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诗歌内容

2016-05-30 10:48彭军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小序语序全诗

彭军

诗歌鉴赏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是鉴赏的前提和基础,有了对诗歌内容的正确理解,鉴赏才成为可能。鉴赏的关键在理解,因此教师的教学就要在理解内容上下功夫。

一、 从标题入手理解诗歌

标题和文章的内容密切相关,很多论述类文章,标题就是文章的主旨。“题者,额也;目者,眼也”,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往往是作品内容的高度概括,学生要明白标题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从阅读诗歌题目开始来读懂诗歌内容。

如《鹊桥仙·七夕》题目是“七夕”(鹊桥仙是词牌名,与内容无关),交代写作对象、内容——七夕(写七夕的所见所闻所感)或是写作的缘由(因七夕而写),暗示写作的内容与情感(写夫妻相思相聚);再如《征人怨》交代写作对象——征人,揭示全诗的情感——怨,暗示诗歌的类别——边塞诗。对于这首诗,如果不看题目读原诗,要解读全诗内容的确比较困难。“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看通篇无一“怨”字,如不看标题,要一下解读本诗的情感——怨,就比较困难。李商隐有很多无题诗,诗意不能确定,就是没有标题的原因。

二、 利用注解和诗前小序理解诗歌

诗歌作品是诗人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抒发的特定的情感,注释和小序往往解说作品的写作原因、背景,所以,通过注解和小序就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注解一方面解释诗歌当中难以理解的词语,另一方面也会向读者传递诗歌当中隐含的内容和信息,特别是在考试试卷中,注释往往是出题人给考生的暗示。如: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南宋·汪元量)《湖州歌·其六》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如果忽视注释所说的背景,就可能把“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的“大江东去”混淆。苏词表达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再的感慨,侧重怀古,而本诗抒发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诗歌的序,交代创作的年代、背景,创作的缘由、经过,概括诗歌的内容,有的还提示了情感基调。

三、 反复阅读诗句理解诗歌

1.通字词,读懂字面意思

学生要过语言字词关,能顺畅无碍地读懂诗歌的字面含义。诗句要一联一联地读,词是一句一句地读,必须扫清文字理解的障碍。古代诗歌的语言属于文言,文言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词类活用的现象比较普遍,还涉及古代文化常识,就更增加了阅读的难度。在字词的积累上,现状不容乐观,许多学生读诗,因为不能理解的字词太多而不能进行下去。积累的工作非一日之功,贵在长期坚持。

2.懂得诗家语,辨语序,补省略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特别是诗歌,它是经过提炼的最精粹的语言。“言有尽而意无穷”,因为声律要求和修辞的需要,诗词的创作需要押韵、考虑平仄的变化等,所以诗歌的语言凝练、富于变化。辨析语序的倒装,就要从事理上,从上下文的内容上还原颠倒的语序。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正常语序应为“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正常语序应为“千古江山,无处觅英雄孙仲谋”。辨析句子内容的省略要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在阅读时采用“补白”的方法,依据上下文或全诗的情感主旨去揣测省略的内容,读出“言外之意”。

3.明意象,懂兴寄,读懂诗歌的深层含义

用意象表达情感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一方面,学生应积累那些经过历代诗人的反复继承、运用和发展,积淀了丰富的象征意蕴,符号化了的意象。另一方面,注意相同的意象在诗人眼中是不一样的。如对柳树的吟咏,“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曾巩《咏柳》)对同一事物不同的态度反映诗歌表达情感的不同。

“诗言志”,只有读懂了情感,才真正读懂了诗歌。古代诗歌表达情感往往不是直白的,而是借助某些具体的意象或意象群“兴寄”,如梅花、竹、柳、松树等,“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富于暗示性。我愿意换个说法,说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钱钟书),形成含蓄的美。“兴寄”的内涵,需要借助意象和背景以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把握。如陆游《卜算子·咏梅》,表面上写的是梅花,实际上,作者运用兴寄手法,借物抒情,物我同一,以梅花自比,表现不愿苟合于流俗的清高孤傲和遭遇打击后的凄凉无奈。

朱光潜先生指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微。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阅读诗歌,可以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出纯正的趣味”。只要我们勤于动手,翻译诗歌的内容;勤于动脑,品味诗歌的深意,鉴赏的能力一定会大大提高。

作者单位:重庆市秀山高级中学(409900)

猜你喜欢
小序语序全诗
胡安国《春秋传》征引诗小序考
伦理与自适:《归去来兮辞》小序中所揭示的陶渊明归隐原因分析
劝学
柳树
汉韩“在”字句的语序类型及习得研究
本期主题:梅花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芮良夫毖?小序》研究
如何写好志书小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