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一节的“世界咖啡”式教学设计

2016-05-26 10:51吴佐建赖闻玲
中学生物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社会问题讨论角色扮演

吴佐建++赖闻玲

摘 要 通过“世界咖啡”式的讨论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表达和交流,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学生进一步养成关注社会问题讨论的参与意识,形成质疑、求实的科学态度,并能以理性的、积极的态度关注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 世界咖啡 讨论 社会问题 角色扮演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1 教材分析

“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是人教版选修模块《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专题四“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性问题”第二节的内容。通过对生物技术伦理问题的讨论,学生才能真正地将前三个专题学习的现代生物技术的发生、应用和发展与人们的现实生活切实地联系起来。同时,在分析和讨论相关的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对现代生物技术核心基础内容的掌握和运用水平也将得到提升,从而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兴趣。这也是本模块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

在本节的组织形式上,教材围绕“有朝一日如果克隆人真的来了,我们应该怎么办?”“你支持设计试管婴儿吗?”“你要一张基因‘身份证吗?”3个主题进行设计。每个主题都是通过组织背景资料及争论焦点,设置一系列的讨论题,要求学生进行讨论。可见,本节课的中心活动是讨论。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一直是教学组织的一个难点。本节课,笔者尝试运用“世界咖啡”式的讨论方式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讨论活动中来。

2 教学目标

2.1 知识目标

简述与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有关的生物学知识,能运用这些知识理解不同观点的内容和论据。

2.1 能力目标

面对来自他人有关生物技术伦理问题的不同观点,能够运用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进行辨析,初步具备客观的科学的评价能力。通过讨论、阅读、查找资料等活动,关注上述问题可能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形成自身的心理准备和理性的思考。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对生物技术伦理问题讨论的必要性;简述克隆人、试管婴儿、基因检测等生物技术在应用中可能和已经带来的利与弊。

3 教学过程

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阅读教材中的资料,要求学生围绕三个讨论的主题,从公众、媒体、科学家、伦理学家等角度选择一个进行角色扮演,在互联网上查阅和收集更多相关的信息,从扮演的角色的角度收集证据,形成各个主题的观点。

3.1 第一次讨论交流

以54人的大班级为例,分成9张“咖啡桌”展开讨论活动(每桌6人,其中1人为桌长),其中第一桌至第三桌为一个区域,第四桌至第六桌为一个区域,第七桌至第九桌为一个区域。每个区域相对独立。每桌的成员根据自己的观点与同桌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桌长将不同的观点和见解记录下来。以第一桌至第三桌为例,组织形式如图1所示。

第一桌、第四桌、第七桌讨论的主题是“有朝一日如果克隆人真的来了,我们应该怎么办”。第二桌、第五桌、第八桌讨论的主题是“你支持设计试管婴儿吗”。第三桌、第六桌、第九桌讨论的主题是“你要一张基因‘身份证吗”。在讨论问题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原理和语言、严谨的逻辑表述自己的观点,防止随意的猜测、盲目的疑虑和偏激的态度。第一次的讨论是后面两次讨论的基础,如有必要教师应适当给予学生更多的讨论时间,使学生的讨论更加充分。

3.2 第二次讨论交流

每桌的桌长留在原位置,每桌的其他成员轮换到另外一桌进行交流和讨论。每桌的讨论主题不变。桌长把第一次讨论交流中所形成的观点同新的成员进行商量和讨论,记录下新的观点。以第一桌至第三桌为例,组织形式如图2所示。

在第一次讨论的基础上,大多数的观点已经被学生提出来了。这时,教师要注意指导桌长先阐述已经记录下的观点,再请新成员进一步补充新观点,以节约讨论时间。

3.3 第三次讨论交流

每桌的桌长留在原位置,每桌的其他成员再轮换到另外一桌进行交流和讨论。每桌的讨论主题不变。桌长把第一次和第二次讨论交流中所形成的观点同新的成员进行商量和讨论,记录下新的观点。以第一桌至第三桌为例,组织形式如图3所示。

在第一次和第二次讨论的基础上,绝大多数的观点已经被学生提出来了。因此本次讨论时间不需要太长,但这次讨论是必要的,可以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三个主题的讨论之中。

3.4 汇总观点

通过三次的交流和互动,所有学员还原到第一次交流时的“咖啡桌”。第一桌、第二桌、第三桌的桌长到讲台上阐述讨论的结果。其他“咖啡桌”的桌长根据自己记录的观点和第一桌~第三桌的桌长阐述的结果作适当的补充,最终形成本节讨论课的观点。

4 教学反思

“世界咖啡”是近年来流行于国际社会的团队学习方法,它是分享知识和催生集体智慧、帮助人们的提高集体创造力的一种方法。通过这种活动形式,本节课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在本节课的设计之中,要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不同社会角色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这些角色分别就自己的立场与观点提出自己的论证。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对这一问题有着更深入的思考,而且也会有非常深刻的情感体验和能力提升,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养成关注社会问题讨论的参与意识,形成质疑、求实的科学态度,并能以理性的、积极的态度关注问题的解决。

参考文献:

[1] 于云霞.浅谈行动导向教学法之世界咖啡法[J].山东工业技术,2013,(11).

[2] 李如意.生物技术与生物伦理漫谈[J].生物学教学,2009,(11).

[3] 陈玙,苏咏梅.通过SSI教学提升学生的生物学伦理水平[J].生物学教学,2014,(11).

猜你喜欢
社会问题讨论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拯救荷兰舰队
剖析角色扮演在初中英语会话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基层电力市场营销策略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亲爱的》对当下社会问题的悲情反思
角色扮演教学法在营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