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式”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浅探

2016-05-30 02:52毕云涛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鸿门宴挫折思路

毕云涛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习方式的转变,意味着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是用什么样的手段和方法、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获得知识的。因此,在新课改中,教学的视线应由过去的关注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其学习过程。追问作为“关注过程”的一种具体的手段,有着其他提问技巧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一、 追问架起预设和生成的桥梁

就语文教学来说,追问是围绕教学总目标,设置一系列问题,将系列问题与课堂临时生成的问题进行整合,巧妙穿插,进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的追问,以形成严密而有节奏的课堂教学流程。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产生一问激起千层浪的效应,既能有效拓展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也能活跃课堂气氛,引发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锻炼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比如在《鸿门宴》教学第三课时,教学目标定位为:分析人物性格。课堂上,预设的情景问题是:如果你是生活在秦末群雄逐鹿的时代,鸿门宴刚刚撤席,而你有血溅疆场亦要拯救苍生之志,或者是有经天纬地之才,渴望投效明主建立功业,那么你会选择跟随项羽还是追随刘邦?在学生回答这一问题时采用无中生有式地的问:请你具体说说,你认同他哪一点?进一步追问:英雄人皆倾慕,但如果你真的投奔项羽或者刘邦,你认为你能否被重用,为什么?可从鸿门宴中找依据说明理由。学生很快找到了依据,得出结论。至此,学生疑问解决了,项羽和刘邦的性格和形象也在追问和思考中饱满了。

追问是在对教材的深度解读和对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以及对教材重难点的把握了然于心的前提下有效地设计问题梯度,从易到难,由浅入深,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并围绕着本堂课的核心问题展开。在无疑处设疑,于无疑处质疑,让学生从无疑处生疑,于无疑处思疑,架起预设和生成的桥梁。

二、点评时,追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笔者所在班级在课前举行了三分钟演讲活动。如何最大限度利用这三分钟?笔者发现当演讲结束,教师针对演讲内容适当追问,不但能使学生保持注意的稳定性,促使其积极思考,而且能使学生由紧张到轻松,又由轻松到紧张一张一弛地学习。特别是当教师听了学生的点评,发现其认识还很肤浅、粗糙、片面、零碎甚至是错误的时候,就应紧追不舍再次发问,促使并引导学生就原来的问题进行深入而周密的思考,或由表及里,或由浅入深,或由此及彼,或举一反三,直到理解变得更加准确、全面、细致、深刻为止。往往学生的点评加上教师的追问能让学生有更大的收获。

比如有一次学生演讲《人生需要挫折》,演讲内容很一般,同学在点评时认为语言很枯燥,不深刻。笔者紧接着追问,如何让本演讲生动一些呢?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总结了一条,就是新颖、形象、有说服力。接着追问,如何把挫折和人生的关系形象表达出来呢?在师生共同研究下,给了演讲一个画龙点睛的结尾:“挫折,犹如生命之路上的高山与低谷,人生的起起伏伏的曲线不正是我们有力的心跳么?如果人生是一条坦途,那么生命也必将如一条直线的心脏跳动图,一片沉闷死寂。我们相信这些挫折必将激起蓬勃的生机与无限的活力!”

三、追问起到导引作文思路的作用

每个学生的思维都是独特的,不同的知识积累、不同的认知、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个性,这些不同集中体现在写作上。点拨学生的作文,以追问的形式来拓展学生写作的思路要比直接给学生思路或者例文更具有指导意义。指导思路时不妨提问一名学生,通过不断地发现他所回答问题中的细节,不断追问,最后可形成一篇当堂口头作文的思路。这一由追问形成的作文思路对学生的启发意义应该不只是一篇作文的方法。

比如在讲评话题作文“诚信”时,笔者采用追问法启发学生,即你所见的诚信与不诚信现象,涉及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你认为诚信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为什么?如果按照此事推测,会有怎样的影响和结果?你身边有没有相似的例子,他们的共性是什么,又有什么不同,你如何看?在不断地追问中,学生层层深入地思考,关注事情表象不断探究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再下笔自然有话可说,有话好说。

追问式教学紧紧围绕本课目标,能够突出重点,可以使课堂教学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可以说追问是摆渡学生思维的兰舟,也是建立优质课堂的有效法宝。无论是课堂教学、语文活动还是作文修改,采用追问法,有效而巧妙地追问,将会激扬智慧的浪花,使语文课堂更高效,更优质。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实验中学(028000)

猜你喜欢
鸿门宴挫折思路
不同思路解答
挫折使我更坚强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鸿门宴(二)
换个思路巧填数
鸿门宴(一)
在挫折与攻关中铸就优雅
思路一变 轻松赚钱
生活需要挫折
《鸿门宴》中一个几十年来一直被译错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