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方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与发展

2016-05-30 00:01黄正丽
文化产业 2016年5期
关键词:新闻节目电视新闻栏目

黄正丽

摘 要:创新是我国电视节目生产的当代走向,置身于同质化十分严重、竞争万分激烈的媒体战场,只有创新才是地方电视媒体赖以发展的根基。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不仅关系到不同时期电视事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更关系到电视媒体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发展空间。作为中国电视网络中覆盖面积最小的一级电视媒体,地方新闻节目要实现创新和发展,除了加大技术保障投入外,还需要有人才、技术和良好的政策环境。本文旨在找出制约地方电视新闻节目创新的顽症,以期地方电视台在竞争中实现新发展。

关键词:地方电视;新闻节目;创新

随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观众对电视节目的要求越来越高,创新便成为新时期电视节目发展的重要突破口。近年来,不论是中央电视台,还是各省区电视台,多形态的创新性精品电视节目犹如百花斗艳,把精彩与感动不断呈现给受众的同时,也给媒体带来了较好的声誉和效益。然而,地方电视台作为中国电视网络中覆盖面积最小的一级电视媒体,处在新闻宣传最底层,无论在资金、技术,还是人才、设施以及办台经验等诸多方面都难与大台相比,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媒体竞争,地方电视新闻节目如何实现自我创新,直接决定着地方电视事业发展的命运。

一、制约地方电视新闻节目创新的主要因素

(一)政策环境干扰较大。我国的新闻事业是党的事业,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我国新闻法制中的许多规定,实质上都围绕着宣传和禁止这两个方面,这就是新闻宣传的基本特征。但正由于这一新闻宣传的限制,使地方电视媒体在具体新闻传播活动中常常是深度报道没深度,没有真正的做到客观、公正、及时。如2007年1月12日上午,文山电视台《相约十点》栏目接到群众打来热线电话称,城管因为商贩占地经营而对其大打出手。记者立即赶往现场进行采访,当时因为很多群众对城管暴力执法、殴打群众的现象看不下去,便出手帮助被打的商贩,城管因此又联系了近6车工作人员参与其中,事态也因此越来越严重。见到记者进行采访,城管部门上前进行了制止,并扬言不准记者采访播出。最终城管的执法人员和参与打架的群众被派出所民警带走,记者对此也进行了全程跟踪采访,而就在节目即将播出时,却接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指示,说涉及到城管部门的形象,要禁播此条消息。就这样,记者的采访付诸东流,新闻的客观、公正也因此被边缘化。

(二)内部管理涣散乏力。在普通电视观众眼中,新闻媒体就代表着客观、公正。这也正是这些年民生新闻类栏目办得特别红火的原因之一,那就是受众的信任。然而,很多地方电视新闻媒体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甚至有滋生蔓延的势头。当然,这其中也存在着一些管理体制不健全的原因。另外,财务、人事、考核等制度的不健全,也导致了地方电视新闻媒体自身建设当中管理比较混乱和分散,因此也失去了新闻节目创新的信心和基本动力。

(三)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电视新闻行业是一种专业技术要求很高的职业,他要求从业人员除了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外,还要具备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在地方电视新闻媒体从业人员队伍中,除了部分是新闻专业出身以外,大多都是“非科班”出身,这些从业人员由于没有受过正规的针对新闻从业人员的训练,他们无论在新闻理论,还是在新闻活动的实际操作中都存在较大不足。其表现在首先对于新闻事件缺乏足够的敏感度,缺乏新闻报道的敏锐性和洞察力。其次,由于学科性质不同,使他们在某些时候不能以一名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眼光去看待一个问题。再次,即使是这些“非科班”的从业人员通过长时间的实践,也只能大多按部就班,套用学用现行的或者过时的新闻采编模式,从而缺乏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二、地方电视新闻节目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首先,地方电视新闻节目创新是当代电视事业发展的时代要求。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的电视新闻节目报道的角度、深度以及表现形式日趋多元化。以中央电视台为例,从新闻综合频道开播以来,新闻节目在原有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东方时空》等基础上,增加了《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新闻调查》、《新闻1+1》、《共同关注》等多档节目,新闻节目从以往单一的播报式新闻向访谈式、深度调查式、互动式纵深发展。新闻节目关注的角度、报道的深度越来越广,表现手法越来越多样化。可以说,除了电视事业的技术进步以外,这一系列的变化均得益于新闻节目形式的创新。从上至下,目前很多省一级的新闻媒体也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出了一些好的新闻栏目,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云南电视台近年来推出的地方性新闻节目《大口马牙》,就是以地方方言作为出发点、以平民的视角来审视新闻事件,正因为此类栏目既贴近了群众、贴近了生活,又实现了报道形式的创新,让人眼前一亮,因此受到了广大受众的肯定和支持。

其次,电视新闻节目创新是地方电视发展的基础。随着电视事业的发展,电视节目形态的多样化,受众对电视新闻节目的要求也相应提高,越是创新、风格独特的新闻节目越备受广大受众的关注。而努力提高收视率,也将成为电视台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每个地区的受众来说,大家也会通过地方新闻栏目了解一些当地新近发生的事物信息、社会焦点。因为观众对发生在身边的新闻事件有着浓厚的兴趣,了解身边事情的愿望更强烈。因此在节目的创新中,对非本地区的比较突出且具有普遍性的问题的报道也不要放弃,如浙江卫视的《寻找王》、湖南卫视的《播报多看点》,基本上都是对非本地区的比较突出且具有普遍性的问题的报道。由此看来,地方新闻节目的创新不仅是争取受众的基础,更是地方电视台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创新地方电视新闻节目的必要措施

首先,加强与主管部门的沟通和联系,争取政策支持。新闻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就是要围绕“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思路来展开。上级主管部门对新闻媒体具有把握宣传思想和舆论导向的重要职能。因此,地方电视新闻媒体要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基础上,主动加强与主管部门的沟通和联系,积极上报节目形态创新的方案、播出形式以及主要操作办法等等,争取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和认可。如文山电视台的民生类栏目《每天看点》改版之初,在栏目的定位、包装和播出形式以及操作上都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得以顺利完成。改版后的《每天看点》栏目不仅播出形式更加新颖,而且节目报道的深度上得到了加强。

其次,重点加强地方电视新闻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整体业务素质。良好的专业素质是地方电视新闻节目创新的重要因素。不具备较好的业务素质,创新就无从谈起。针对当前地方电视新闻从业人员业务能力良莠不齐的现象。第一,要制定培训机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第二,要定期进行交流学习;第三,集思广议、广泛纳谏。如文山电视台《文山新闻》栏目和《每天看点》在改革改版之处,就号召全台新闻从业人员以书面的形式对栏目的创新和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甚至《每天看点》栏目改版时,出于“民生栏目、大众参与”的考虑,通过向社会广泛征集栏目名称和栏目宗旨。这样一来,不仅拓宽了栏目创办的视野,而且通过集思广议使得栏目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再次,要加强地方电视主持人的培训力度。主持人是电视台的一面旗帜,是电视台的灵魂,湖南卫视不是靠汪涵、何炅而影响全国吗?所以主持人对节目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他们的主持风格不仅影响着节目的质量.而且直接关系到电视台的整体形象。对主持人来说,许多因素都可能构成对观众的吸引力,漂亮的外貌、高雅的气质、坦荡的襟怀、流利的口才、优雅的声音、商讨的仪态、稳重的举止、潇洒的风度、独特的风格等等,都是吸引人的力量。如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很多地方《政府工作报告》把以往的“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改成了“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这其中包含着政府工作决策的一个重要转变,两个提法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然而,有的主持人由于缺乏这方面的敏感性,在播音时依旧我行我素的说成“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弄得啼笑皆非。

此外,要结合当地实际,以创立品牌和追求精品为中心,突出地方电视新闻节目特点。地方电视新闻节目要实现新发展,必须在不断探索和创新的基础上,打造出具有自身特点的品牌和精品节目,争取受众的认可。当然,要实现节目品牌化、做到家喻户晓首先需要的是专业技术水平过硬的人才队伍和设备保障作为基础,需要有宽松的创作化境作为保障,综合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创新节目采编播的新形式,做到思想与形式的统一、媒体责任与受众需求统一,以及社会效益与经济的统一。

综上所述,随着新时期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如何实现地方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与发展,除了需要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资金、技术的保障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和从业人员素质的培训,加强电视创新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更需要广大地方电视新闻工作者不断的探索和实践,这也是新时期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只有将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进行到底,地方电视才会迎来产业突围后的电视之春,迈向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

[1]李宝萍.系统全面亮点凸显——《2008年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出版[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No.20807:88-89.

[2]张骏德.《当代广播电视新闻学》(新世纪版)[M].2001.03(01)

[3]巴东.论促进电视事业协调发展的策略[J].新闻爱好者,2009.

猜你喜欢
新闻节目电视新闻栏目
关于栏目的要求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可为”与“不可为”
地方电视台如何办好新闻节目
栏目主持人语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节目编排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