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本细读弥漫语文的芬芳

2016-05-26 01:44彭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6年8期
关键词:语文素养高中语文

彭成

【内容摘要】细读文本,能去粗取精,融入自己的思考,实现理性的认识。本文主要从挖掘题目、把握主旨,抓住语言、感受细节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 细读 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真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文本细读,研究文本上下文及言外之意,品味、琢磨词句,探寻词句之间的精微,挖掘其艺术价值。通过细读,融入自己理性的思维,对材料进行加工,从而能由表及里、去粗取精,能准确地把握文本内涵,从而能实现知识的建构,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一、挖掘题目,把握主旨

文题是文章的题眼,是全文的概括、凝炼,题目或揭示主旨,或概括内容,或设置悬念,或引发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研读题目,了解背景、把握主旨。细读文本题目的方法有:(1)设疑法。教师围绕题目有意识地设计问题,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思考。如在《祝福》一文教学中,教者依题设计如下问题:“祥林嫂第一次到鲁家,祝福时她有怎样的表现和精神状况?第二次呢?捐门槛后呢?最后以什么样的处境惨死于祝福声中?”教者设计疑问,让学生能从祥林嫂的心理变化中体会“祝福”的主题及内涵。(2)语言揣摩。教师要引导学生细读题目,在关键字处揣摩,理解作者的意图,把握文本的主旨。特别是新闻报道,题目新、奇而独特,能从标题中读出地点,读出有价值的信息。(3)语法分析。文题或一个字,一个词,一个短语,通过分析文题的结构,了解题目的中心语,让学生关注题目,获得主要的信息。如初读时《荷塘月色》,题目可以理解为“荷墉上的月色”,偏正结构,重点就是月色。而通过通读全文,就发现文章的重点有“月下的荷塘”、“荷墉上的月色”,因而当属于并列结构。(4)语意联想。联想是激活思维,唤醒记忆储备,由此及彼,在加工改造的基础上,构成新的意象。教师要立足文本,引导学生对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思考,从题目中读出深意,读出内涵。

二、抓住语言,感受细节

1.抓住关键字词,破解文意。(1)咬文嚼字。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咬文嚼字,认真揣摩、仔细品味,读出文字背后的深意,打开思想的大门。如在《纪念刘和珍君》教学中,教者引导学生细读,勾画摘录关键词句,细细品味,理解句子的含义,抓住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理清全文的思路。从“惨象”中感受反动军阀的血腥镇压;从“流言”中感受到走狗文人的无耻谰言,从“沉默啊”感受到对反动派罪行的愤怒控诉。(2)联系语境。“词不离句,句不高篇”,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分析词句的内在含义。如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道,“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寂寞”本是形容人的心境,路如何能“寂寞”,这是拟人化的写法吗?这样的写法看似矛盾,却蕴含作者内心的情感。学生需从文章的具体语境中了解当时社会环境影响下的作者的心境:对现实不满,内心彷徨,以走一条幽静的小路去逃避,体验宁静孤独之味,这不正是“寂寞”的心境吗?

2.诵读口味,读出滋味。学生在视其言语、发其声、闻其音、意其理、晓其情的诵读活动中,感受文本之美,理解文字背后的深意。如在《致橡树》教学中,教者让学生诵读“我们分担寒潮、风雨、霹雳。我们共享雾蔼、流岚、虹霓”,从“寒潮、风雨、霹雳”中感受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从“雾蔼、流岚、虹霓”中感受到生活快乐与成功。

3.比较替换,体会用意。重点词语往往凝聚着灿烂的智慧、美好的情感,传达着人类的理想。教师在教学中要去揣摩文本的关键字词,理解语言背后的内涵。教师要将文本主题、景物、结构、写法、句式等进行对比,了解异同,体会文本背后情感的细微变化,从而能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的意义。如在诵读《雨霖铃》内容后,教师引导学生斟酌词句,从“一切景语皆情语”中分析意象。比较岑参写《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说说《雨霖铃》有何不同之处?学生感受到虚实结合的手法,使作品的结构更紧凑、形象更鲜明。

4.依据体裁,揣摩语言。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体裁主要有诗歌、散文、小说、戏剧。诗歌语言简洁凝炼,言简义丰;散文语言优美,生动传神,富有韵味;小说语言平实,丰富精炼;戏剧语言富有个性化,以语言展现矛盾冲突,推动剧情发展。教师要根据不同体裁文本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细读。如在《琵琶行》教学中,引导学生找出比喻句,感受音乐的特点,从“大弦嘈嘈如急雨”感受“粗重急促”,从“小弦切切如私语”感受“亲切细柔”,从“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中感受“错落有致、清脆圆润”……

总之,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理解文内的内容,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万亚平、俞仁风、陶年生. 灵动之美——郭惠宇老师教学艺术初探[M].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

[2] 黄孟轲. 文本细读:切入言语的心为世界[J]. 中学语文教学,2006.

(作者单位: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语文素养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为小语课堂“瘦身”,为学生语文素养增“肥”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