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布拉格

2016-05-28 06:38简钰
农家书屋 2016年4期
关键词:布拉格捷克城堡

简钰

习近平3月28日至30日在捷克的出访是中捷建交67年来中国国家元首对捷克的首次访问。对于捷克,我们并不陌生,动画片《鼹鼠的故事》家喻户晓,作曲家德沃夏克举世闻名。每一个文艺青年几乎都看过电影《布拉格之恋》,读过卡夫卡、昆德拉、聂鲁达、哈谢克、哈维尔......如果把和它有关的名人一一列出,恐怕数量足够写一本书。古老而美丽的布拉格已经成了浪漫的符号,那些在中世纪就存在的红顶屋,文艺气质相当醒目,站在高处远望时,时光仿佛瞬间倒流。

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

欧洲大陆中部有一片古老的土地,有时让人不知道该如何称呼它。这片土地现在的名字叫作“捷克”。可事实上,这个名字才使用了短短二十年,在此之前“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也只存在了不到八十年,虽然历史中先后有“捷克公国”“捷克王国”等为之命名,但对于一个源流复杂又饱受苦难的民族来说,任何谨慎的态度都不为过。

布拉格是捷克共和国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欧盟的第十四大城市,和历史上波西米亚的首都,位于该国的中波希米亚州、伏尔塔瓦河流域。该市地处欧洲大陆的中心,在交通上一向拥有重要地位,与周边国家的联系也相当密切。

有人说,布拉格民族是一个善于保存记忆、懂得用心灵呵护文化的民族。作为中欧内陆国家捷克的首都,布拉格连名字听起来都有些神秘。早在1000多年前,这里是捷克王国的政治中心,从公元13世纪成为捷克王朝的第一座王城,从那时算起,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传说那时候开始建设城市时,建筑师来到这里勘察,遇见一个老人正在锯木做门槛,做得异常认真、仔细,建筑师深受感动,城市建成之后,便命名为布拉格。

整座城市都是世界文化遗产

尼采说过:“当我想以一个词来表达音乐时,我找到了维也纳;而当我想以一个词来表达神秘时,我只想到了布拉格。”漫步布拉格,徜徉在伏尔塔瓦河畔,走过中世纪的查理大桥,踏着历经千年的石板小路登上布拉格城堡,在夕阳下俯瞰整座城市:红色房顶,宛如童话;金色塔尖,梦幻迷离。

布拉格的神秘与梦幻,就在于她的原汁原味,在于她的不曾“被破坏”。她是全球第一个整座城市被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在这座“建筑艺术的博物馆”,人们可见到自11世纪到21世纪的几乎所有建筑形式。在面积只有900公顷的城市核心区,国家级历史保护文物达2000处。

近千年来,无论入侵与战争如何频繁发生,自然灾害如何凶猛异常,布拉格从来没有中断过对历史古迹的修建和维护。保护看得见的古迹,亦是在保护看不见的民族文化。在这一过程中,城市文脉得以延续,城市灵魂得以留存。为避免“保护性破坏”,政府“以旧修旧”的原则体现在每个细节。

布拉格对古迹的保护,甚至细致到了门牌号。当地不但保留了古代用以标示主人家从事何职业或有何喜好的象形图案式门牌,而且也有现代城市街区门牌号,市政府亦在2000多幢历史建筑的街区门牌号旁,另设文化遗产登记牌号。

在布拉格,自家房子怎么装修不能自家说了算。如果这栋房子是文物,没有文物保护部门的许可,房子的屋顶、外墙、装饰、甚至墙体颜色都不能有任何变动。此外,老城区的房子只许室内装修,不准动外部结构。多年来,布拉格市民严格遵守规定,而政府也会出钱替这些业主维修和保养房屋。

诗人北岛说,世界上没有哪座城市,能够像布拉格这样新旧交融地水乳无间。过去活在现在的胸膛,新的长在旧的血肉上。这个城市不论何时,从来不用担心它的变化。布拉格就在那里,街道、广场、河流、教堂,建筑的格局和地理的风貌不会改变。据说每两年,布拉格的市政府会出资重新粉刷一遍所有的历史建筑。也就是说,不管什么时候在布拉格,看到的建筑都簇新貌美。

遇见布拉格的经典

查理大桥——哥特式与巴洛克风格的完美结晶

有人说,一定要将查理大桥走过九遍,才算来过布拉格。那座横跨在伏尔塔瓦河上的查理大桥,如同哑铃般,一端是右岸的老城区及新城区景观,而另一端则是左岸的城堡山古建筑群景观和小城区。大桥城塔为哥特式风格,桥上的30座精致的圣者雕像,出自捷克17~18世纪巴洛克艺术大师之手,有“欧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美术馆”之称。围栏中间刻着一个十字架的位置,是圣约翰的雕像。彼时皇后出轨,向圣约翰告解,圣约翰没有背叛她,为她保守秘密,却被国王投入了河里。从那时起,圣约翰成了所有女子的守护神。在桥上还可以看到艺术家的表演,流连于此,常常看到忘情相拥的情侣。

卡夫卡也是相当的钟情于查理大桥。1934年5月,静静地躺在维也纳郊外疗养院里的卡夫卡,让守候在他身旁的好朋友雅努斯记下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句话:“我的生命和灵感全部来自于伟大的查理大桥。”

老城广场——一座完整的中世纪露天博物馆

布拉格老城广场已经存在了900多年了,一直以来都是人们集会的一个地点,是11-12世纪欧洲中部最重要的集市之一。各地的富商们在老城广场周围修建起了各种建筑风格的豪宅,橙色的屋顶配淡雅的外墙,并用壁画式或立体雕塑式的外墙装饰,精美绝伦。

广场中心竖立着捷克著名的宗教改革家胡斯(Jan Hus)塑像。胡斯对于欧洲宗教的影响极为深远,被马丁路德视为宗教改革的精神领袖,胡斯因为反对教宗发行腐败的赎罪券及翻译捷克文圣经,在40岁的壮年被送进了熊熊的烈焰,500年后,在焚烧胡斯的原址上出现了他的塑像。

站在广场中心的胡斯雕像下,环视广场四周古老的各式建筑,听着天文钟整点当啷当啷报时钟声。当然登上哥特式老市政厅尖塔,360 度俯视这座堂皇而不虚的城市,绝对也是不可错过的。当身临其境,这周围的一切,会让你无法自拔的幻想着自己仿佛置身于那消逝的世纪里。

布拉格天文钟 —— 匠人的精工杰作

在老城市政厅的南面墙上是举世闻名的天文钟,也称“布拉格占星时钟”,一个修建于中世纪的精美机械钟和天文日晷,完全体现了当时人类的智慧。也有个传说,当时国王为确保天文钟的独一无二,将建造此钟的工匠刺瞎了,以确保世界上不再有第二个天文钟。

钟由三部分组成,即:圣徒雕像、钟盘、年历。每到正点时,象征时光消逝的小鬼首先拉响铃铛并不断点头,而土耳其人不断摇头,象征始终不愿投降。钟右侧有两个寓意虚度时光的人物塑像,不断摇头,象征未享尽人间富贵,不愿离开人世。同时钟上部的十二个圣徒在打开的天窗后相继出现,当最后一个圣徒走过并把天窗关上,天窗上面的金鸡扇动两翼后啼鸣,宣告报时结束。钟的中间部分为钟盘,根据中世纪地球为宇宙中心论制作,标明太阳和月球的运动。钟的最下部分是12个镶有圆框的组画,描写一年十二个月农村耕作的情景。年历两侧还装饰佩有宝剑、短仗和盾牌的天使,和三个象征公正掌管城市的市民。

每晚零时整点,布拉格天文钟前总是聚集着大批人群,钟面上就有两个木偶出来拉动钟绳,天文钟的十二宫图的咕咕钟打开,钟鸣后有十二尊木头做的耶稣门徒缓缓从钟旁边出现,演出迷你默剧,等十一个门徒走完,只有犹大被留在门外,象征处罚他背叛耶稣。

布拉格城堡——世界最大的古城堡

据《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布拉格城堡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连贯城堡建筑群,长久以来这里都是布拉格的王室宫殿,虽是古旧,却可让人一眼识别其高贵出身。城堡建于公元7世纪,最初为波希米亚的皇室宫邸,各位国王根据自己的不同品位对这里进行扩建,主要由圣维特教堂和大小宫殿组成。看起来却没有封闭森严的架势,更像是一个开放的空间。远远望去,乳黄色的楼房,铁灰色的教堂,淡绿色的钟楼和各色的尖顶。

旧皇宫是城堡群里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品,连看起来威严又很和气的岗亭卫兵以它为背景都是一道风景线。自然的光线与原始的布景,让导演米洛斯·福尔曼坚持把一个发生在奥地利的故事——《莫扎特传》,搬到这里拍摄。因为躲过二战后的它,完整地保留了18世纪巴洛克、洛可可风格的建筑,米洛斯·福尔曼想要的宫廷内饰无需任何额外搭建和修整,便可让观众有透过莫扎特的眼睛看到过往之感。莫扎特并没有走远,他像个固执的音乐精灵,还在庇佑自己的唐璜之城。

圣维特大教堂——布拉格城堡内的地标

布拉格的别称叫百塔之城,布拉格的塔大多数是教堂的塔,它散布在全城,像无数的灿烂的珍珠,点缀着这美丽的城市,成为城市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漫步城中,随目望去不远的地方一定就有一个风格各异的教堂矗立,使人随处感受到神的存在。

被城堡的重重围墙深锁在内的圣维塔大教堂,是布拉格最明显的地标。这座屹立千年的教堂,像磁石般凝聚了整座城市的历史,这里是波希米亚历代国王加冕典礼之地及辞世长眠之所,收藏有十四世纪神圣罗马帝国间波希米亚国王查理四世的纯金皇冠、金球及令牌。

教堂的最高的部分是黄金门钟楼,尖顶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门廊内的尖顶却是哥特式和优美柱式的组合。在千年岁月里,历代布拉格人对它不断改建与加建,混合数种不同的风格,以至它浑身上下都充满布拉格式的繁复精美,外部美轮美奂,室内光影虚幻迷离。教堂门口的面包石路上,老爷车承载不少影片记忆。《总统千金欧游记》里,曼迪摩尔饰演的叛逆女儿摆脱重重保镖,想要做个自由女孩之时,便是选择了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

猜你喜欢
布拉格捷克城堡
捷克驱逐两名俄外交官
魔逗城堡
EMERALD IN THE ROUGH
布拉格
不够文艺不敢进去
捷克CZ公司CZ 806 Bren 2突击步枪
空中飘来一座大城堡
大城堡
魔逗城堡
收放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