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谚语中“狗”意象的对比研究

2016-05-30 06:56徐钰瑜王月华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6年3期
关键词:英汉对比谚语意象

徐钰瑜 王月华

摘 要:谚语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其中动物谚语更是受到人们的喜爱。文章以具有代表性的英汉谚语为例,分析英汉谚语中不同的“狗”意象,并探究“狗”意象产生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谚语 “狗”意象 英汉对比

一、引言

谚语是一个民族语言和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现代汉语词典》将谚语定义为:在民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1]其中包含动物词语的谚语最多,这与动物,特别是家畜类动物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有关。

意象(image)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即寓“意”于“象”。由于特定的民族心理,英汉两个民族往往对同一种动物赋予不同的感情,因而同一种动物在英汉语言中的意象也不完全相同(魏丽娟,2005)。本文考察最为常见的含“狗(dog)”的英汉谚语,以具有代表性的含“狗”的英汉谚语为例,对比分析“狗”意象的差异,并挖掘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本文语料主要来源于《朗文当代英语词典》[2]、《英语谚语大辞典》[3]、《中华谚语大辞典》[4]、《ABC汉英谚语词典》[5]、《中英谚语对照手册》[6]及网络。

二、英汉谚语中不同的“狗”意象

汉民族在肯定狗忠诚可靠等正面意象的同时,也指出其负面意象。然而在英国等西方国家,人们认为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是家庭的一员,其意象多为褒扬或中性(王伟娜,2010)。

(一)汉语谚语中特有的“狗”意象

1.狗是富家旺家的

(1)猫衰狗旺。

(2)猪来穷家,狗来富家,猫来孝家。

例(1)、(2)直接通过“狗旺”和“狗来富家”表达“富家旺家”的“狗”意象。汉语谚语中之所以说狗对家庭富裕兴旺有预示性,是因为狗习惯于去弃骨多的人家,而弃骨多也就意味着这户人家伙食丰盛,经济宽裕(王丹丹,2012)。

2.狗是忠主护家的

(3)饿狗不离主。

(4)护家之狗,盗贼所恶。

例(3)中的狗是忠诚于主人的,例(4)中的狗是守护家庭的。中国农业社会中的狗主要用于看家守门,和主人属于从属关系,有守护主人、守护家庭之说;而英国等西方家庭更多的是把狗当成家人,因此“狗是忠主护家的”这一意象是汉语谚语中特有的。

3.狗是感官灵敏的

(5)猎狗的鼻子,药农的眼。

(6)鸡犬认得家。

例(5)拿猎狗的鼻子与药农的眼相提并论,强调狗鼻子的灵敏和药农眼睛的明亮。例(6)指出狗擅长认家,也是因为狗有着十分敏锐的嗅觉,习惯嗅取所到之处的气味并撒尿标记。

4.狗是通人性、富有情感的

(7)雪落狗喜。

(8)猫儿狗儿识温存。

例(7)中的狗在下雪时高兴,和主人一样期待丰收。例(8)中的狗懂得主人对它的抚慰与照顾。这两个例子都说明狗是通人性的,有感情的。

5.狗是多管闲事的

(9)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抓耗子显然是猫的使命和本领,狗抓耗子是管了猫的“闲事”。例(9)通过这一点表现狗是多管闲事的,也体现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即对“干涉他人,甚至帮助他人的做法”持否定态度。

6.狗是势利的

(10)人爱富的,狗咬穷的。

(11)狗仗人势,雪仗风势。

由例(10)和(11)可见,狗是带有私心的,它善于依仗人势,恃强凌弱,它也懂得怎么做对自己有利,即狗是势利、仗势欺人的。

7.狗是不明是非的

(12)救了落水狗,反咬你一口。

(13)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例(12)指出,救落水狗没有好下场,因为狗是恩将仇报的,它会反咬你一口。正如在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中,狗作为低等动物是不知好歹的。例(13)出自历史典故,狗咬吕洞宾(道教仙人)显然是不明是非的表现。

(二)英语谚语中特有的“狗”意象

1.狗是动作迅速的

(14)Come like a dog at a whistle.

例(14)的句义为“像听到哨声的狗一样迅速到来”,这说明狗是动作迅速的,在听到口哨后能立即做出反应并快速行动。而狗的行动速度之快并没有在汉语谚语中得到体现,因为中国人用狗看家,不强调狗在行动速度上的天赋。而英国人将狗当作玩伴,会训练狗捡球等本领;同时英国人有带狗狩猎的习俗,会利用狗的速度帮助捕猎。

2.狗是得人心的

(15)Love me, love my dog.

(16)When a dog is drowning everyone offers him drink.

例(15)可译为“爱屋及乌”,是英国人视狗如家人的体现。例(16)的字面意思是“一旦狗遭淹,人人来喂水”,表面上看是指落井下石,但实际上是倡导人们要去救助落水狗,不要喂水加害。因而还有另一种表现形式(即异形):When a dog is drowned every one offers him help.这两个例子都说明了狗是得人心的。

3.老狗是经验丰富的

(17)An old dog barks not in vain.

英语中常用狗指人,老狗(old dog)常用来指老人。例(17)句义为“老狗不会发出无缘无故的叫声”,常用来指有资历、经验丰富的老人说话有影响力。汉语谚语中只有“识途”的“老马”,却没有相应的老狗意象。

4.老狗是思想落伍的

(18)An old dog will learn no new tricks.

例(18)中的老狗同样指老人,句义为“老狗学不会新花招”,引申意义是“老年人很难适应新事物”。

5.狗是弱小、被欺压的

(19)The dogs bark, but the caravan goes on.

(20)A stick is quickly found to beat a dog with.

例(19)指车队不会因为狗的叫声而停止,即狗的力量只相当于“螳臂当车”,表现了“弱小”的“狗”意象。例(20)的句义为“打狗的棍棒很快就能被找到”,即“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也说明狗是被欺压的,没能力的。

6.狗是虚伪的

(21)Dog wags their tails not so much in love to you as to your bread.

例(21)的句义为:狗摇尾巴不是因为爱你,而是为了你的面包。这说明了狗虚伪的一面。

三、英汉谚语中“狗”意象产生差异的原因

从以上关于英汉谚语中不同“狗”意象的举例和分析可见:在英语特有的“狗”意象中,含贬义色彩的“狗”意象所占比例较小,即“老狗是思想落伍的”和“狗是虚伪的”,其余则为褒义或中性色彩。而在汉语特有的“狗”意象中,褒贬较为均衡,其中含贬义色彩的“狗”意象有“狗是多管闲事的”“狗是势利的”“狗是不明是非的”。

英汉谚语中“狗”意象的种种差异是由英汉民族所处的不同地理环境、不同宗教信仰、不同历史文化等原因造成的。一方面,中国是农业大国,而狗对农业生产的作用并不明显,更多的是用于看门守家;另一方面,中国的封建社会历史使人们的等级观念根深蒂固,在人与动物的关系认识上也有着尊卑优劣的意识(钟鸣,2008),同时迷信思想也使许多动物被赋予或褒或贬的象征意义;再则,中国道教、佛教深入人心,而狗作为一种家畜自然不能感悟教义的真谛,它被认为是无知的;此外,中国的价值观还不提倡“干涉他人的分内事”。因而汉语谚语中会出现“狗是忠主护家的”“狗是势力的”“狗是富家旺家的”“狗是不明是非的”“狗是多管闲事的”等“狗”意象。而英语谚语中会独有“狗是得人心的”“狗是行动迅速的”“老狗是思想落伍或经验丰富的”“狗是被欺压的”等“狗”意象是由以下原因促成的:第一,在英国,牧羊犬等犬类在畜牧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人们常把家犬当做家庭的一员,呵护有加;第二,英国人有带狗狩猎的风俗,这是利用了狗灵活快速的行动能力;第三,在基督教的影响下,英国文化强调平等与向善,认为狗和人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常以狗喻人;此外,英国人看到了狗弱小的一面,反对欺压狗的行为。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英汉谚语中“狗”意象的对比研究,发现英汉两个民族对狗的认知存在许多差异。不同的“狗”意象源于英汉民族所处的不同地理环境、不同宗教信仰及不同历史文化等。汉民族对狗的态度褒贬均衡,而英美民族眼中的狗意象多为褒义和中性。对英汉谚语中“狗”意象的考察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英汉两种文化的差异。

(基金项目:本文为宁波大学2015年校级SRIP项目“英汉谚语中动物意象的对比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1]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第1503页。

[2]La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4th edition),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3.

[3]英语谚语大辞典,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中华谚语大辞典,沈阳:辽宁人们出版社,1991年版。

[5]ABC汉英谚语词典,上海:汉语大辞典出版社,2002年版。

[6]中英谚语对照手册,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

参考文献:

[1]王丹丹.中韩动物谚语对比研究——以“马”和“狗”的为例[D].保定: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王伟娜.英汉谚语里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魏丽娟.英汉谚语中动物意象的比较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4]钟鸣.中西方谚语对比研究中折射出的中西方文化异同(之二)——中西方意识形态在谚语中的体现[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10).

(徐钰瑜,王月华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315211)

猜你喜欢
英汉对比谚语意象
抚远意象等
说说谚语
英汉名词动用分类方法探究
从《论读书》原著和王佐良的汉译本浅析英汉在词法、句法方面的不同
英汉“左/右”空间方位词认知对比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
谚语趣画(一)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
24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