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印创作

2016-05-30 17:17沈磊鸿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汉印篆刻家演绎法

李大蒙 1989年出生,山东济宁人。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研究协会理事。曾多次参加各种书法篆刻比赛并获奖。

2011年05月 书法作品入展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第五届浙江青年书法选拔赛

2011年12月 荣获浙江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浙江省教育厅主办的“第三届浙江省大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大学软笔组优秀奖

2012年05月 书法作品入展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第六届浙江青年书法选拔赛

2013年07月 荣获中国美术研究协会、中国现代美术研究学会、中国自由艺术家联盟举办的2013第二届“印象江南”浙江省艺术家作品联展优秀奖

2013年10月 入展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举办“吴昌硕奖”第四届浙江省篆刻大展

2013年10月 入选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举办浙江省第三届“温泉杯”书法大赛

2014年02月 书法篆刻作品发表于《中国钢笔书法》杂志第90期

沈磊鸿(以下简称沈)

沈:李老师上次采访,您谈了汉印的临摹,我们临摹都是要为创作服务的,汉印在对历代篆刻家有怎样的影响?能谈一谈你的理解和看法吗?

李大蒙(以下简称李)

李:印章的历史极为久远,目前认为发源于商代以前,发展到汉代,其形制规模及艺术性均达到历史的高峰。当时的印章均为匠人制作,是实用印章,后经过元代文人的倡导,至明清时期,文人篆刻成为主流,外加印章的美学思想日渐成熟,篆刻艺术达到第二座高峰。

汉印这一印式的风格种类丰富,真可谓“方寸之间,气象万千”,分朱布白间蕴含着中正、古朴、浑厚的气息,被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吸引,使无数印人痴痴耕石,乐此不疲。对汉印的临习和借鉴伴随着元明清文人篆刻兴起的整个过程,各流派篆刻家,几乎无一不取法汉印,对不同风格的汉印进行提炼和改造,以自成风貌。

沈:汉印对历代的篆刻家影响很大,这些篆刻家是如何从汉印中汲取营养,进行创作而自成一家的呢?又有哪些特点呢?

李:纵观明清各家仿汉印式的作品可分为三类:继承传统型、印中求印型、印从书出型。继承传统型的仿汉印式创作表现为对汉印印式的恪守和复古,也就是说此类型的创作以继承为主,达到几可乱真的境界,有较少的自我色彩,代表篆刻家如汪关、罗福颐、方介堪等。印中求印型的仿汉印式创作表现为对汉印印式的忠诚,既不突破汉印印式,也不融入个性化书风,而是通过章法、刀法、笔画的变化,有限度的改造汉印印式,其创作带上了强烈的自我色彩,代表篆刻家如西泠八家、赵之谦、黄士陵等。印从书出型的仿汉印创作表现为在借鉴汉印印式的同时,融入个性化书风,成为印化文字。其创作既合乎汉印印式,同时又保留个性化书风,代表篆刻家如邓石如、吴让之、徐三庚、吴昌硕、齐白石等。这种归类方法并不是绝对的,印中求印型和印从书出型的创作也是以继承为前提的;继承传统型和印中求印型的创作同样也表现一定的笔意。

沈:李老师,您习篆刻已有几个年头了,一定积累了很多经验。对我们学习篆刻的印人来说,临摹相对容易些,如何从临摹更好的过渡到创作,有没有具体可行的方法吗?

李:篆刻家无不是先临习汉印,从而更好地一步一步走向创作,打下扎实的基本功。这是一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更是一个反复摸索和锤炼的过程。临习并不是盲目的摹古不化,而是用最大的力气打进去,再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据说,清代钱松曾临摹过两千多方古印,最后融汇贯通,自成一家。我们在临摹的过程中要掌握方法,多观察、多比较、多思考,从而更好的从临摹成功的走向创作。一般我们常用的三种方法是:借字法、演绎法、意仿法。借字法是摹写和摹刻的延续,也是创作的开端。此方法是在设计印稿之前,根据要刻得印文内容,在汉印中找到相应的汉印和具体的字借用。如果没有相应的字,也可以借用具体字的偏旁部首,摹写入所设计的印稿中,使整体字法和章法协调统一,也就是所说的集字创作。演绎法是由借字法发展而来,即从汉印中选取所需的一个字或两个字,然后根据原汉印的章法、刀法、结体、意味等进行演绎,配上与其风格一致的其他印文,获得一方具有某种汉印风格的“新”汉印。演绎法比借字法更进一步,多数篆刻家都善用,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用,但要求印人涉猎过很多汉印,有一定的汉印临摹功底和造型能力。意仿法是在借字法、演绎法的基础上,用某家、某派的刀法、字法、结体、笔意和意味为范本进行模仿刊刻的方法。并在仿刻中融入“自我”的个性特点和理解,此方法不再局限于对范本具体形态和技法的忠实再现,而是添加“我”意。意仿法也最能体现我们对汉印不同风格气息和神韵的理解和认识。要求篆刻者对汉印的篆法、刀法、章法、结体及整体的风格特点了然于胸,用汉印的某种风格特点,在短时间内一气呵成,达到神似,是一中更高层次的意和神模仿。

以上所说的借字法、演绎法、意仿法也是篆刻者由临摹向创作转化的三个不同的阶段。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在汉印中求印,在印外求印,最终融入自己的理解和审美认识特点,融会贯通,以书入印,印从书出,而自成一家。

猜你喜欢
汉印篆刻家演绎法
假说-演绎法的内涵分析
——基于科学哲学的文本考察
陈巨来印学思想举要
怎样临摹汉印
临摹汉印的方法
临摹汉印的目的
当年为汪曾祺治印的两位篆刻家
例谈“假说—演绎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伝統の極みを吸収し大胆に革新 篆刻家 駱芃芃 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