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网络借贷融资问题研究

2016-05-30 15:19刘馨悦
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21期
关键词:征信体系P2P网络借贷融资

刘馨悦

摘 要:P2P网络借贷是利用信息技术,依托于网络的一种民间借贷。其不仅改变了我国居民的投资渠道,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民营企业融资难的现状,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由于起步较晚,缺乏经验,其还存在如身份模糊,法律法规不健全,内部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通过分析P2P网络借贷融资问题的成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对策,如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制度建设,完善征信体系建设,企业自主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投资者谨慎选择P2P网络借贷平台等,这对我国利用P2P网络借贷进行融资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P2P网络借贷;网贷平台;融资;征信体系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1-0078-02

P2P是个人对个人的简称(peer to peer),P2P网络借贷是关于资金的交易,是一种崭新的互联网金融形式,是民间借贷与现代网络信息相结合的创新。借款人通过向平台申请信用贷款,在平台发布借款数额、借款利率、借款期限等交易信息,投资者可以在网络上自由选择,双方协议达成后再进行资金划转。简单说,就是拥有闲置资金并且希望将其用于投资理财的一方,通过第三方的牵线搭桥,将资金贷给有借款需求的一方。其拥有着效率高、融资成本低、投资自由灵活的优势。P2P网络借贷平台是P2P借贷与网络相结合的金融服务网站[1]。

网络通讯技术迅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覆盖面,高效的网络使信息的获得成本变得相对较低,传统金融的优势大大减弱,P2P网络借贷这种由信息通讯领域与金融领域结合的产物应运而生,逐渐成为微型金融发展新趋势。P2P网络借贷为有资金需求的借贷双方搭建了高效便捷的互动平台,成为政府和商业银行不可或缺的补充力量。

自P2P网络借贷的理念传入我国并得到实践后,我国P2P行业逐渐发展起来,但仍然处于不成熟的起步阶段,存在许多不足,逐步暴露的问题也亟待解决,结合中国的国情和金融行业与个人企业的特点,对我国P2P网络借贷融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策略,成功促进P2P网络借贷的成熟,为民营企业融资带来新出路,从而支持个人消费和中小企业发展,满足其信贷需求,提振经济活力。

一、P2P网络借贷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信息不安全

P2P网络借贷是借助于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开发的,集聚了大量的借款人和投资人的详细个人信息。然而,互联网上的安全隐患却是不容忽视的,P2P网络借贷一旦核心系统发生故障,遭到计算机病毒入侵和黑客的恶意攻击或是网络中断,都会影响到交易的正常进行。甚至会导致用户信息的泄露或是不法分子的蓄意盗取,对P2P网络借贷公司的安全运营方面产生很大的负面效应,给投资方和借款方带来巨大的风险。

(二)相关人员违反道德操作

在行业内部许多公司不讲求规范运作,只为追求高额利润而欺诈圈钱,为平台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目前,国内许多P2P平台利用时间差蓄意构成资金池,P2P坚持的用户与资金的点对点原则并没有落实,资金也没有完全穿透,将往来资金存放在平台自己指定的账户,或是由本属于同一集团的公司作为支付公司[2]。这两种模式下,平台都掌握着资金的绝对管理权,将聚集的大量资金挪作他用简直是易如反掌。

(三)经济周期问题

P2P网络借贷自2007年落户于我国经历了冷清摸索和艰难试探时期,大众对其也走过了从陌生排斥到熟悉再到现如今主动接受这一过程,迎来了行业发展的火爆时期,但是在我国金融市场上借贷所占的份额仍然很小,不能与传统金融相比。如果现阶段发展热潮退却,或者一旦出现新的经济大环境的变化,行业的整体坏账率和违约率都会提高,实力较弱的公司将会面临倒闭风险。

二、P2P网络借贷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法律规范不健全

目前,国内的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等都是针对传统金融机构而制定的,由于P2P网络借贷的法律地位不清晰,关于P2P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制定,仅限于银监会与中国人民银行的一些风险提示及规范。并且,由于我国主要借鉴于欧美模式,而欧美整体的法律体系和国情与我国情况又并不是十分相符,无法直接照搬照抄,而且相对于国外研究历史和成果,我国明显缺乏相关的理论基础来指导实际操作。这就致使许多披着P2P网络借贷外壳的企公司大打擦边球,变相从事高利贷,这种行为已经严重完全扰乱了市场经济的秩序。

(二)行业监管不到位

我国P2P网络借贷的定位目前还很模糊,每个机构都将P2P排斥在自己的监管范围外,再加上行业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致使P2P网络借贷平台没有纳入我国的金融监控,整个行业处于“无监管”的灰色地带,人民银行和银监会难以掌控P2P网络借贷投向、运营情况及资金数量,大量资金在二者统计范围之外。

(三)信用风险控制不力

我国征信系统的建设尚未形成成熟的征信市场,服务机构数量有限,且网络借贷公司的定位尚未明确,无法准确区分是属于互联网行业还是金融行业,央行征信系统难以将其纳入其中。因此,征信工作不得不由一些P2P网络借贷公司独立完成,这就对征信结果的全面性和可信性打了大大的折扣。其次,处于大数据时代,征信系统需要的数据十分庞大,以及存在的地域差异,令收集难上加难[3]。

三、完善P2P网络借贷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制度建设

1.确定监管主体刻不容缓,我国政府可以考虑以分业监管为出发点,从中央到地方,层层落实,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管体系。中央监管机构——银监会应该对P2P行业进行统一监管,建立预警机制,防止P2P平台引发区域性或者系统风险。充分发挥银监会、证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等监管机构的职能,各监管机构职责分工,进行分别监管。

2.设置行业最低资本金,提高准入门槛,以此增加对债权人的保障力度和平台抗风险能力。

3.监督平台主要运营,包括资金的第三方托管和注册资金。加快建立证券公司式的,以国有或国有控股的大型商业银行为托管方的第三方托管制度,将投资者的资金存入独立第三方托管账户,投资者在确认投资标的后,再由托管人将资金划拨到借款人账户中,还款时遵循反向资金流动路径,手续费也在交易的同时由托管银行系统自动转入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相应账户,以保护投资人和借款人双方的利益[4]。

4.加强P2P网络借贷平台的退出机制建设。对此可以采取两种模式,即P2P平台主动申请退出和由监管机构直接提出退出。监管机关必须严格审查平台的退出理由,并核实平台的资金状况。同时,监管机构对平台的运营进行日常审查,一旦发现其有违规违法的行为,并且在给予警告后仍不进行改正的,由监管机构直接提出退出申请。但不论哪种模式,在退出过程中,相关机构都要全程监督,P2P平台必须对投资人做出妥善安排,明示清算过程。

(二)完善征信系统建设

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参照将小额贷款公司纳入征信体系的相关规定,发挥征信主体作用,对P2P网络借贷进入国家征信体系的条件进行公开说明,并且经严格审查后方可进入征信体系,并赋予P2P网络借贷平台使用征信系统的权限,对P2P网贷平台的用户开放征信系统。政府也必须履行好引导和监督的职责,既要保证所提供信息的其合法性和准确性,又要对建立的个人信用信息进行长期维护,及时更新,确保信息的时效性。同时,加快市场的参与度,发挥市场竞争优势。加大个人征信市场建设,对用户所使用的计算机IP地址、操作系统、硬件配置等信息都有所收集。

(三)企业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1.提高网络技术,加强多元化合作。P2P网络借贷公司应该加大对技术系统的投入,强化用户在注册及登陆时的身份认证功能,改变传统认证方式,结合动态口令进行认证。资金划拨中的加密工作也不容忽视,加强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等的研发与使用,保证用户个人和资金交易信息安全[5]。同时,防范病毒入侵和网络黑客的攻击,做好做到定期备份交易数据。

2.明确自身职责,强化操作流程。P2P网络借贷公司在交易过程中是独立于借贷方的第三人,不该以金融中介的形式存在,而是仅仅作为信息的传递者。所以,P2P网络借贷平台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加强自身道德建设。与此同时,自身的操作流程的强化也必须落实。这需要行业协会切实发挥自我监督作用,要求平台在不涉及商业机密的情况下对用户资金安全信息进行披露,并做出关于投资风险的说明,为供贷款者理性决策提供依据。

(四)企业内部建立有效的内控机制

对网络借贷平台的内控机制进行完善。建立健全严格的内控机制,制定完备的多元化的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加强人员的行为规范管理和职业技能、自行建立一体化的风险评估团队、注重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此外,应该制订妥善的损失准备计划,以降低投资者损失。

(五)谨慎选择P2P网络借贷平台

参与P2P网络借贷的双方必须掌握投资的相关知识和技巧,并且有充分的规避风险意识,投资人在准备竞标前就应该全面地分析对方的相关信息,不要全部依靠平台的审核评分,然后再决定是否要投资。同时,为了降低自身的投资风险,不要将全部资金投放给一个贷款人,可以依据风险分散的原理,将资金尽可能地分散投资给不同的贷款人。

参考文献:

[1] 冯果,蒋莎莎.论我国P2P网络贷款平台的异化及其监管[J].法商研究,2013,(5).

[2] 陈清艺.我国P2P借贷平台的发展、风险及政策建议[J].福建金融,2014,(9):30.

[3] 王桂堂,石婧雯.P2P网络小贷模式与融资难题的破解路径[J].改革探索,2014,(3).

[4] 邹辉霞,刘义.P2P网络借贷模式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商业研究,2015,(4).

[5] 邢增艺,王艳.网络借贷:微型金融发展新趋势[J].前沿,2015,(3).

[责任编辑 陈丹丹]

猜你喜欢
征信体系P2P网络借贷融资
融资
融资
7月重要融资事件
P2P网贷平台征信体系建设和监管问题研究
基于P2P网络借贷的信用风险管控研究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防范
大数据背景下我国网络借贷监管对策研究
5月重要融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