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特指”所释词语的初期考察

2016-05-30 05:48王哲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6年3期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特指

摘 要:“指”族释语是《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释义中较为常用的专门释义用语,主要包括“指”“泛指”“特指”“专指”“兼指”“借指”“多指”“也指”“一般指”等。其中,“特指”所释的词语在条目和释义上都有一定的特点,但研究薄弱。文章试图以《现汉》第6版所收录的313个“特指”所释词语为研究对象,选取词典中出现“特指”这一专门释义用语的条目为考察范围,运用静态描写、定性与定量、描写与解释等研究方法,尝试探究这部分词语的条目、词类、音节的分布情况,归纳其释义特点,以期能够丰富《现汉》第6版释义用语研究的相关材料,深化对“特指”所释词语的认识,同时能够为这方面的相关研究和词典编纂工作的完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现汉》(第6版) 释义用语 特指 特指义

一、引言

为表现词典释义的科学性、准确性,现代汉语字典、词典的释义中常出现一些专门的释义用语,如“比喻”“特指”“表示”“用于”等,反映一定的语义特点。然而以往对词典释义的研究多集中在释义指瑕或释义模式等方面,对于专门释义用语及使用这些用语释义的词语则关注较少,相关研究也比较薄弱。

《现汉》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出版的第一部规范性语文词典,同时也是一部最具权威性的汉语工具书。先后经历过五次修订,特别是释义的与时俱进,并且每一版的面世都会引起学界的关注和研究。《现汉》第6版也不例外。自2012年面世以来,关于《现汉》第6版相关的研究性论文就已经出现很多了,但以“特指”所释词语为主要内容的研究目前还比较少。本文试图以《现汉》第6版所收录的313个“特指”所释词语为研究对象,选取词典中出现“特指”这一专门释义用语的条目为考察范围,运用静态描写、定性与定量、描写与解释等研究方法,尝试探究这部分“特指”所释词语分类和释义特点。

二、《现汉》的发展及整体研究概况

《现汉》从1965年在内部试用、发行的试用本起,先后出版了1978年的第1版,1983年的第2版,1996年的第3版,2002年的第4版(增补本),2005年的第5版直到2012年的第6版,已历经近60年。无论是它的学术价值、使用价值还是研究价值,都受到国内外学界及广大读者的充分肯定,也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代表了我国辞书编纂的最高水平。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现汉》也不断地与时俱进,历经5次修订,每一次的修订不仅保留了词典原有的优点,而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以求扬长避短、精益求精。相应的,每当这部词典新版本的面世,就会引起对它探讨和研究的热潮,并随之产生大量的研究性论文。从整体来看,对《现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音学、词汇学、语义学、词典学、综述等几个方面。

几十年来,对《现汉》的研究和以《现汉》作为材料的研究成果颇丰,涉及到《现汉》字词的音形、词类、释义、括注、释义原则等诸多方面,限于篇幅,这里并不一一呈现。《现汉》的释义在词典中举足轻重,以往对释义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需要更多的关注。《现汉》作为一部人为编纂的词典,虽历经几十载的改进和完善,但由于主观和客观各方面的原因,仍存在一定的不足。这些不足之处主要存在于释义之中,因为词汇是语言要素中变化更新最快的要素,而其变化的核心在于意义的变化,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对《现汉》的释义进行更广范围、更新角度、更加深入的挖掘和探究。

三、“特指”所释词语的分布及特点

《现汉》第6版经修订和完善,共收录条目69000余条,包括字、词、熟语等各个方面。本文对这69000余条词典条目进行穷尽性地检索,得到含有释语“特指”所释词语的条目共计313条。本章节将依次从条目、词类、音节三个方面对“特指”所释词语的分布及特征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特指”的定义

“泛指”与“特指”是重要的词义现象,是训诂学中的两个术语。何谓“特指”?蒋绍愚认为“特指”就是一个词在某种语言环境中可以用来表示原来由它的下位义表示的意义,是用某一类事物的通名来称呼这一类事物中的主要东西;“泛指”则与其相反,是一个词在某种语言环境中可以用来表示原来由它的上位义表示的意思,是用一类事物中的主要东西来代表这一类。[1]孙雍长曾给出“泛指”与“特指”的定义:如果一个词在某一具体语言环境中其使用义比通常所代表的意义临时有所扩大,便是泛指;如果一个词在某一具体语言环境中其使用义比通常所代表的意义临时有所缩小,便是特指。[2]董为光指出“特指”义和原所属义域有较明显的种属关系,特指意味在长期使用中也会逐渐淡化。[3]

(二)“特指”所释词语的条目分布情况

《现汉》第6版在区分词与非词的基础上给单字条目、多字条目标注了词类。根据“凡例”的说明:“单字条目在现代汉语中成词的标注词类,不成词的语素和非语素字不做任何标注”;“多字条目除词组、成语和其他熟语等不作任何标注外,一律标注词类”。据此,可将“特指”所释词语分为有词类标记条目和无词类标记条目两种。其中,有词类标记条目295条,占94.25%;无词类标记条目18条,占5.75%,参看下表:

表1:条目分布情况

分类 有词类标记条目 无词类标记条目

条数 295条 18条

百分比 94.25% 5.75%

从上表可见,在“特指”所释词语中,绝大部分的条目是标有词类的,包括单音节词和多音节词;只有很少一部分是无词类标记的,基本是词组、成语或不成词的单音节语素。比如:

1.有词类标记:

【侉】<方> 形 语音不正,特指口音跟本地语音不同。土气,粗大;不细巧。

【引火】动 燃料点着,特指用燃烧着的东西把燃料点着。

【老干部】名 年纪大的或资格老的干部,特指1949年10月1日以前参加革命工作的干部。

2.无词类标记:

【溲】<书> 排泄粪便,特指排泄小便。

【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事故,特指人的死亡。

【非典型肺炎】由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和病毒等引起的肺炎,因临床症状不典型,所以叫作非典型肺炎。特指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正式名称是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简称非典。

(三)“特指”所释词语的音节分布情况

本文研究范围内的313条“特指”所释词语条目可以根据音节数目分为单音节条目、双音节条目、三音节条目和四音节及以上四种,参看表2:

表2:音节分布情况

分类 单音节 双音节 三音节 四音节及以上

条数 49条 223条 31条 10条

百分比 15.65% 71.25% 9.90% 3.19%

由表可知,双音节条目最多,共计223条;其次为单音节条目,共计49条;三音节条目共计31条;四音节及四音节以上条目共计10条。同时也可以反映出现代汉语中以双音节词为主的词汇特点。

(四)“特指”所释词语的词类分布情况

根据“特指”所释词语条目分布情况的统计数据,19条无词类标记的条目无法进入本文词类分布情况的统计范围,在有标记的296条中,按释语“特指”所在义项表现出的词性进行收集整理,排除不符合要求的4条,共计292条。《现汉》第6版的词类标记把词划分为12个大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符合本文统计标准的“特指”所释词语条目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四种词类,其余八类未出现。通过本文的附录表可以看出,在这些条目中的绝大多数为名词和动词,其数量几乎平分秋色;而形容词、量词及其他词类数量则极少。

(五)“特指”所释词语的其他分布情况

在所收录整理的313条词语中,按语体进行分类,书面语词有16条,口语词相对较少,只有3条。其中还有一类特色词,即方言词,共计10条,其中包括方言名词、方言动词、方言形容词。

综上所述,“特指”所释词语虽然整体数量不是很多,但是它们的分布情况呈现出自己的特点。“特指”所释词语中名词和动词的比重占绝对优势,且双音节词语比例较大,说明特指现象常常发生在名词或动词类之中,多为双音节词语;“特指”所释词语类型丰富多彩,既有一般词类,又有书面语词、口语词甚至方言词,说明“特指”所释词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现汉》第6版的缩影,展示出了汉语词语的丰富性和多面性,是值得考察和探究的一类词语。

四、“特指”所释词语的分类

《现汉》第6版中释义用语“特指”所释词语可以从义项数目角度划分为两类。一类为仅有一个义项,释语“特指”所在义项为其唯一义项;另一类则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义项,释语“特指”所在的义项是其一个独立义项,与其他义项并列。

(一)单义项的“特指”所释词语

根据释语“特指”的释义格式,可将仅有一个义项的“特指”所释词语分为两种:一种以“特指……”为释义格式;另一种为以“……,特指……”为释义格式。

1.释语“特指”仅用来说明语义范围,条目并未产生特指义。根据收录情况发现,该类型的词语数量比较少。例如:

【流血】动 特指牺牲生命或负伤:~惨案︳~斗争︳~牺牲。

【尾儿】名 特指马尾上的毛:马~罗。特指蟋蟀等尾部的针状物:三~(雌蟋蟀)。

【男女关系】特指不正常的两性关系。

2.以“……,特指……”为释义格式的单义项词语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1)在释语“特指”前的释义中直接解释词语或给出语义来源,不出现其他释义用语。例如:

【夺杯】动 夺取奖杯,特指夺取冠军。

【不正之风】不正派的作风,特指以权谋私的行为。

(2)在释语“特指”前的释义中出现“泛指”“旧时指”“旧俗指”等释义用语,提示词语原义逐渐发展、缩小范畴,出现了现在的特指意义。例如:

【东西】名 泛指各种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特指人或动物(多含厌恶或喜爱的感情):老~︳笨~。

【添丁】动 旧时指生了小孩儿,特指生了男孩儿。

【谢孝】动 旧俗指孝子等向吊唁的亲友行礼,特指服满后拜访吊唁的亲友表示感谢。

(3)在释语“特指”前出现“也”“在我国”“有时”“后”“旧时”等表示该特指义出现的条件、情景,或表明同原义间的关系。例如:

【师长】名 老师和尊长,也特指老师。

【总书记】名 某些政党的最高负责人,在我国特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有时特指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

【朴学】名 朴实的学问,后来特指清代的考据学。

【口形】名 人的口部的形状,语音学上特指在发某个声音时两唇的形状。

【水米无交】形容彼此毫无来往,旧时特指居官清廉,跟百姓没有经济上的来往。

【提示词】名 起提示作用的词语,辞书中特指用来提示词义由来、功能等的词语。

不难看出,(1)中的特指义“夺取冠军”和“以权谋私的行为”是该词语义项的某一方面的具体化,而原义也较常使用。(2)三个例词中的特指义是原义在缩小范围下使用的较频繁的意义。而(3)在特指释义中使用了很多表示该特指义出现的条件或描写同原义关系的释义用语,原义没有其他修饰成分。

综上可以发现,1、2两类词语虽然均为仅有单一义项的词语,但二者却在本质上有所不同。1类词语中的释语“特指”,仅是用来说明语义范围,并非用于对特指义的解释;而2类词语则在释义中给出了词语的语义来源。

(二)多义项的“特指”所释词语

根据释语“特指”在义项中出现的位置,可将含有两个及两个以上义项的多义项“特指”所释词语分为两种:一种为释语“特指”出现在所释词语某一义项中;另一种为释语“特指”所在的义项为独立一项,并列出现在所释词语几个义项之中。

1.在并列义项中的某一义项,以“……,特指……”为释义格式,在释语“特指”前的释义中直接解释词语或给出语义来源,且不出现其他释义用语。例如:

【放疗】名 放射疗法的简称。动 用放射疗法治疗,特指治疗恶性肿瘤。

【旨】意义;用意;目的:主~︳宗~。意旨,特指帝王的命令:圣~。

2.在并列共存的某一义项中,以“特指……”为释义格式的词语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1)释语“特指”仅用来说明语义范围,此义项并未产生泛指义,并且没有其他修饰限制的释义用语。例如:

【复交】动 恢复友谊。特指恢复外交关系。

【古代】名 过去距离现代较远的时代。在我国历史分期上多指19世纪中叶以前。特指奴隶社会时代(有时也包括原始公社时代)。

(2)在并列出现的义项中,释语“特指”仅用来说明其中的某一语义范围,其他义项则有“比喻”“泛指”“通常指”等释义用语。例如:

【曲剧】名 泛指由曲艺发展而成的新型戏曲。特指北京曲剧,以单弦为主,吸收其他曲种发展而成。

【插足】动 比喻参与某种活动(多含贬义)。特指第三者与已婚男女中的一方有暧昧关系。

【潮汐】名 通常指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而产生的水位定期涨落的现象。特指海潮。

(3)在并列出现的义项中,释语“特指”前有“在我国”等限制词,即含有表示特指现象所出现条件的释义用语。例如:

【队员】名 团队的成员。在我国特指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

我们可以发现,在含有多义项的“特指”所释词语中,1类词语中不论其并列义项有几个,有释语“特指”的释义总是与其所在的义项原义有关,通常是“特指”语前出现的释义的具体化,是对其的进一步阐述说明。而2类词语的特指义项与其他并列义项有一定的关联,但不是很紧密,义项相互之间较独立。

五、结语

本文尝试以《现汉》第6版所收录的313个“特指”所释词语为研究对象,穷尽式选取词典中出现“特指”这一专门释义用语的条目为考察范围,初步探究了这部分词语的条目、词类、音节分布情况,并归纳出这类词语的释义特点和分类情况。我们发现该词典中“特指”所释词语的总体数量虽然不多,但是其呈现出的独特性和丰富性显而易见,可以说是《现汉》所收录词语情况的一个小小缩影。通过本文的基础性考察,期望为笔者今后对这一方面的进一步的考察研究有所参考和帮助,同时以期对词典编纂工作的完善有所裨益。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Young Elite Teacher Project”,项目编号为:[YETP0868];本成果受北京语言大学院级科研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为:[15YJ010003]。)

注释:

[1]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2]孙雍长:《训诂原理》,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年版。

[3]董为光:《汉语词义发展基本类型》,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参考文献:

[1]程娟.《现代汉语词典》词语功能义项计量考察[J].语文研究,2004,(1).

[2]常晓芳.新旧版《现代汉语词典》双音节动词释义对比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符淮青.词义的分析和描写[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4]蒋绍愚.词义的发展和变化[J].语文研究,1985,(2).

[5]苏宝荣.词义研究与辞书释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6]刘麦田.新旧版《现代汉语词典》双音节名词释义对比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7]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8]张杰.《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双音复合名词释义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9]张志毅,张庆云.词汇语义学与词典编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王哲 北京语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部 100083)

猜你喜欢
现代汉语词典特指
现代汉语中艺术类行业语泛化现象研究
《现代汉语词典》字母词收录与修订情况分析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释义部分若干问题商榷
《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与配例的关联性与认知效果分析
创客
White Elephant
明清“怎”系疑问句研究
——以《型世言》、《儿女英雄传》为例*
“特指”释义法
《现代汉语词典》的“特指”释义法
The Looney Bin疯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