竹友.2009年中国经济十大预言[J].中国中小企业,2008(11).

[4] 毛学松.简述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的影响[J].理论建设,2007(2).

[5] 焉荣竹.加快转变领导干部发展观念的基本思路[N]. 学习时报,2010- 08-30.、

[6] 李稻葵,刘霖林,王红领.GDP中劳动份额演变的U型规律[J].经济研究,2009(1).

[7] 洪银兴.论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战略[J].经济学家, 2013(2).

[8] 任保平,郭 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创新驱动机制[J].学术研究,2013(2).

[责任编辑:王 鑫]

猜你喜欢
供给可持续发展创新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供给侧”何以流行
许小年:供给侧改革要清理“三座大山”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