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县(市)城镇化质量评价

2016-05-30 17:07武莉莉
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21期
关键词:河南省评价

武莉莉

摘 要:选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5个一级指标,19项二级指标,建立评价城镇化质量的指标体系,采用该指标体系对河南省108个县(市)城镇化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排序,并对结果进行摘要分析。

关键词:河南省;城镇化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C8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1-0127-02

近十年来,中国已进入加速城镇化时代,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城镇人口比重达到54.77%,2005—2014年,我国城镇化率以平均每年增加1.18个百分点的速度发展。

随着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的建设,河南城镇化进程步入快车道。根据河南省统计年鉴的数据,河南的城镇化率从2005年的30.7%增加到2014年的45.7%,这十年间,河南的城镇化率以平均每年增加1.5个百分点的速度发展。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河南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原因在于:近十年来,河南大规模开展了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大力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新区和产业集聚区建设,并在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学术界对城镇化及城镇化水平研究很多,但是对城市化质量内涵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立足河南,按照十八大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以及李克强总理关于城镇化建设,关键是人的城镇化的重要论述,对河南108个县(市)城镇化质量进行统计分析。

一、城镇化质量的内涵

城镇化是指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为主和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而质量是指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提高质量是提高满足特性需求的优劣程度,城镇化质量是城镇化进程中反映城镇化优劣程度的一个综合概念。

二、河南县(市)城镇化质量评价

采用蒋青松的指标选择方法,设定了与人的生活相关的指标权重为60%,经济相关指标权重为40%。为体现综合性、代表性、层次性、可操纵性等原则,居民生活质量、资源环境质量、社会发展质量3个一级指标各占20%,经济发展质量、城乡一体化质量两个一级指标各占20%。据此,构建了一个包含五部分共19个二级指标的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从2015年6月,研究小组历时两个月,完成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其中大部分数据来源于《河南省统计年鉴》以及河南各地市统计年鉴,部分数据来自于对各县(市)电话调查和实地采集,由于各市辖区的数据口径不一致,很难得到各市辖区独立数据。因此,以下研究没有对市辖区进行分析,数据截至2014年底,计算出了各县(市)城镇化质量指数,并对各县(市)城镇化质量进行了排名,结果(见下页表)。

三、计算结果摘要分析

表中排名靠前的县市(选取前20位),他们大都聚集在以郑州为核心的周围,凸显了比较明显的地区特征。其中新密市、巩义市、新郑市分列前三位,这三个城市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其经济发展质量、社会发展质量、居民生活质量、资源环境质量和城乡一体化质量五个分项指数排序均比较靠前;而排名靠后的县市(选取后20位),它们的分布没有明显的特征,但是,大都位于河南南部,以及河南东北部。总体来看,城镇化质量表现出比较显著的地区特征和规模特征。

地区特征。主要表现在河南中部地区的城镇化质量显著高于河南南部和东北部地区,这与河南省各县市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符,即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往往城镇化质量也较高,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城镇化质量也较低。从城镇化质量综合指数排序情况来看,前20位中有9个县市(占45%)分布在郑州市和焦作市境内;而在后20位中,河南中部几乎没有,几乎全部分布于豫南地区和豫东北地区。

规模特征。主要表现在城市规模越大,城镇化质量越高,城市规模越小,城镇化质量越低。原因是由于大城市常住人口规模比较大,人员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可以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此外,大城市往往集聚更多的资源,从而在城市建设、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等方面对城镇化质量提升的贡献较大。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城镇化质量报告[J].中国经济周刊,2013,(3).

[2] 何平,倪苹.中国城镇化质量研究[J].统计研究,2013,(6).

[3] 蒋青松.河南城镇化质量的地区比较[J].经济研究导刊,2014,(12).

[责任编辑 刘兆峰]

猜你喜欢
河南省评价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关于项目后评价中“专项”后评价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