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农民歌会》感受美丽乡村

2016-05-28 06:38简钰
农家书屋 2016年4期
关键词:歌会真人秀农民

简钰

这两年电视屏幕最火爆的莫过于各种真人秀综艺节目,满屏清一色的明星真人秀冠以恋爱、隐私、竞技、旅行、美食等各种形式的包装。然而节目同质化现象益发严重,对明星偶像的过度消耗和包装,以及形式上的单一重复,渐渐给观众带来视觉疲劳。

2015年在安徽卫视首度开播的第一个中国农民赛歌纪实的真人秀节目,《中国农民歌会》,则与众不同地关注到农民这个被电视屏幕忽略的群体。坚持原创节目模式,坚持将聚焦点置于最普通、最大众的农民群体,坚持保持农民选手的真实性、坚持表现新时代农民群体心声,以“农民唱、唱农民”为宗旨,将真人秀形态与本土题材杂糅,通过对农民俗人的多元化电视呈现,展现了新时代“三农”风采和美丽乡村中国梦。

自2015年首度开播以来,《中国农民歌会》收视率基本维持在周四晚间同时段第二名的好成绩,被《人民日报》三次撰文点赞,被誉为“八亿中国农民的好声音”。2016年的第二季也备受业内外瞩目,西北区总冠军之夜在4月10日刚刚落幕,节目再次在五花八门的明星真人秀围追堵截中脱颖而出。

缘起最美丽的乡愁

广袤的祖国大地上有8亿多的农民群众,每一个中国人无论出身何处,都带着“农民”的血液,而黄土地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可是8亿农民在电视表达中始终处于边缘,一直没有一个平台真正让农民唱歌。而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人们对于“乡土情怀”的抒发是有需求的。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一句诗意的表达:“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投射出世代中国人温存许久的时代记忆。

《中国农民歌会》便带着这种诗意的乡愁,开始了对土地的书写,对农民的描绘,对根的追溯。立足于8亿农民,使得《中国农民歌会》展现出浓郁的乡土风情和独特的文化魅力,带动了故乡情、寻根梦、家乡美,让农村观众产生共鸣,也给城市观众带来一次全新的情感代入体验。正如各民族代代相传的“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歌”这句俗语所言,音乐的律动和乡情的怀念已经成为各地人民心中不可磨灭的印记,无论是仍然留守原乡的乡民,还是远走他乡的离乡人,音乐成了他们情感紧系的纽带,成了他们“最美的乡愁表达”。

多元化音乐表达唱出醉美乡音

据该节目制作人吉青介绍,为了在最大程度上真实体现中国农民的现代性和农村音乐的丰富度,制作团队在将近半年的“海搜”之中,走访了28个省份、372个县市、1261个乡镇,面试了3147组选手,最终邀请300多人进行节目录制。海选赛被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赛区,各自单独成篇,分为五期节目播出。正是这种踏实、勤奋和认真的选手搜集方法,为更多的农民歌手、平凡的草根选手创造了脱颖而出的可能性。

选手身份并不拘泥于传统意义上以种田、养殖为生的农民,成长于农村家庭、拥有农民背景经历的优秀歌手,都被纳入为节目的参与主体。他们中有仍然活跃在农村的农民、乡村教师、村干部、农民企业家,也有出身农村闯荡城市的农民工、大学生、驻唱歌手等。因而,他们的身份、故事,有着超过常人想象的复杂和丰富。在海选阶段,导演组深入每位选手的家乡探寻选手的歌唱故事。在此期间,美丽乡村的生活状态及地方风土人情皆一一呈现。这不仅仅是歌者成长故事的挖掘与再现,更是一个个中国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缩影的集体现身,也是源远流长的民族音乐文化的探索发现。

节目中呈现的音乐形式也多种多样,除了广为传唱的中外通俗歌曲外,中国民歌也大量涌现。制作团队有意识地将不同地域、民族的农民选手汇聚在一起,尤其是世代相传的民族音乐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倾向于原生态和多元化的音乐选择,让节目的音乐性变得更为突出。

五期海选形成了迥异而鲜明的风格,西部的民族风情、还是北部的草原豪情、亦或南部的柔情似水,合力构成多种民族文化特色。节目音乐包括了“原生态”和“反差感”。陕北信天游、兰州鼓子、朝鲜族民歌、贵州侗族大歌、山西山曲、桂林彩调、内蒙古的爬山调和呼麦等“原生态”音乐,展现了民族文化的原生和多样性。在“反差感”方面,唱美声的菜农李刘标,少数民族的唱诗班小水井合唱团,饭店大厨和酒店领班组合唱方言RAP,鲜活地展示了蓬勃大时代里的“新农民”。

新歌声、新民乐、新农民、新农村,节目中所表达的这“四新”主题,旨在表明《中国农民歌会》不仅是一个属于农民的歌唱舞台,更是展示新农村、描绘新生活、讴歌新时代的电视平台。“情动炊烟、醉美乡音”,《中国农民歌会》借助农民歌手的视角,真实记录新农村生活,利用电视媒体视听合一的优势在城市里唤醒“农村文化”,促进农村文化繁荣,传播了正能量。

差异化农民题材更接地气

中国电视荧屏一直不缺歌唱竞技类节目,自青歌赛起,这种娱乐节目类型就始终盛放在各大卫视黄金档。经历过《超级女声》的爆发与沉寂,直到《中国好声音》等国际模式的引入,音乐类节目再度焕发生机。然而不难发现,这类节目已逐渐从十年前掀起全民狂欢的素人歌唱选秀,转为近年来歌坛大腕争相比试的明星版竞技类型。当越来越多沉寂的传奇歌手或黑马唱将通过电视综艺节目翻身,再次活跃在公众的事业,迎来事业的第二峰,供平民歌者大展歌喉的通道愈加狭窄。

《中国农民歌会》的出现给民间才华横溢却无处施展的歌唱达人带来了福音,更为明确的是,《农民歌会》直接将焦点对准中国八亿农民,这个人口数量庞大却始终处于媒体边缘的群体终于被聚焦。而农民群体庞大的基数正是节目的收视竞争力之所在。

无论是对比真人秀综艺节目,还是音乐综艺节目,《中国农民歌会》的市场定位都是独具差异化,巧妙且前所未有地弥补了市场空白。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陆地表示《中国农民歌会》相比其余综艺节目显得“干净、朴实、真实”,其中广告的合理嵌入、对于人物故事的合理拿捏使得节目“充满感情,却不盲目煽情”。

相比较其他赛制繁复的音乐节目,《中国农民歌会》回归朴实本真,启用相对直观明了的赛制,分别通过海选赛、晋级赛、半决赛和冠军赛产生年度总歌王。在不同阶段,又分别融入不同的真人秀表现手法,使得表现形式不呆板陈腐。

为了更接地气,在舞美设计上,《中国农民歌会》以农民为主角,不适合过分花哨的声光电设计,而是使用了大量的实景舞美。在海选场景中,选手身后是一片小白桦林,最终镜头呈现是树和灯光的交融,十分质朴接地气。而在二阶段晋级赛中,节目舞台全面升级,在树林外补充了麦田的元素,大屏幕素材是全实景拍摄,贴合各个选手的家乡和歌曲意境。

此外,节目组试图打破农民题材节目枯燥乏味、看点缺失的藩篱。在话题设置、看点布局方面,下足了功夫。导师阵容也是涵盖了民族、流行等不同音乐风格和资深、草根等多重身份特征。凤凰传奇首任导师做足了话题、不老男神蔡国庆、萌叔腾格尔组成了强大阵容。导师之间、导师与歌手之间互动频繁、气氛融洽。当一位被称为“养猪姐”的选手现场自爆每天唱歌给猪听时,蔡国庆灵机一动学起小猪叫。凤凰传奇曾毅语出惊人,自黑道:“有村民也用凤凰传奇的歌赶猪。”类似的段子层出不穷,节目亮点频出。

在文化部公共文化司群众文化指导处处长尹寿松看来,《中国农民歌会》的意义范围已经远超过普通的电视节目,更在于丰富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公共文化内容供给。《中国农民歌会》不仅弥补了农民演唱类节目的空白,充分利用和开发了电视资源渠道铺开后的广袤农村市场,激发了群众的创造活力,而且在其内容生产过程中所体现的社会力量参与和社会力量支持,正是积极地践行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同时,这档节目还体现了市场化和商品化大潮中的正能量,反映了中国农民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主体地位。这既是一次娱乐题材与参与主体的突破,也是一次中国新乡村建设、中国新时代农民形象的集体展现。

猜你喜欢
歌会真人秀农民
耕牛和农民
B站《夏日毕业歌会》官宣阵容
B站举办夏日毕业歌会直播
谜语真人秀
新正闲吟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农民
调查
“真人秀”满足了谁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已达1200万(等10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