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如意之美

2016-05-30 02:53李辉
江苏陶瓷 2016年4期
关键词:经典紫砂

李辉

摘 要 历代工匠运其巧思,通过篆刻、贴花、泥绘等各种工艺,琢磨精工,从而营造出器型和泥色上十足的观赏效果。“仿古如意壶”造型流畅动人,表现出生动的自然美。本文拟就“仿古如意壶”的造型和寓意予以简要赏析,旨在为更多人介绍其出类拔萃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 仿古如意壶;紫砂;经典

《丁蜀镇志》载:“丁蜀以盛产陶瓷而闻名中外,素有“陶都”之称,有着得天独厚的陶土资源,其中紫砂为世界独有。” “仿古如意壶”经陶艺家之手精雕细琢尽善尽美后,不仅是雅俗共赏的佳器,且文人咏物言志,赋其风雅,“得幽远之趣”。端起此壶,闻着阵阵茶香,感受到“妙壶佳茗”,不仅得到唇齿间美好享受,更引起人的无尽遐想。将这款紫砂“仿古如意壶”(见图1)置于面前,外形饱满圆融,壶身线纹凹凸起伏,若浮云般缥缈而诗意盎然。

1 “仿古如意壶”的造型艺术

“仿古如意壶”是经典的传统手工艺品。从整体上看,壶身呈桔红色,大气肃穆,端庄稳重,静观可以安心宁神,亲和力足,典雅幽远,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从外形看,壶身挺拔刚劲、饱满圆润,就像饱经风霜的老人将世间百态和人间沧桑娓娓道来;壶钮犹如桥梁平衡了壶嘴与壶身,使壶身重心微微上移,整体流畅舒展且一气呵成;圆弧状口工艺极为严谨,若加盖,能截成饱满的圆线;壶嘴胥出优美,嵌于壶身,收放自如,展现了形体的力量。执壶向杯中倒茶,壶把因势而起,如练武般张弛有度,轻盈的壶身和合适的把手让这一过程成为了享受。细品此壶,则纹样大方,轮廓分明。以手抚之,往往能感受到或柔和或明朗的线条,称心如意;又仿佛谦谦君子,富有诗韵,扣人心弦。

“仿古如意壶”坚挺饱满,过渡自然,犹如丰腴的美人,让人心生留恋,沉醉其间。其线条行云流水,不拘一格,虚实相间,可谓气贯长虹。端起此壶,轻抚壶颈,备感光滑;轻启口盖,细品好茶,被其艺术韵味深深吸引。以此壶饮茶给人最纯粹的享受,令人如置身自然般心旷神怡。

2 “仿古如意壶”的美好寓意

“仿古如意壶”意在抒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光明未来的企盼。其壶身装饰以“云”为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典型的意象, “云”饰之恢弘气势超越时空,体现出无限想象空间,既展示了自然力量的伟大,又显示了艺术水平的高超。

如果认真观察,就会发现“仿古如意壶”身上有四处如意纹样,设计舒展精致,如花朵含苞待放,又如云彩连成一串,造型装饰与壶身完美融合而浑然一体,随性自然,古朴风雅。云彩托底,有着吉祥如意、步步高升的美好寓意。古人认为,为官从政用此壶便可前途顺畅、龙跃升腾;求学应考用此壶即可学业有成、金榜题名;经商行贾用此壶就可生意兴旺、家业兴隆。历代文人雅客用各种方式赞扬了“仿古如意壶”的精美的做工及蕴含其中的吉祥寓意,平添几分悠然和富贵。

3 结 语

“仿古如意壶”的美在外形上体现于壶嘴、盖、把等部分,呈色稳重、温润自然,体现了艺人的高超技艺,堪称古色古香的典范;壶身条纹刚劲有力,形神合一、浑然天成,自然大气。“仿古如意壶”发展至今,历经千年风霜,每一件作品都凝聚了作者的思想和人格,体现了对艺术最高境界孜孜不倦的追求,延续了经典,并赋予了其多重寓意。手指触碰壶体,感受到此壶高洁优雅的肌理和敦厚朴实的质感。执壶在手,美轮美奂,足可熨帖心灵。

参 考 文 献

[1]吴爱武.如意纹的装饰艺术——顾景舟“仿古如意壶”考析[J].江苏陶瓷.2014,(04):29~30

[2]洪美华.简述“仿古如意壶”的如意纹装饰[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6,(04):94

猜你喜欢
经典紫砂
亦步亦新
——紫砂·九隽”作品选登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大美紫砂,无声的艺术——论紫砂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如意的语言——浅述紫砂作品“四方如意壶”的创意构造
画家张宜与紫砂
文质彬彬的紫砂新境——吴鸣紫砂艺术品读
黑白色视觉特点及其在服装设计中应用探析
谈如何接近经典——以《论语》为中心
梦想斑驳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