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指导,提高文言文自主阅读能力

2016-05-30 02:52谢静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文言文情感内容

谢静

文言文是古代先贤为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不仅文采卓卓,而且有深邃的思想,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帮助很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工具书及课本注释的帮助下,高中生应具备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并掌握常见的文言文字词变化规律。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文言文萌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交流合作的基础上提高文言文的自主阅读能力。

一、设计巧妙导语,以有趣内容导入新课

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动性,来源于他们的兴趣。文言文的学习也是一样,兴趣是学习文言文的前提,但文言文与现代语言相差较大,很多文字在现代汉语中很少使用,学生很难有热情主动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课前导入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应运用巧妙的语言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会有热情,后面的学习就会水到渠成了。例如,在学习《赤壁赋》时,课文内容比较深奥,学生自学难度大。教师在课前导入时可以先用苏东坡的有趣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再拓展学生的思维,回顾以前学过的或者知道的有关苏东坡的诗句,引起学生的兴趣,勾起其表现欲望。“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脍炙人口的诗句学生脱口而出,教室的气氛立刻热闹起来,思维也变得更加活跃,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很高的期待。这时教师话锋一转,引入新课,学生的情绪就会空前高涨。

二、拓展学习内容,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有的文言文学生学习起来的确有难度,但并不是所有文言文均如此。有些篇幅短小,字词也不难理解,似乎很容易开展教学。但学生也会仅仅满足于只言片语的理解,就以为已经完全掌握其中的内涵了。其实看似寥寥数语,其中却包含着很深刻的道理和无限的智慧,如果在教学时只是轻描淡写地带过,就会让学生失去了一次深刻领悟的机会和与先贤心灵沟通的契机。在对这样的文言文进行教学时,正好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提升文言文阅读的能力。教学时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围绕原文内容拓展知识范围,用具体的事例补充或验证文中的观点或智慧,让内容更具有现实意义。如《先秦诸子散文》,内容虽然简单,但话语中充满智慧。教学时补充相关的材料会让学生感到更充实丰满。再比如学习《庄子》时就完全可以用“庖丁解牛”等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

三、学会授之以渔,指导学生假物巧学

文言文与学生的距离感主要体现在字词句上,疏通之后其实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深度阅读。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可以补充相关资料,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通过假物巧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项脊轩志》虽是用朴实的语言叙述了家庭的变迁,却处处充满情感。教学时可以在作者简介、疏通文章内容之后,通过情感沟通交流的方式加深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的理解。以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吐露心迹,说一说与长辈或者家庭成员的刻骨铭心的情感,无论是悲伤还是欢欣,都会让人为之动容。有了这些情感的基础之后再回到课文中,学生的感受就会更加深刻,从而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兴趣。再如学习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教师引导学生查阅作者资料之后,学生就会对这位当朝的状元、后来的民族英雄产生亲近之感。更会由他“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而生发敬佩之情。

四、知识积累整合,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必须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整合。文言文的学习也是一样,学生在不断积累学习方法和知识的同时,文言文阅读能力也在逐步增强。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从其内容中了解到祖国的历史文化,内容涵盖人文、哲学等诸多方面,学到了知识,懂得了道理,在博大精深的文化中也获得了情操的陶冶,直接影响着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例如,学习了《游褒禅山记》之后,学生获得的感悟是多方面的,文言文知识自不必说,单从情感意志方面来说就已经收获颇丰: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全面,学会坚持,既要博采众长,又要有主见,不能人云亦云,否则就会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再如,在学习了《六国论》之后,学生明白了作者利用借古讽今的手法,告诉人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车之鉴的重大意义。教师应有效指导学生结合现实,明白文言文学习的现实教育意义。

综上所述,刚一接触文言文时学生容易被其表象所震慑,不敢贸然前行,之后便不愿前行。可一旦深入其中之后就会驻足其间,尽情吮吸知识的甘露。进入的动力就在于语文教师的有效指导,让学生有兴趣有能力进行自主阅读,获得知识的同时提升精神品质。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第一中学(226500)

猜你喜欢
文言文情感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主要内容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