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适应课改的几点思考

2016-05-26 19:06霍耀华
考试周刊 2016年27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课程

霍耀华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当课程方案一旦确定,课堂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认为,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教学改革要努力实现新的突破,语文教改势在必行。那么,语文教学应该如何适应课改精神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学走向“素质教育”,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语文学习兴趣

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要做到“乐之”,就必定要经过“知之”与“好之”。知语文为何物:它不是文学的天马行空,却是文学的基石;它不是民俗的片言只语,却是民俗的荟萃。它讲究语言规则上的约定俗成,因而免不了字斟句酌,所以即便上海语文卷不考字词等双基知识,我们依然不能忽略字词,因为它们是构成阅读、作文的元素,作文里写错别字也是要扣分的;它讲究文学积淀的日积月累,不曾读过多少名著的人是写不出好文章的,不曾经常从名家手笔中吸取养分的人是无法做到下笔如神的。知道了语文为何物,就要好学语文。好学语文是要时常阅读,时常思考,时常动笔,不要因为别的科目任务繁重而放弃语文能力的训练,古人所谓“废寝忘食”“寒窗苦读”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境界。既然好学,就把语文看成一种寓乐于学的过程,经过一番苦读诗书,自然会知道书中自有无穷境地,双基知识学以致用,阅读过程陶冶身心,写作文时释放自我,这些都是语文的乐趣。发现学习语文的乐趣,你在语文之路上就成功了一半。

二、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有时听课,一些老师只让几个表现好的学生回答问题,冷落其他学生。可以把简单题让学困生回答,难题让优生回答,并及时给予学生肯定、鼓励、表扬。如《散步》让每一位学生分成小组,回答。组长对组内展示的学生评价、补充或提出质疑,让老师解惑。对组内的后进生及时纠正或给予鼓励表扬。老师再一次对每一位学生及时给予积极的正能量的评价。在学生展示时,教师随时关注学生是否在倾听,是否有创新,是否在不断提高。

三、学会取舍,做好教与不教的科学选择

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设计,需要学会取舍,也就是要弄清“教什么”与“不教什么”。“不教”是为了更好地“教”。那么,什么东西才“不教”呢?参考书上现成的结论不教,脱离文本、架空分析的内容不教,不能让学生动起来的东西不教,要求太高、超越学生能力的内容不教,学生自己能懂、能解决的知识不教,机械死板、重复简单的内容不教……知道“不教什么”,对“教什么”就会有新的认识和理解:疑难困惑之处必须教,常常忽略的浅易之处必须教,思考探索的过程与方法必须教,解读文本的策略和技巧必须教,学科习惯、学科素养必须教。“不教什么”与“教什么”是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有“不教”的大刀阔斧,才有“教”的简洁流畅;有“不教”的反复斟酌,才有“教”的豁然开朗;有“不教”的忍痛割爱,才有“教”的轻盈妩媚;有“不教”的了然于胸,才有“教”的深刻透彻。每一个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一个“教什么”与“不教什么”的深刻命题。“不教什么”与“教什么”,体现了教师的学生观、教材观,体现了教师对教学的理解与掌握能力,体现了教师的教育哲学思维的高度。

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要有的放矢,针对学生的差异性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有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在上课时,可以给三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讲故事或即兴演讲,也可以让学生在讲台上谈谈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针对作文写得差的学生,让他们在课前进行三分钟的口头作文、即兴演讲、有感而发等,也可以采取分层法,把学生分成几种不同层次进行教学,同时加强课内协调与课外辅导,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自己在不断进步,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

五、创设疑问,启迪思维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针对所讲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集中,积极地期待问题的解决。这样导入新课,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感,增强讲课的吸引力。如教学《驿路梨花》时,可设计这样的提问:标题一语双关如何理解?文中两次误会、三设悬念、四写梨花分别从哪些语句体现出来?

六、故事吸引,情境感染

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抓住青少年这一特点,针对教学内容,从与课题有关的趣闻逸事出发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新课的浓厚兴趣。同时,授新课前,花极短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显得亲切自然,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如教学《阿长与〈山海经〉》时,可先联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给学生讲讲长妈妈所讲的美女蛇的故事,再讲讲阿长本人的故事,这样,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进入作品的意境。

七、转变教学模式

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古今中外的大家都十分强调思考在学习中的作用。在旧的模式下,语文教学大都采用“保姆式”教学方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放手”。大到篇章,小到字词,全是老师说了算,“满堂灌,满堂问,一言堂”的局面随处可见。学生毫无独立性可言,只是一个个记忆的机器,它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打破旧的传统模式,让学生自己掌握材料(包括教参书),省去机械传输所造成的大量时间的耗费。课下自己吃、课上谈味道,课上应该成为学生各种理解碰撞、质疑创新的一方舞台。“随文成形,随课成形”,可以是“启发式”、“自学式”、“讨论式”,也可以是传统的“讲授式”,但完全可以让学生轮流过把“教”瘾,当然准备必须充分,教师指导、集中小组智慧是必不可少的。

总之,在“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中,我们要坚持“人文教育,不抛弃不放弃”,要面向每一位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差异性教学,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个性的目的。通过以上语文教学的尝试与探索,我惊喜地发现这样做调动了全体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积极性,使他们都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学习自信心,学生之间的差异在日益缩小,长此以往,我希望并有信心让我班的语文教学有质的飞跃。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教学课程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