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研究

2016-05-26 00:22段好欣
考试周刊 2016年25期
关键词:课堂沉默英语教学

段好欣

摘 要: 英语教学是一种文化传播活动,是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交流的过程。本文通过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教师与学生的课堂行为,旨在探究学生沉默背后的原因,为正确解读学生的沉默行为提供参考,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 课堂沉默 沉默原因 英语教学

1.引言

英语教学承载着一定的知识信息,是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师生之间的良好交流会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如果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沉默,教学效果就会受到影响。本文从师生的课堂行为和心理出发,分析大学英语阅读课堂学生沉默现象,以期对学生的沉默行为做出解释,并为改变这种现象提出可行性建议。

沉默作为课堂上一种非言语行为,受到了国内外学者和一线教师的重视。国内外采取的研究方法相似,主要有问卷调查(Harumi等)、访谈(刘骏等)、课堂观察(Tsui等)、课堂实验和理论论证等,多数研究是在采用混合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已有研究涉及课堂沉默的功能与分类、原因与应对策略等方面,其中,课堂沉默原因一直是研究的焦点,这些原因涉及社会文化因素、师生双方因素、课堂环境因素等方面。

2.研究设计

本研究在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和有声思维调查的基础上,力图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课堂上,学生的哪些学习行为和传播心理会造成课堂沉默?(2)课堂上,教师的哪些教学行为和传播心理会引起学生课堂沉默?

3.研究结果与讨论

3.1学生因素

首先,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自身的行为和心理是其学习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在英语课堂上,当学生拒绝对教师作出反馈时,他们的沉默有以下几种原因。

(1)学生缺乏相应的语言能力

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对教师的提问进行分析和理解。由于受到学生个人英语水平的限制,部分学生理解不了教学内容,无法回答教师提问,从而保持沉默。问卷调查显示,60%以上的学生认为之所以自己在课堂上保持沉默,是因为自己的英语基础差,缺乏相应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听不懂也不会说,访谈和有声思维记录也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结果。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学生英语能力和课堂沉默呈显著正相关,即学生的英语能力越低,在课堂上越沉默。同时,英语能力对学生的自信心造成影响,使学生产生焦虑情绪,从而进一步加剧学生的课堂沉默。

(2)学生的被动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也会影响学生的课堂行为。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学生已经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认为其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是“听”课,只“听”不“说”,缺少反馈意识,从而导致课堂沉默。

(3)学生的工具型动机明显

学习动机决定着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程度及理解的广度与深度(南国农,2005),当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动机一致时,学生才能更有效地接受教学信息。调查表明,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造成他们课堂沉默的原因是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对学习动机的统计结果表明,学生学习的工具型动机明显多于融合型动机,真正喜欢学英语的学生仅占22.6%,而超过80%的学生则认为这是大学的必修课程。以毕业为导向的工具型动机影响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收和理解,具有此类学习动机的学生一般比较被动,不会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课堂上保持沉默。

(4)学生的从众心理占优

作为群体中的一员,学生具有从众心理。70%的教师发现当看到其他同学都不发言时,原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也开始沉默;17.6%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大家都保持沉默时发言会被认为是爱出风头的表现。学生的这种做法都是为了能与群体中的多数人保持一致性,是从众心理占优的一种表现。

3.2教师因素

教师是整个课堂的控制者,其教学行为和心理同样会影响学生的课堂表现。

(1)教师主导课堂

问卷调查表明,约70%的教师和学生都认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仍采用自上而下的教学模式。教师掌控着大部分的课堂话语权,学生缺乏充足的思考时间和发言机会,从而在课堂上保持沉默。

(2)教师反馈不恰当

学生会根据教师的反馈态度和期待度而形成自我评价,从而影响今后的学习态度与行(刘良初,2007)。研究结果表明,教师的反馈方式与态度影响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观察中发现,70%的老师喜欢用good,very good之类的简单的形式化的语言对学生做出评价,缺乏针对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变得沉默。此外,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教师会更耐心地与其进行互动,而部分学生由于感受不到教师的鼓励和期待,不对教师做出反馈,在课堂上越来越沉默。

4.教学启示

教学是一个交流的过程,要想改变大学生英语课堂沉默的现状,学生和教师都需要做出相应努力。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任何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最终都要靠学生自身的改变而实现。学生应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被动为主动。在课堂上,克服从众心理;在课堂外,充分利用大众媒体进行学习,通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培养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提高自己的英语交际能力,进而克服课堂沉默。

教师应转变自己的角色,由单一的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引导学生通过更多的渠道和方式获取知识,激发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课堂上,教师应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教师要适时适当地对学生给予鼓励,减轻学生的焦虑情绪,鼓励学生主动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意见,争取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减少课堂沉默。

5.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教师和学生的课堂行为和心理,探究了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启示。教师和学生应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共同为改变课堂沉默现状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Harumi,S.Classroom Silence: Voices from Japanese EFL Learners [J].ELT Journal,2011,65(3):260-269.

[2]Tsui,AM.Reticence and anxiety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A].In Bailey K,Nunan D,eds.Voices from the Language Classroom Participation[C].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145-167.

[3]刘骏,钟坚.留美中国学生的课堂沉默现象探析[J].现代外语,2005,28(4):393-401.

[4]刘良初.课堂传播效果:研究的维度与理论的构建[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5]南国农,李运林.教育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基金项目:西安工程大学2015年研究生创新基金: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阅读课堂沉默现象研究(CX2014051)。

猜你喜欢
课堂沉默英语教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英语课堂沉默的原因与对策探析
从文化角度探究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沉默现象
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漫谈
初中英语课堂沉默成因的调查研究:基于学生视角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杜绝高中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策略研究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