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人民军队充满血性

2016-05-30 10:48张金春
雷锋 2016年8期
关键词:血性人民军队歹徒

张金春

为别人过上好日子,自己却出生入死;靠“镰刀锤头”居然革了“青天白日”的命;用“小米加步枪”竟能战胜“飞机加大炮”;凭“两条腿”就可跑赢“汽车轮子”……

回眸曾经,人民军队为了共产主义信仰,背负民主自由希望,加入了砸碎枷锁、人民当家的解放行列;他们穿过烽火狼烟,铸就了听党指挥、英勇善战的不灭军魂;他们驰骋疆场,履行使命,创造了所向披靡、威震八方的战争佳话;他们历尽艰难险恶,成为一代征战枭雄,谱写了默默奉献、可歌可泣的战斗人生。

红色基因:苦难铸就辉煌

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说:仅仅靠纪律、制度、规范、条令和组织,并不能使军队产生尚武精神。尚武精神只有两个来源:胜利和苦难。唯有这两个因素,能让军人认识自己的力量。

军队生来为打仗。打仗时你死我活、鲜血淋漓的残酷现实,使军队不得不时刻保持战斗的姿态和高昂的斗志。翻开我军成长史,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千千万万的革命先辈用生命和鲜血诠释了军队血性的真正含义。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共进行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营以上干部430余人,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途经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老一辈革命者凭着崇高信仰和坚如磐石的信念,在强敌围追堵截下,忍着饥饿、严寒、疲劳、伤痛等,创造了辉煌和奇迹。

这些世所罕见的苦难并没有摧垮人民军队,却锤炼出一批批忠诚于党、勇往直前、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铁血男儿,锻造了我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英雄气概,视死如归、战斗到底的责任担当,英勇顽强、挑战极限的超人意志,机动灵活、巧妙迂回的战略战术,不断战胜一个个力量数倍于我的反动军队。就是这支军队让我们这个饱尝屈辱的中华民族真正挺起了自信脊梁。

还是这支军队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在满目疮痍、一穷二白、遭受长期战争洗礼洗劫的现状下,吹响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角,迫使联合国军停止进攻。

像这样的经典战例举不胜举,中华民族历来不乏“血性”之师,“有血性”已经成为我军一脉相传的红色基因。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军人从来都是与流血牺牲相伴,与危险困难相连。从“八女投江”到“狼牙山五壮士”,从“董存瑞只身炸碉堡”到“黄继光舍生堵枪眼”,从“二万五千里长征”到“三大战役”,这种除了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成为我军永远传承的宝贵财富。

百炼成钢:操场、演习场也是战场

2014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说:“我担任军委主席后,第一时间就强调了军人要有血性,我说的血性就是战斗精神,核心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

精神不是万能的,没有精神却是万万不能的。我国已30多年无战事,人民军队是否还保持着当年那股“血性”?

血性是军人的脊梁,是胜利的锋芒;没有血性的军人不是优秀的军人,没有血性的军队注定要打败仗。军人的血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上了战场就自然会有的,而是需要不断地在日常养成中强化、在严格训练中摔打、在重大任务中升华。

严格训练祛除“骄娇二气”。“守不忘战,将之任也;训练有备,兵之事也。”军事训练抓得紧,官兵就像“小老虎”嗷嗷叫,部队就能冲得上、打得赢;军事训练抓得松,官兵就像“小绵羊”缺乏活力和斗志,关键时刻就要付出血的教训。历史上曾骁勇善战的八旗健锐营,功成后武备松弛、训练荒废,以致“十人上马半数落、龇牙咧嘴腿骨折”,就是活生生的镜鉴。只有瞄准实战真备真练,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

联合演训凸显“杀气”。和平时期,没有仗打就要想办法找“仗”打,与外军之间、各军兵种之间联训联演就是近乎实战的模拟交锋。近年来我军与俄罗斯、美国、印度等强大军队都有过联合演习,军队内部每年安排跨区机动和联训联演,大大检阅和提高了部队战斗力。

比武竞赛增长“士气”。只有崇尚荣誉的军队,才能成为战无不胜的军队;只有崇尚荣誉的军人,才能成为不辱使命的军人。见红旗就扛,见第一就争,是军队的光荣传统。通过一项项挑战体能极限、充满残酷性、危险性的比赛项目,很好地增长了军队的士气、勇气,磨砺出更多“尖刀”“利剑”式的“拳头”部队。

用“急”强化官兵随时能战的血性豪情,用“难”磨砺官兵坚韧不屈的血性意志,用“险”催生官兵不惧生死的血性担当,用“重”砥砺官兵连续作战的血性作风,锻造、锤炼、升华广大官兵勇于亮剑、敢于打赢的血性品质,这是人民军队的一贯做法。

多样化任务:是检验,更是淬火

中国每逢重大自然灾害,冲在最前面的总是可爱的人民军队。

1998年夏,我国江南、华南大部分地区及北方局部发生了有史以来的特大洪水,在这场抗洪抢险斗争中,广大军民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大地震,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地震,2015年8月19日天津港“8·12”特大火灾爆炸事故,今年6月底至7月上旬湖北、安徽、江苏等地持续暴雨造成洪灾……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每次都冲到第一线,实施紧急救援,谱写了军民一家亲的壮丽诗篇。

军人最富正义感。1993年8月17日,某红军团班长徐洪刚从家乡返回部队。当乘坐的大客车行至四川省筠连县巡司镇时,几名歹徒突然向一名青年妇女强行勒索钱物,歹徒一边对妇女耍流氓,一边把她往疾驶中的车外推。面对4名持刀歹徒,徐洪刚挺身而出,与歹徒顽强搏斗,在被刺14刀、肠子流出体外的情况下仍然跳车追赶歹徒……

只有平时培养和塑造官兵“敢于压倒一切敌人”的霸气,才能在战时增强官兵敢打必胜的高度自信。

在面临抗震救灾、抗洪抢险、国际维和等大项任务时,人民军队自觉接受考验、经受磨练,强化广大官兵将人民的利益、社会的和谐、国家的稳定、世界的和平高高举过头顶的奉献牺牲意识,锻造吃苦耐劳、连续作战、舍我其谁的血性斗志。

形势倒逼:将威胁转化为威慑

弹指一挥间,89年过去。岁月在流逝,战火在远离,历史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拐点。

敢问,今天的“我”还是昨天的“他”吗?答案是“他们赴汤蹈火,我们尽享太平”——一个只能扪心自问的不等式。

人在舒服的环境里意志可能被消磨,一支军队在长期的和平环境里,血性也可能被削弱。军队要时刻保持昂扬斗志,就应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备战意识。

今天我们在建设世界一流新型人民军队的新征程上,遇到的困难前所未有,因为我们的对手足够强大,我们周边的形势并不太平,我们处在一个政治、军事的大包围圈中。近期南海仲裁案引发的动荡局势吸引全球目光,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的硝烟味令人警觉。

尚武不是好战,而是一种积极防卫。一流军队的内涵,不仅体现在对当前危机的有效管控,更体现在对觊觎之敌的有力慑止。

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必须铭记,璀璨未来的光荣之路更待后来者披荆斩棘。大国崛起绝非一朝一夕、一帆风顺之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强军梦,人民军队还在路上,军队能打仗、打胜仗的决心和信心一刻不能动摇!

猜你喜欢
血性人民军队歹徒
砥砺前行光明路 人民军队忠于党
歹徒开的是哪辆车
以血性和心声为诗
歹徒是如何被识别出来的
血性中国兵
歹徒究竟露脸了没有
人民军队忠于党
血性中国兵
血性理性 铿锵交响
如果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