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校德育工作对学生进行阳光评价的思考

2016-05-30 10:48郑燕鹏
师道·教研 2016年3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学困生中学生

郑燕鹏

中学德育工作是培养中学生良好个性与品质的教育,在德育评价中给中学生一片阳光,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 丰富阳光评价的主体

重视教师的评价。教师作为德育工作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其对学生的评价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中学生希望在学校得到教师的赏识,教师对他们的激励,能够调动他们的情感因素。教师要抓住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进行评价,让学生认可自己的行为,并找到实施正确行为的动力。像在集体劳动中,一些男生抢着做重活,教师要给予表现,“我们要感谢今天抢着干重活儿的男子汉们,谢谢热爱劳动与关爱大家的他们”。教师具有善于发表学生闪光点的眼睛,才能让学生的个人成长观念发生改变。无论教学评价体系如何变化,教师评价在教育评价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表现,肯定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别是一些学困生,在课堂中进行肯定,能够让积极评价的阳光普及到每一位学生身上。如果学困生能够在课堂中正确回答问题,或者主动回答问题,教师就要对其进行表扬。“你的回答太精彩了,老师都没有想到这样的方法与思路”会给学困生很大的学习信心。用这样阳光性的评价给学生不断努力的动力,向阳光方向发展。

重视学生的评价。学生是德育的主体,让学生参与到德育评价中,才能让评价不断阳光化。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也就是自我反思与调节。用自评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评价的主体,让他们自我鼓励与欣赏,发现自己的优点,建立道德水平提高的自信。除了自评,还要引导学生互评。与互评相比,自评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互评,利用教学活动或者集体活动,让学生认识一下别人眼中的自己。在班会上,教师可以组织一次“我眼中的他”活动,让学生对自己的同桌进行评价,使学生在趣味性的活动中进行评价,发现优势与不足。初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与反思能力,在同桌的相互评价中,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自己,更好地成长。在学生互评活动中,一些学生说他的同桌很聪明,学习方法也与众不同,总是给他带来惊喜。这就会让被评价者开始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明确自身优势与不足。

二、 明确阳光评价的内容

阳光评价,需要让学生通过评价能够明晰自己的现状。笼统的德育评价内容并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不会促进中学生反思。中学生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他们可以通过有效的德育评价,了解他人心中的自己,通过反省改正不足。实施阳光评价,要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意识到自己的好,而不是看到“你很好”、“你很优秀”等模糊评价。像在孝敬老人的养老院之行活动中,一些学生给老人们讲了很多笑话,逗老人开心,教师要这样评价学生,“你知道很多有趣的事,并且能够清晰地表达出来,愿意与老人交流,很有耐心,老师为你骄傲”。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优势在于交流与耐心,以此来促进学生更乐于交流,更有耐心。有的学生会利用自己的课下时间帮助其它学生补笔记,解难题,教师要将这些实事都融合在评价中,让学生的乐于助人变得具体。维护集体卫生,爱护教室公物是每一位学生的职责。班级中一些细心的学生会在大家都离开教室后,主动清扫教室,将物品摆放在规定的位置。发现学生这样的行为,教师要用“你做的一切,老师都看在眼里。热爱集体的你,将教室收拾得井井有条,老师为你自豪,也替大家感谢你”这样的评语让学生找到付出的成就感。细致的评价,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强项。明确的评价内容,更能发挥出阳光作用,给学生指明发展方向。

三、 开拓阳光评价的方向

德育实施的目标不是给每一位学生都建立一套统一的道德标准,更不是将所有学生都培养成为产品一样标准的道德载体。让社会道德变得个体化,使每一位学生都遵守社会道德,开创自己的道德优势,才是德育教育的最终目标。德育工作中的阳光评价也应当具有个性化特征,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在不同中找相同,让同样的道德标准通过不同的形式得以落实。像在提倡热爱校园时,一些学生选择努力学习,在各类竞赛中为校争光。一些学生则通过日常行为,保护着校园中的一草一木。一些学生在生活中不断宣扬学校的好,让更多人认可学校。教师要丰富阳光评价的视角,从不同的方面去了解学生,肯定学生付出,促进学生形成自己的道德标准。

责任编辑邱丽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学困生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