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留言簿上的“世界雷锋”

2016-05-30 01:44姜玉坤姜自恬
雷锋 2016年4期
关键词:留言簿雷锋纪念馆雷夫

姜玉坤 姜自恬

近日,记者有幸走访了沈阳军区雷锋纪念馆和抚顺市雷锋纪念馆,惊奇地发现,在一本本厚重的留言簿上,竟有由二十几种外国文字书写下的上万条留言。从纪念館解说员那里得知,这些留言的人来自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龄最长者有79岁、最小的只有3岁,尽管肤色、语言和年龄都各有不同,但他们的文字中都透露着对雷锋精神的肯定和赞扬。为何有如此多的外国人前来寻找雷锋的足迹?是什么让他们一定要远渡重洋来到雷锋纪念馆?他们为什么要写下这些留言?记者顺藤摸瓜进行了一番探索。

质疑雷锋的美联社记者米埃尔留言——“雷锋精神是人类的财富。”

翻阅留言簿,记者意外地看到了几名外国同行的留言。

1989年8月,4名外国记者从美国专门来到雷锋纪念馆参观,可还没开始,就问了一个尖锐的问题:“雷锋的事迹都是真的吗?”这突如其来的一问,让纪念馆的解说员意识到这4位记者对雷锋的事迹抱有很大的怀疑。

参观刚开始,一名叫皮耶的记者就从包里掏出了一个已经写得满满的笔记本。看到外国记者有备而来,解说员不免有些紧张,但是她相信只要自己耐心讲解,一定能够打消这些人对雷锋的质疑。

这几名记者参观起来十分认真,对每一张照片,每—个展品都要仔细看上一阵,有时还要和笔记本上的记录对照一下。

当走到雷锋日记的展柜前时,解说员刚要开始讲解,却被一位记者的问题拦住了,“雷锋为什么要把自己做的好事都记在日记里,是为了给别人看吗?”解说员告诉他们,雷锋助人为乐从不留名,他把做过的好事写在日记里,是为了鞭策自己。同时写日记也是雷锋长久以来的习惯,雷锋的日记里除了做好事也有很多其他的内容,最重要的是雷锋的日记是在他牺牲之后才被发现的,也就是说如果雷锋不牺牲,他是不会把自己的日记公开出来的。

听了回答之后,一位精通汉语的记者低下头去认真地阅读雷锋日记当中的文字,之后和其他几位记者讨论了一会,对解说员露出了表示肯定的神情。

结束了一上午的参观,这些“较真儿”的外国友人信服地说:“雷锋做的事是真实的,他很平凡,但能经常坚持下来就很伟大。”离开时,4位记者从纪念馆复印了很多雷锋的有关资料,每个人都还买了一个雷锋像章别在胸前,记者米埃尔还在留言簿上写下:“雷锋精神是人类的财富。”

求解雷锋的美国人莱德留言——“雷锋是好人,愿上帝保佑雷锋。”

同样来自美国的莱德,如今已经多次参观雷锋纪念馆,只要有机会来抚顺,他就会到雷锋纪念馆,认真了解雷锋的故事。解说员为记者讲述了莱德第一次到纪念馆参观时的故事。2014年3月,春寒料峭。刚在沈阳参加完会议的莱德,风雨兼程赶到抚顺,一下车,就拖着行李箱走向了雷锋纪念馆。

为什么莱德会对了解雷锋有如此大的热情?这就要从2004年说起。那年莱德过生日时,有人送给他一个中国水杯,杯面上印着一个穿着棉布军装、带着“大耳朵”棉帽、端着机枪的人。而当时莱德并没有在意,只是觉得这个杯子很好看,就一直摆在办公桌上。

10年后,因为工作需要,莱德到了中国,那个杯子也随他漂洋过海。令他感到意外的是,在中国的大街小巷中,这个人的画像随处可见。一次,几名中国同事看到他的杯子时,惊讶地问他:“你居然也迷雷锋?”当时的莱德并不知道雷锋是谁,但这个名字却让他越来越好奇。

一次,莱德到沈阳开会期间,打听到雷锋牺牲于抚顺,那里有座雷锋纪念馆,便决定会议结束后去参观参观,深入了解一下雷锋。一进纪念馆里,莱德就问解说员:“为什么中国人都如此怀念雷锋?”解说员并没有急着回答他,而是告诉他在参观纪念馆之后再解答这个问题。接近3小时的参观,莱德仔细地观看与雷锋相关的每一张照片,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还让同事把雷锋日记本上的文字一段一段地翻译出来。参观结束时,莱德在留言簿上写下:“雷锋是好人,愿上帝保佑雷锋。”临走时,还特地买了本《雷锋故事集》,他说,一是留作纪念,二是鼓励自己向雷锋学习。

学雷锋的美国人雷夫留言——“雷锋是我的偶像,他教会了我很多,我要把雷锋精神告诉更多的人。”

从认知到认同,再到实践,雷锋精神启发和感染着世界各国的人,学雷锋早已不单单是中国人的做法,还有很多“洋雷锋”在世界各地实践着雷锋精神。

记者在留言簿上就找到了这样一个“洋雷锋”的留言。“雷锋是我的偶像,他教会了我很多,我要把雷锋精神告诉更多的人。”除了留言以外,这位“洋雷锋”还留下了一本特殊书籍,一本由他翻译而成的英文版《雷锋日记》,扉页上书写着他的名字,雷夫·罗杰斯。

雷夫为什么要翻译《雷锋日记》?这就要从他刚踏上中国的土地时说起。走出机场,雷夫搭上出租车,司机用英语问他叫什么名字,他说:“雷夫。”出租车司机立刻兴奋地喊道:“‘雷锋?你知道雷锋是谁吗?”他第一次与人交谈便被喊成“雷锋”,之后几乎每一个遇到他的人都管他叫“雷锋”。刚开始他会很不解地问,雷锋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为什么每个中国人都那么熟悉他、尊敬他?“雷锋”成了雷夫·罗杰斯的中文名字,他的生活也和雷锋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翻译《雷锋日记》对于一个初到中国没几年的美国人来说,这着实不是易事。操着并不娴熟的汉语,雷夫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在摸索中开始了《雷锋日记》的翻译。

白天,雷夫就让公司同事帮他读汉语,自己做笔记。到了晚上,雷夫就和他的中国太太一起翻译,配合着完成不同的段落。雷夫明白,仅凭自己一个人的力量不可能完成全部翻译工作,所以在更多情况下,雷夫都是试着把最精彩、最为人熟知的段落以及最能感动人的部分记下来,予以优先翻译。”

如今,“洋雷锋”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有更多专业的翻译人员,全面完整地把《雷锋日记》翻译成世界各种语言,让雷锋精神传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信仰雷锋精神的外企总经理藤田菊雄留言——“让原田工业公司生产的天线,把雷锋精神传播到全世界。”

“除了雷夫这样的‘洋雷锋以外,更有一个外资企业集体学雷锋。”雷锋纪念馆解说员小杨告诉记者,“这家公司的总经理还曾带着两名员工专程来到雷锋纪念馆参观学习。”

“外企居然也学雷锋?”记者不禁惊讶地问道。而同样的问题,时任解说员王瑶瑶也向前来参观的原田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藤田菊雄提出过。在参观前的座谈中,藤田菊雄为大家讲出了答案。

1989年,原田公司刚刚在大连成立,当时在当地农村招聘了近千名十八九岁的青年,许多人甚至连高中都没毕业。由于员工素质参差不齐,偷盗公司财物现象时有发生:卫生问里刚摆放好的香皂、卫生纸,经常还没用就没了影;有时甚至生产线上的产品也成了员工们顺手牵羊的对象。公司经常丢失东西,使生产管理受到影响,日方老板干着急但是没办法,先进的管理方式在这里一下子不灵了。

直到1990年3月5日,公司员工参加了由工会组织的义务植树、清扫环境卫生的学雷锋活动。当时的日方总经理高信荣三发现,参加活动员工的工作责任感都略有上升。

随后,他请秘书找来有关雷锋的书籍,仔细地阅读研究之后,被雷锋的事迹深深打动。他敬佩雷锋身上的关心别人、无私奉献和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的精神。于是,他向中方管理人员提出要在企业中把学雷锋活动坚持下去。就这样,“雷锋”走进了“原田”。

“通过学雷锋,使我们找到了中日文化的对接点。”藤田菊雄在座谈会最后时说,“雷锋是道德修养好的青年,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及工作学习上的钉子精神,不仅中国人要学习,我们日本人和世界各国人民都应该学习。”

临别时,藤田菊雄把他们企业自己生产的天线赠送给“雷锋班”,并亲手写下了留言:“让原田工业公司生产的天线,把雷锋精神传播到全世界。”

天线把电波传向四周,各地的雷锋纪念馆就像一根根雷锋精神的天线,将雷锋的精神传出中国,传向全世界。而纪念馆的留言簿里则记录下了所有参观者的雷锋情结。

猜你喜欢
留言簿雷锋纪念馆雷夫
铁岭雷锋纪念馆
辽阳雷锋纪念馆
第27次微笑
第27次微笑
头发着了火的老师
家庭留言簿
无视我,这很好
我们向雷夫学什么
辽宁·抚顺·雷锋纪念馆
辽宁·抚顺·雷锋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