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区中小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以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

2016-05-30 08:42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资源开发文化传承

肖 波



★艺术·体育★

藏区中小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以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

肖波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对四川甘孜藏区中小学的体育课程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藏区体育课程设置陈旧、民族特色不突出、学生兴趣较低等现状。建议挖掘民族传统体育资源,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藏汉双语教学融入学校体育课程,使体育课堂更具生命力、吸引力,既推动了藏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又能很好地保护和传承藏民族文化。

【关键词 】甘孜藏区;中小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文化传承

一、研究目的

我国藏区地处高原地区,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地理位置偏远,自然环境恶劣。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四川西部,由以藏族为主体的22个民族组成,受特殊的地理环境影响,经济文化一直处于比较落后的现状。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有序推进,利用教育均衡发展的契机,合理开发藏区体育课程资源,对于促进藏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为藏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和传承将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使藏族传统体育项目在藏区能得到更好的普及和推广。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查阅近年来藏区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开展情况有关资料、文献记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史等文献资料。

(二)问卷调查法

选取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中学、丹巴二中、康北民族中学、泸定小学、康定藏族小学、姑咱小学等24所中小学的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同学和老师发放问卷220份,收回208份,收回率为94.54%,除去3份无效问卷,有效问卷为205份,有效率为93.18%。其中学生问卷共发放172份,收回160份,除去3份无效问卷,有效问卷157份,有效率98.12%;教师问卷共发放48份,收回48份且全部有效,有效率100%。

(三)访谈法

对甘孜藏区教育主管职能部门、中小学校长以及在体育教育一线的各民族教师进行访谈,交流意见。

(四)数理统计法

对所收问卷数据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甘孜藏区中小学体育课程开展现状

调查表明,学生对目前体育课程设置的满意度比较低,对增设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渴望较高,大部分学生希望体育教学采用藏汉双语教学模式(见表1)。教育职能部门对学校体育在教育中重视度普遍偏低,在所调查的学校中,有一半比例的体育工作者认为相关领导对学校体育根本不重视,认为重视的比例还不到10%,此现状也表明了学校体育在藏区学校教育中的位置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学校体育的发展从政策支持上就受到很大的制约(见表2)。体育师资力量薄弱也是甘孜藏区中小学体育开展的现实问题,从表3可以看出,单从文化程度上,体育教师集中于大专文凭,还有33.3%的比例是中专文凭,城镇较好的高中有少数本科学历的专业教师。另外调查还发现,在偏远的初中、小学,根本没有专业体育教师,场地设施严重缺乏,非体育教师兼课使用普遍存在,缺乏教学经验,教学质量也得不到保证。上述表明,藏区落后的经济面貌,政府对学校体育的投入力度甚微,师资缺乏,场地器材等体育硬件设施严重不足,加之开设体育课程项目陈旧,教学形式老套,学生兴趣度低,严重制约民族地区学校体育的发展,同其他发达地区的差距较大。

表1 甘孜藏区中小学学生对课程改革认知调查表(N=157)

表2 教师认为领导对学校体育重视程度调查表(N=48)

表3 藏区中小学体育师资结构调查表(N=48)

(二)开发藏民族传统体育资源,融入中小学体育课堂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藏区落后的面貌更要改善,我们要紧随现代化的步伐,吸收新的知识,但是我们不能忘其根本,不能抛弃藏民族最传统、最有特色的文化底蕴,那就是藏民族传统体育,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藏民族文化,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从学生教育入手,把民族传统体育编进藏区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并建立完善的民族体育课程体系,把民族体育文化教育与学校体育教育有机结合,全面提高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地位。

1.藏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引入中小学体育课程意义

体育课程与体育资源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课程资源的选择要根据课程目标、学校实际和学生身心发展等,经过教学的加工并付诸实施才能成为体育课程,体育课程的创新很大部分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在藏区,因地制宜的选择民族体育项目融入学校体育对藏区体育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1)建立民族荣誉感,突出藏区办学特色,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藏民族传统体育,是藏区文化代表性的体育项目,具有民族性、独特性、地域性的特点。把民族传统体育引入中小学体育课堂,对民族文化的推广、凝聚情感以及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积极的推动作用。再者,利用藏区独特的地理和人文资源优势,引入民族传统体育内容,形成藏区独具风格的办学特色。引入民族传统体育,既可以实现课程资源的个性化需求和多元化体系,也可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民族体育终身体育意识,还能更有效地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丰富体育课程资源,增强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2)创新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兴趣,促进藏区体育发展

藏区人民对藏民族传统体育有着浓厚的情感,而且藏族传统体育是藏民族智慧的结晶,是藏族劳动人民的丰盛果实。把藏民族传统体育引入中小学,可以规范地、有计划、有目标地传承藏民族文化,使藏民族传统体育成为现代体育的互补课程,创新了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也能增强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因地制宜地解决学生个体差异问题,培养学生自信心和锻炼习惯,体验体育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为藏区培养民族传统体育继承者和传播人,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和体育精神、促进地区文明建设和体育事业的发展建设,具有极高的积极意义。

2.藏区中小学体育课程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在甘孜藏区,经济水平落后,学校场地器材资源严重紧缺,面对藏区特殊的资源状况,在中小学融入民族传统体育更显示了其优越性。藏民族传统体育种类繁多,有竞技性项目、娱乐性项目、表演性项目,部分项目特别是竞技性项目,受器材和场地的影响不利于在中小学开展,比如:射箭、赛牦牛、碧秀、马术、珍珠球等,我们可以选择经济适用、简单易行的项目进入学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是锻炼人们意志品质和征服自然能力的最好方法,便于进行,易于普及。例如,藏式摔跤、板鞋、高脚、押加等,不需要较大、正规的场地、设施就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学生在课间体育锻炼和课余体育训练中,可以选择跳绳、踢毽子等项目,来取代篮球、田径等,在健身的同时还可以调节情绪、提高学习效率,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又有效地保护和传承了民族传统文化。

(三)开发藏语资源,实现藏汉双语教学新课标

1.改变藏区体育学科地位的需要

如今藏区经济落后、思想保守、观念传统的现实面貌,造就了学生家长和老师偏重学生的文化成绩,怠慢了体育学科和课外活动的开展,体育学科地位令人堪忧。为此,以把藏汉双语体育教学作为特色教学模式为出发点,改变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 对提高学生认知度和学习兴趣,改善藏区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提高体育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

2.藏区体育事业与民族文化教育发展的需要

如今藏区语言形成两种极端方向,城镇学生只会汉语不会藏语,偏远地区学生只会藏语不会汉语,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要与外面世界接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必须学习汉语,但藏语是藏民族最根本的,最具民族特征的文化之一,不能舍弃。妥善解决这种矛盾,须从教育抓起,从娃娃抓起,因此,在藏区中小学实行藏汉双语教学势在必行。藏汉双语体育教学模式的实施,使学生在继承母语同时又能更好地掌握汉语,体育教学中术语更好理解,运动技术和技能更易掌握。再者,体育专业术语藏语化,能促使学生在课外和土生土长的民族同胞交流,对体育知识的社会宣传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综上所述,藏汉双语体育教学模式符合藏区民族文化特征,符合藏区的教育规律,有利于民族地区复合型人才培养和藏区体育教育事业发展,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刻不容缓。

四、建议

(一)加强民族文化教育,提高学习兴趣

学校教育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的民族历史、文化、民族体育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文化传承的重要性的教育,让学生更了解藏民族体育以及藏语言对藏区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性,从要我学习转化为我要学习,并在体育运动中发扬藏民族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真正认识和体验民族文化和传统运动的乐趣。

(二) 课内外活动接轨,提升学校体育实用性

学校体育增设的民族体育项目,不仅要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也要是日常生活中能用到或在民俗节日中能见到的项目,这样才能使课堂和生活有机结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体育课程更加生动,更加形象,突出学校体育的实用性。

(三)加大投入,完善竞赛体系,提升体育学科地位

地方职能部门高度重视体育事业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加大经费投入,增加体育运动场地设施建设,完善竞赛体系,定期开展中小学体育活动和竞赛,以赛促练,以赛代练,逐步普及。用学校体育影响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的发展,全面提升学校体育在社会和学校的地位。

(四)加强师资建设,促进民族体育和藏汉双语教学在中小学合理有效的开展

采用送培模式和引进模式,针对性的、有计划的安排教师参加相关培训,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及教学能力,提高学校体育的权威性。引进藏民族体育和藏语复合型人才,加强体育专业师资建设,引进人才就是引进知识,用新人带动旧人,新知识覆盖旧知识,最后形成体育教师的专业化,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拥有合理的师资和师源结构,才能保障藏区教育的良好发展,才能促进藏民族传统体育和藏汉双语教学在藏区中小学合理有效的开展。

[责任编辑:陈光军]

On the Development of PE Teaching Resources in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 Case Study of Garze Prefecture

XIAO Bo

【Abstract】By the means of documents, questionnaires, this article makes a study on the PE teaching resources in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Garze Prefecture. The results from the investigation include: backwardness in teaching design, lack of characteristics in curriculum, lowness in Students' interest, etc. Therefore, this article also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such as developing the traditional PE teaching resources, adopting Tibetan-Chinese bilingual in PE teaching and so on. All these will make the PE teaching more attractive and interesting as well as benefit the development and inheritance of Tibetan culture.

【Key words】Garze prefecture; PE in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resource development; cultural inheritance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民族学院科研项目——“藏区中小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研究——以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3XYZB015。)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824(2016)02-0088-04

作者简介:肖波,四川民族学院体育系副教授。(四川康定,邮编:626001)

猜你喜欢
资源开发文化传承
川北大木偶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分析
谈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的几点启示
数字媒体技术介入地方性博物馆资源开发讨论
徐州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河南新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