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顾景舟紫砂的艺术特色

2016-05-30 10:48安蓓
江苏陶瓷 2016年4期
关键词:顾景舟艺术风格

安蓓

摘 要 紫砂发于北宋,盛于明清。壶艺泰斗顾景舟作为在近现代紫砂领域影响力最大、成就最高的一位宗师巨匠,他自身便代表着一个紫砂时代。本文拟从四个方面系统梳理顾景舟从艺生涯的作品及艺术风格,以期全方位地展现其在紫砂各个领域的深刻研究和杰出造诣。

关键词 顾景舟;紫砂文化;艺术风格

0 绪 论

顾景舟先生是紫砂界公认的一代宗师、壶艺泰斗,为紫砂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作品不仅在紫砂界具有极高声誉,在收藏市场同样备受追捧。因此,近几年不乏有人从学术角度出发对其从艺历程及作品进行分析,但大多流于浅显,而没有对其艺术风格进行全方位的细致阐述。以下将着重从顾氏作品的四项艺术特色出发,结合具体作品及多方观点,意在还原这位紫砂泰斗在从艺生涯中所做的探索及研究。

1 形、态、气、神——顾氏紫砂的美学修养

顾景舟先生初涉紫砂时先接触方器,兼做圆器;以后逐渐偏重于制作光素器;最终奠定了其以几何形态为主的个人风格。对紫砂器型、工艺、线条的研究贯穿了他的整个艺术生涯。顾景舟的文人气息在最初的“牛盖洋桶壶”中便初见端倪;之后在上海的经历让他在学习揣摩中进一步培养了对紫砂脾性的把握;及至“景舟石瓢壶”,他开始在前人的基础上赋予作品个人特色;到最后结合自身审美创造出“提璧壶”等经典器型,顾景舟对紫砂光素器的坚持、推崇、实践、探索、继承和发展,加深了人们对紫砂光素器的理解和认可。

1.1早期成名作——“牛盖洋桶壶”(见图1)

1933年间,顾景舟的父亲顾炳荣将时称“洋桶王”的储铭聘至家中,辅导顾景舟制壶,历时两年。“牛盖洋桶壶”因此成为了顾景舟早年的成名之作。与包含江湖气的传统造型相比,顾景舟的“洋桶壶”成为了他形成文人风格的第一步。就当前的拍卖市场来说,可见底款为“曼晞陶艺”、盖款为“顾景洲”;底款为“得一日闲为我福”、盖款为“顾景洲”以及底款为“景舟制匋”、盖款为“顾景舟”三种式样。前两款为其上世纪40年代作品,第三款为上世纪80年代作品,后期作品在壶嘴上表现得更加延展,颈部也处理得更为圆润,但整器展现的高古之气却始终未变。可见自从艺之始,他便对手中的作品有非常明晰的定位,“牛盖洋桶壶”可谓其心得最为丰富的器型。

1.2上海摹古之旅——“僧帽壶”(见图2)

顾景舟很少提及他在上海摹古的经历。但通过他晚年与亲友的对话及那时留下的一些作品,我们依旧可以感受到这一时期对他艺术风格形成的巨大影响。在临摹和仿制中顾景舟观摩了时大彬、陈鸣远、邵大亨等前辈宗师的作品,他的技艺日趋精湛和系统,紫砂光素器中的方器和圆器以及仿生花塑器、陶刻等都有涉及,对各流派风格以及对印款、镌刻等工艺的鉴别眼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僧帽壶”是目前存世的顾景舟作品中极为特殊的一件,此壶以明末清初紫砂名家时大彬的名作为原型,是顾景舟在上海仿古时期的一件仿古作品。其特殊之处在于底面虽落 “生莲居大彬”款,但在壶内上腹却留有“景记”二字暗款,实为以有限的能力为自己作品所做的见证。在这件作品中,我们可以一窥上海之行对顾景舟的影响,借他自己的话就是:“这是一段不光彩的历史,但是有制者的创造。”他此后始终无法释怀,但同时也认为自己从这段经历中获益颇多。因为他不仅有条件近距离观赏历代紫砂精品,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掘了自身的潜力。此壶原为台湾陈文彬先生及其亲友的旧藏,原藏家早年因钟情紫砂而与顾景舟有多年情谊。这件作品从侧面反映出上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宜兴紫砂在台湾的极大影响力,也填补了对顾景舟从艺生涯研究的一个空白,成为了研究其创作历程中起承转合的一个节点。

1.3二十余年耕耘之作——“提璧”套壶(见图3)

1956年,顾景舟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高庄教授在对话中谈及紫砂提梁壶,于是产生了设计制作一把全新的提梁壶的想法。于是,顾景舟按照自己的想法,结合“旭茂提梁壶”和“天香阁大彬提梁”两壶的优点,于当年冬天就拿出了“提璧壶”的最初样式。1957年5月,高庄教授再次造访宜兴,见到此壶赞不绝口;但顾景舟却并不满足,说有时间一定要改一改。在这之后,他于1957年年底、1960年后期及1976年至1978年间对这一造型就壶身、壶流以及整体气韵等方面进行了多次全面修改。1978年春秋之际,“提璧壶”历经二十余年终于定型,成为了顾景舟一生中“表现出材质美、工艺美、内容美、形式美、功能美的代表作”。此套“提璧套壶”原藏于宜兴紫砂博物馆,九十年代曾相继于马来西亚、澳门、北京、上海等地展出,1998年底受经济形势所迫在不得已之下卖给台湾藏家,因此得以在市场流通,近年来因紫砂在市场上影响力的提升,故其甫一现身便收获了市场的高度关注。通过对这件作品的创作背景及细节风格的分析,我们可以探寻到顾景舟的制壶风格已经从最初的以精致舒展的文人气韵为基调,逐步发展成为高古雅致的大家风范。

2 诗、书、画、印——顾氏紫砂的文人艺趣

谈及文人与紫砂结缘,当自宋代苏东坡始。他数次游历宜兴,好独山,尤“爱其风景似蜀,乃改今名”,即今蜀山,以慰思乡之情。他在宜兴亲自参与紫砂壶的创作,创制出后来的“东坡壶”。自此之后,以各种形式参与紫砂陶艺的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金石篆刻等文人不下百余人。及至近、现代,紫砂与文人更是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顾景舟40年代较多在宜兴和上海两地往返,与铁画轩老板戴相明成为好朋友;有时做好泥坯带到上海与书画家合作,再带回宜兴烧制。这段经历令顾景舟在今后的创作生涯中与诸多书画家进行了多次交流,这其中吴湖帆、江寒汀、唐云、魏紫熙、亚明、刘海粟、韩美林、范曾等画家均与顾景舟在紫砂艺术上有过数次合作。

从传承角度来看,五件“大石瓢壶”可视为顾景舟与文人合作的代表作品。此五件作品作于1948年,除顾景舟自留一把外,其余四把分别赠予戴相明、江寒汀、唐云及吴湖帆。壶坯制成后,由戴向明随江寒汀至吴湖帆家中绘图,吴湖帆题诗,顾景舟镌刻,四把壶另一面绘制《劲竹图》(见图4),余一把则由江寒汀绘制《梅雀图》,这把壶最后赠予了吴湖帆。回顾这一时期,顾景舟曾撰文道:“约半个世纪以前,紫砂行业一度萧条,濒临严峻考验。笔者从事砂艺已有五六十年,可谓与紫砂行业发展共潮汐。早在四十年代初,也曾于上海书画界友人吴湖帆、江寒汀、张大壮、唐云等有一段交往。在壶上以书画交流,由笔者亲自制壶镌刻。挚友间同好雅玩,彼此激赏。近年也与韩美林一度合作造型设计,也是由我亲手制作和镌刻的。”目前已在拍卖市场上现过身的有“相明石瓢壶”及“寒汀石瓢壶”两件,其中“相明石瓢壶”分别于2010及2015年于中国嘉德及北京匡时上相继成交两次,成交价分别为1 232及2 702.5万元;“寒汀石瓢壶”则在2013年于北京保利的“翦淞阁文房古器录”专场以1 495万元成交。这类作品一方面承载了顾景舟与书画家在艺术上的无间合作,表现出紫砂极高的可塑性;另一方面也因其创作及时代背景而被赋予了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对于专注于顾景舟作品的藏家来说是其极其重要的一条脉络。

3 精、巧、真、趣——顾氏紫砂的多重探索

顾景舟平生所制紫砂作品以壶为主,但却并不局限于此。从其现存作品中,我们依旧可以发现笔筒、花盆、水注、水盂、水杯等日用或文房器具:其中一部分为其在创作过程中为研究前辈的制作工艺所做;另一部分也充当其在教学过程中的示范。这些作品虽器型各异,但仔细揣摩后依旧能从中发现顾景舟的设计风格及细节特征。示例之水注(见图5)是顾景舟从艺生涯中一件难得的孤品。其腹部轮廓圆融,口腹相接处的线条自然流畅,整体造型虽简单却条理分明,相较他制作的紫砂壶而言可谓毫不逊色。虽为小品之作,顾景舟却给予了同等的重视,由此可见其对自身作品的极高要求及对紫砂艺术认真对待的敬业态度。而这种细节上的严谨亦可作为收藏中颇具意趣的一个分支,在这类小品之上留下的刻款、闲章同样对研究其艺术历程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4 研、理、学、艺——顾氏紫砂的学术探究

顾景舟在学术方面的严谨态度贯穿于他艺术生涯中的始终。台湾的陈文彬先生多年来一直珍藏着很多与顾景舟往来的信件,其中的一页资料记录了顾景舟对邵友廷、程寿珍制壶风格亲手写下的描述:“友廷壶有时在把下壶身戳有‘为记二字,他的作品(传器)做工一般都比较细腻。但寿珍的传器,早期类似其父,中晚年的作品形成自己的格调,重形制,尚气魄。而技法处理,稍感粗犷,但破饶艺趣。”由此可见,对于紫砂传器及历代名家的制壶特色,顾景舟均进行过耐心细致的总结和思考。

除此之外,顾景舟在制壶时更是对每一个细节都有着极为严谨的把控。顾景舟所制“汉铎壶”的手稿 (见图6)包括器物剖面图及各部分的精确尺寸。在其留下的文件中,数量众多的测绘图、设计图集、草稿不仅还原了制壶所需的所有细节,更是为后人提供了完整的数据支持。

5 结 论

追溯顾景舟的整个创作生涯,他在治学上始终保持了冷静和严谨的态度。而这样的态度帮助他从未在学习、研究以及创作的道路上脱离本源,而是不断追求着更卓越的境界。最初虽为模仿,但绝不照搬;中年开始创作,但从不草率;晚年求新求变,也一心只为传承。对于他来说,“做壶即做人”。壶中的乾坤值得耗尽一生去钻研,不论是方器、圆器抑或是花塑器。他总是在线形的细微变化中做尽文章,正如他的人生:从开始到结束,一如既往地把握住每一个不起眼的细节。

参 考 文 献

[1]顾景舟,徐秀棠.宜兴紫砂珍赏[M].香港: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92

[2]顾景舟.溯源画艺——谈文人及书画界与砂艺的结合[J].紫壶黛墨——当代中国紫砂书画壶艺集.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1

[3]赵岳,徐贞.紫音希声:顾景舟紫砂艺术研究.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

猜你喜欢
顾景舟艺术风格
浅谈“太和壶”的艺术风格
浅谈“长青壶”的艺术风格
顾景舟偷懒
古意流转——评改琦《红楼梦》画的艺术风格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动辄千万的顾景舟紫砂壶
顾景舟的无款壶
浅析《拜月亭记》中所体现的“南戏”艺术风格
壶中日月长——读《布衣壶宗:顾景舟传》
顾景舟制紫砂松鼠葡萄茶具9200万元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