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要及早治疗

2016-05-30 22:45马丽娜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16年3期
关键词:秽语熙熙不良习惯

马丽娜

一年前,一向乖巧懂事的熙熙添了些“坏毛病”,她经常挤眉弄眼、抽动鼻子,还时不时地“清嗓子”咳嗽几声。幼儿园老师以为她生病了,急忙打电话忙告诉了熙熙妈妈。妈妈赶紧到幼儿园接了熙熙,带着她到医院先后查了眼科、呼吸科,排除了眼结膜炎、鼻炎、咽炎、气管炎。妈妈放心了,以为是小孩子顽皮有不良习惯,过段时间自己没趣就会改掉坏毛病。可是几天后,老师又找到妈妈,说熙熙非但旧毛病没改,还添了新毛病。经常不自主地耸肩,还伸舌头引起小朋友哈哈大笑。前几天班级公开课,熙熙的表现把课堂弄得一塌糊涂。无可奈何之下,妈妈带熙熙到省里的权威医院。当导诊护士告诉妈妈去神经科诊治时,妈妈还有些困惑不解,这么人见人爱的漂亮小女孩,怎么会患神经方面的疾病呢?最后经过专家的诊断,熙熙患上了“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熙熙的这些行为,都是这种病症的表现。

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疾病,又称多发性抽动症,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起病,以多发性不自主的抽动伴发声性抽动、语言或行为障碍为特征。临床上表现为短暂、快速、突然、程度不同的不随意抽动,以及频繁的眨眼、挤眉、吸鼻、噘嘴,张口、伸舌、点头等,常伴有感觉、认知、交流、行为等障碍和继发性骨骼肌肉异常,严重的患者兼有癫痫发作。

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常见致病因素

孕产因素 妈妈有孕期高热、难产史、剖宫史,孩子有生后窒息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

感染因素 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腮腺炎、鼻炎、咽炎、水痘、各型脑炎、病毒性肝炎等。

精神因素 受惊吓,情绪激动、悲伤、刺激性的动画片、惊悚的电影等。

家庭因素 父母关系紧张、离异、训斥或打骂孩子等。

其他因素 如癫痫、外伤、一氧化碳中毒、过敏等。

抽动秽语综合征危害多

引发学习困难 患者经常不自主地抽动和发声,注意力无法集中,日久则造成学习落后、成绩下降。

严重影响个性发展 儿童期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是一个人个性的核心成分,会影响人的一生。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不但难以建立自尊、自信,形成健全的人格,而且很容易产生反社会心理。部分患儿到了青少年时期发展成为品行障碍。

导致社会退缩和社交障碍 如果患儿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特别是抽动得不到控制,会严重影响他与同学、同伴的交往,产生自卑感、社会退缩、行为不成熟、社交障碍、口吃以及品行纪律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

常见的误诊原因

既然抽动秽语综合征危害如此之大,那么及时治疗就是重中之重。但是家长在选择治疗方法的时候却是茫然的,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也经常出现误诊的现象。出现误诊常见有以下几个原因,值得引起家长关注。

1.有的医生对病情不熟悉:抽动秽语综合征的表现症状复杂,医生易被各种症状迷惑,如将喉肌抽动所导致的干咳误诊为慢性咽炎、气管炎;将眨眼、皱眉误诊为眼结膜炎;动鼻误诊为慢性鼻炎;等。

2.家长医学知识少:很少有家长因为孩子不断眨眼、耸肩来就医,多数认为这是孩子的不良习惯。家长的医学知识匮乏,认为孩子小和神经性疾病没有关系,有的甚至认为是孩子顽皮可爱,做“怪态”讨人喜欢,从而延误就诊和治疗时间,使患儿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

3.家长对待患儿简单粗暴:有些抽动秽语综合征的患儿家长对孩子采用打骂、体罚等管教方式来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误认为孩子的抽动是不听话或坏习惯导致的,殊不知这种抽动是一种病,患儿是根本无法控制的。

猜你喜欢
秽语熙熙不良习惯
养蚕消毒防病的不良习惯及应对
平乐十八酿
孩子,你慢慢来
警惕伤肾的不良习惯
Case report on Tourette syndrome treated successfully with aripiprazole
回避型:行为退缩,心理自卑
饭后不良习惯有害健康
针刺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2例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1例抽动-秽语综合征伴强迫症的护理体会
汉英秽语的文化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