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制度考量

2016-05-28 00:17张建常州工学院江苏常州213022
桂海论丛 2016年2期
关键词:战略布局四个全面制度建设

□ 张建(常州工学院,江苏 常州 213022)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制度考量

□ 张建
(常州工学院,江苏常州213022)

摘要: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探索。“四个全面”作为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新发展。深刻认识和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时代和全局的战略高度,鲜明提出了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要方略,特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线,“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宏大设计,更是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明新时代的历史坐标”[1]。贯彻落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当前中国最大的实践,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丰富和完善,更是需要一整套制度安排和制度保障。深刻分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关系,全面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制度内因,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追寻目标,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源泉

我们党在继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又于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持续奋斗中建立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其根本目的就是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政治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征程上的重要节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蕴含着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制度安排。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追寻,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源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为依据,既要完成各项主要任务,也要实现相应的制度格局。在经济建设上,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以完善而高效的体制机制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政治建设上,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统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完善和定型。在文化建设上,要通过有效的体制、机制改革,为增强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制度保障,构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体系。在社会建设上,要以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保障人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加强社会治理,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在生态建设上,要以建立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将建设美丽中国纳入刚性法制约束和柔性制度理念相结合的制度运行机制中。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位一体”制度格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追寻,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制度关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3]。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曾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4]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实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步相一致,具有中国特色的各项制度建设在社会发展进步中不断得到巩固和成熟,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越来越充满信心。展望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将拥有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更加强大的群众认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昭示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又有优越的制度文明,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之源,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根本保证。

二、全面深化改革: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劲动力

改革推动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在30多年的改革历程中,我们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发展,努力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完善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安排。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战略部署并提出了总目标任务:“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5]因此,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劲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以制度设计、安排推进国家治理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也必须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两者都以制度建设为基础和保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六个紧紧围绕”总体思路,既使得全面深化改革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更加清晰,也使得全面深化改革始终有着制度保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这项工程极为宏大,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6]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实现整个社会各领域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内在需要。

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各领域联动、统筹推进、协同配合,以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3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机和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巩固,既不是西方一些学者所鼓吹的“搭上全球化的便车”、全面转向资本主义,也不是所谓“有中国特色的新自由主义”,而是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全面深化改革的结果。阔步走在民族复兴征程上的中国,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才能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促进社会各领域制度建设的科学完善、整体协同、紧密相连,从而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生机和活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昭示我们,全面深化改革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越来越完善和巩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劲动力。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遵循,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由之路

依法治国要求在全社会树立法治思维,尊重法制权威,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和社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坚持依法治国,前提是构建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关键在于以制度确保人民当家作主,核心在于以制度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新征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蕴含着对坚持依法治国的高度期待。在这一意义上,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遵循,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总目标,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性质和方向,“既包括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等根本政治方向,也包括形成五大法治体系的重点任务、‘三个共同推进、三个一体建设’的基本原则、‘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7]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着相同的理论依据、共同的实践基础、一致的价值取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探索内在包含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又内在包含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形成和健全。只有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才能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础。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必须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上作出总体部署、采取切实措施、迈出坚实步伐。”[8]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遵循,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进一步确立、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推动其不断完善和发展。法治文明是现代文明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和社会转型的加剧,我国法治建设相对滞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存在诸多薄弱环节。这是发展中不适应的一面。60多年建设实践证明,什么时候全面践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不断完善和巩固;反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可能遭到破坏和践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正是对这些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反映。在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以宪法和法律为根基,在法治理论上进一步以规范化、法律化的文本体现和规范表达,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等纳入法制化轨道;在法治实践上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等在实践中扎根,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上升为法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昭示我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由之路,是融入现代制度文明的必然要求。

四、全面从严治党: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身内涵,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领导力量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我们党的一条重要经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90多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不断取得新的伟大胜利,根本原因就是始终高度重视加强自身建设,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站在新的历史高度,更加重视党的建设,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思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2014年10月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要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蕴含着党对加强自身建设的深刻警觉,也即实现全面从严治党,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内涵,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领导力量。

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治党要覆盖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等各个领域,力求做到“全面”;要用更严格的标准管党治党,对党员的要求要比对普通群众的要求更严格,党纪党规要严于国家法律,力求做到“从严”。“全面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则是实现治理现代化的组织保证。”[9]制度治党是从严治党的制度防线,是从严治党的根本之道。党的自身制度建设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也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党的制度建设是一条主线贯穿于从严治党全过程,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将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作为党的建设重要指针和工作主线,健全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把科学的制度设计、严格的制度执行、有力的检查惩处结合起来,以加强党内法规体系的建设和完善,编密扎紧制度“笼子”,增强党的制度建设严密性和科学性,真正把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是要严明纪律。”[10]全面从严治党是对党的建设理论重大创新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身内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重要经验。

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纵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历程,每一个阶段的改革与探索,每一次制度的创新与发展,都体现了党的设计与创新理念。”[11]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到改革开放初期逐步恢复被实践证明适合中国实际的各项制度;从改革开放早期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到党的十八大提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五位一体”制度建设的基本格局,都鲜明地体现了党在制度建设中的领导地位和作用。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只有全面从严治党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才能更好发挥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更好地发挥党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领导作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昭示我们,全面从严治党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相辅相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领导力量,对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思想理论符号,勾绘出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未来图景”[12],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容,明确了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成熟和定型的战略举措。我们有理由相信,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将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越来越完善和发展;必将进一步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坚强韧性、充沛活力、丰富潜能;必将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明之花盛开得愈加灿烂辉煌。

参考文献:

[1]张志明.“四个全面”开辟制度文明新时代[EB/OL].[2013-07-23]http://theory.gmw.cn/2015-02/28/content_14944238.htm.

[2]习近平.弘扬丝路精神深化中阿合作——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6-06.

[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8.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3:372.

[5]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

[6]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N].人民日报,2014-02-18.

[7]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二论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N].人民日报,2014-10-26.

[8]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4-10-29.

[9]邹诗鹏.追求制度文明——基于“四个全面”的思考[J].探索与争鸣,2015(6):65.

[10]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171.

[11]肖贵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基本问题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3:62.

[12]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一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N].人民日报,2015-02-25.

责任编辑何成学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6)02-0015-04

收稿日期:2015-11-20

作者简介:张建,男,常州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猜你喜欢
战略布局四个全面制度建设
试论“四个全面”战略与中国梦的关系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探究
提升南昌市软实力研究
葡萄牙大学章程对我国大学章程建设的启示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媒体发展的关系探析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作用研究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于中国社会发展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
“四个全面”清晰展现战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