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服装CAD制版技术发展研究

2016-05-30 00:52竺梅芳
关键词:智能化

竺梅芳

摘 要:通过分析国内外服装CAD制版技术应用的状况和问题,指出了智能化服装CAD制版技术急需要解决软件兼容、系统完善、结合“互联网+”等方面的问题,服装CAD制版技术应向整体智能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服装CAD制版技术;智能化;三维技术

中图分类号:TS94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346(2016)02-0038-03

她的供养画像绘在莫高窟第22、55、61、98、100、108、401、428窟等石窟中。其中第98、100、108、61窟中的画像保存完好。

莫高窟第98窟为曹议金功德窟,主室东壁门北侧第1身女供养人画像即为曹议金夫人甘州回鹘公主画像。画像中的天公主梳高髻,戴桃形凤冠,两边插金钗步摇,头后垂下红结绶,两鬓秀发包面,额中点缀花钿,双耳垂挂耳珰,颈项上围戴着瑟瑟珠;身穿圆领窄袖红色通裾绣花长袍,袍裾曳地。(图1)

莫高窟第100窟是曹议金长子曹元德和曹议金夫人甘州回鹘公主为纪念曹议金所建的功德窟。甬道北壁第1 身为窟主曹议金夫人甘州回鹘公主供养画像,其服饰形象与第98窟中的天公主画像基本相同。

莫高窟第108窟是曹议金的十六妹与其夫婿归义军左散骑常侍张怀庆所建的功德窟。主室东壁门南侧女供养人行列中第1身为曹议金夫人甘州回鹘天公主供养像。此身天公主画像与第98窟中的天公主供养画像基本相同:梳高髻,戴桃形凤冠,插金钗,垂结绶,鬓发包面,赭色晕染,花钿妆饰,双耳垂耳珰,项饰瑟瑟珠。但其服饰与第98窟中的天公主供养画像有所不同。第98窟天公主穿圆领窄袖鲜红色通裾长袍;此身天公主穿弧形长翻领窄袖紧口赭色通裾长袍,衣领和袖口镶以浅色锦面,并绣以精美的凤鸟花纹。(图2)

莫高窟第61窟是曹议金第三子河西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夫妇所建的功德窟。曹议金夫人甘州回鹘天公主供养像绘在主室东壁门南侧女供养人行列中第1 身,并有清晰的题记: “故母北方大回鹘国圣天的子敕授秦国天公主李氏一心供养”。此身天公主供养画像与108窟中的天公主供养画像基本相同。(图3)

第2位:曹议金回嫁给甘州回鹘阿咄欲可汗的女儿。

她是曹议金夫人甘州回鹘天公主所生,又是回鹘可汗之妻,所以称为天公主。她的供养画像绘在莫高窟第55、61、98、100等窟中,其中第98、61窟中的天公主像保存完好。

莫高窟第98窟主室东壁门北侧女供养人行列中,第2身绘的就是曹议金女儿甘州回鹘阿咄欲可汗妻的供养像。天公主梳高发髻,戴桃形凤冠,上插金钗步摇,后垂红结绶,两鬓包面,耳垂耳珰,项饰瑟瑟珠;身穿弧形翻领窄袖紧口的红色通裾长袍,衣领和袖口上绣以精美的凤鸟花纹。长袍上窄下宽,袍裾曳地。此身天公主的服饰打扮与曹议金甘州回鹘夫人的服饰打扮基本一致。(见图1)

莫高窟第61窟主室东壁门南侧女供养人行列中,第2身供养像为回鹘阿咄欲可汗妻,因窟主是曹元忠,所以题记为:“姊甘州圣天可汗天公主一心供养”。这身天公主供养画像与第1身曹议金甘州回鹘夫人像服饰相同:梳高髻,戴桃形凤冠,上插金钗步摇,后垂红结绶,鬓发包面,脸上赭色晕染,额中和脸上贴花钿,两耳垂耳珰,项饰瑟瑟珠,身穿弧形翻领窄袖紧口的红色通裾长袍,衣领和袖口上绣以精美的凤鸟花纹。天公主双手捧花盘,虔诚礼佛。(见图3)

第3位:曹议金嫁给于阗国王李圣天的女儿。

她是李圣天之妻,于阗国皇后。她的供养画像绘在莫高窟第98、61窟等窟中。

第98窟主室东壁门北侧供养人行列中,第1身为于阗国国王李圣天供养像,第2身便是皇后天公主供养像,榜题为:“大朝大于阗国大政大明天册全封至孝皇帝天皇后曹氏一心供养”。天皇后全身珠光宝气,极尽华丽,以显示尊贵的身份。她头戴镶满绿色宝石的凤形花冠,两边插步摇,发髻上插满镶有绿色宝石的四瓣花钗,耳饰绿宝石连珠耳珰,项饰瑟瑟珠,鬓发包面,眉间饰花钿,两颊贴花靥;内穿回鹘圆领窄袖衫,外罩汉式对襟大袖绣袍,肩披透明绣凤罗巾,脚着平头绣鞋。天皇后的服饰为于阗、汉族的混合服饰。(图4)

莫高窟第61窟,主室东壁门南侧女供养人行列中,第3身为于阗国皇后供养像,榜题是:“姊大朝大于阗国大政大明天册全封至孝皇帝天皇后一心供养”。此身供养像与第98窟于阗国天皇后供养像的服饰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 第98窟的天皇后画像头戴凤形宝石花冠,肩披宽形凤鸟罗巾;此窟中的天皇后画像头戴桃形凤冠,肩披长条绣凤画帔。(见图3)

第4位:于阗国王李圣天回嫁曹氏的三女儿。

此身供养像绘在莫高窟第25、61、202窟和榆林窟第6窟等窟中。其中第61窟中的天公主供养像保存最完好。

莫高窟第61窟主室东壁门北侧供养人行列中第4身便是于阗国王回嫁给曹氏的三女儿供养像,榜题为:“大朝大于阗国天册皇帝第三女天公主李氏为新受太傅曹延禄姬供养”。曹延禄是曹议金的孙子,曹元忠的儿子。根据敦煌研究院专家的研究,这位天公主的供养画像是在曹延禄新受太傅之位后补绘在此窟中的。此身画像的服饰与其母(同窟东壁门南侧第3身于阗国天皇后)的服饰基本相同,只是头冠、发髻、首饰上的绿宝石更多,而且桃形宝石凤冠特别高大;梅花形花钿也似乎更多,几乎布满整个面部。(图5)

第5、6、7位:甘州回鹘阿咄欲可汗和曹议金女儿所生的3个女儿。

她们是曹议金的外孙女,曹元德、曹元深、曹元忠的外甥女。莫高窟第61窟主室东壁门北侧供养人行列中第5、6、7位供养像便是甘州回鹘阿咄欲可汗和曹议金女儿所生的3个小公主,榜题同为:“外甥甘州圣天可汗的子天公主供养”。这3位天公主服饰、姿态完全相同,与其母(同窟东壁门南侧第2身回鹘阿咄欲可汗妻)的服饰基本相同:3位天公主皆头梳高髻,戴桃形凤冠,插金钗步摇,垂红结绶,两鬓秀发包面,脸上赭色晕染,面饰花钿,耳垂耳珰,项饰瑟瑟珠;身穿弧形翻领窄袖紧口红色通裾曳地长袍,衣领和袖口上绣以精美的凤鸟花纹。(图6)

再以当时其他上层贵妇及其侍女画像为例。

莫高窟曹氏画院时期天公主身边的侍女,服饰基本为2种:一是回鹘服饰;一是回汉混合装。她们或是随回鹘天公主陪嫁的回鹘侍女,或是侍奉天公主的汉族侍女,所以随主人穿回鹘装、回汉混合装。

莫高窟第98窟东壁门南侧曹氏眷属女供养像后面有4身侍女。其中持莲花的侍女,头梳桃形椎髻,用红绸带系扎,鬓发包面,眉间饰花钿,两颊红脂晕染,项饰珠串;身穿圆领团花窄袖袍。侍女的服饰相比于回鹘天公主,显得简单多了:没有凤鸟花冠、金钗、步摇,没有宝石镶饰,服装上也没有凤鸟等精美的图案。(图7)这些回鹘天公主及侍女的脸上都贴花钿、面靥,这是汉族妇女的装饰风俗。

由于曹氏归义军政权祖孙三代与回鹘联姻,回鹘贵族妇女的服饰受到了汉文化的影响,同时曹氏家族贵族妇女的服饰也受到了回鹘服饰的影响,产生了一种回汉混合的服饰。这种服饰在莫高窟曹氏画院时期上层贵妇们身上非常普遍,是那时期贵妇们的时尚服饰。

莫高窟第61窟东壁门南侧供养人行列第4、5、6、7、8身女供养人画像,其榜题分别为“故慈母敕授广平郡君太夫人宋氏一心供养”、“故姉谯县夫人一心供养出适翟氏”、“故姉谯县夫人一心供养出适阴氏”、“姉谯县夫人一心供养出适邓氏”、“故姉谯郡夫人一心供养出适翟氏”。这几身供养像服饰基本相同:梳高髻,戴桃形冠,上插花钗、小梳,饰步摇,鬓发包面,两颊红脂晕染,额上、眉间、面部贴花钿,项饰瑟瑟珠;内穿露胸平领内衣,外罩大袖红色绣袍,肩披长条团花画帔;双手捧花盘,虔诚礼佛。桃形冠、鬓发包面、项饰瑟瑟珠是回鹘妆饰习俗,而服装是汉族样式。(见图3)

从上述回鹘天公主、贵妇、侍女等供养像来看,其服饰基本相同:头梳回鹘髻,戴镂刻纹饰的桃形金冠或凤冠,并插发钗和步摇或饰花。面饰花钿,赭色晕染,多樱唇小口。头后结有红色绶带,耳垂耳珰,颈饰瑟瑟珠。身穿圆领或翻领窄袖红袍,有的外罩汉式大袖绣袍,领口、袖口都绣有纹饰。

曹氏画院时期贵族女子的服饰鲜明地体现出回汉服饰文化交融的特点。其中回鹘髻,红绶带,桃形冠,鬓发包面,项饰瑟瑟珠,这是回鹘妇女的妆饰习俗;圆领或翻领的窄袖带纹饰的红色通裾长袍,是回鹘贵族妇女的时装。而凤冠饰花,步摇花簪,花钿面靥,樱唇小口,则是汉族女子的传统妆饰;大袖绣袍,长条画帔也是汉族女子的服饰。详述如下。

凤冠

在回鹘天公主的首服中,凤冠当数最为金贵。在莫高窟中,上述7位天公主均戴桃形凤冠,其中于阗国皇后李圣天夫人的凤冠更为精致,属于凤形花冠(见图4)。凤冠的渊源可追溯到秦代,秦代时,已经出现了凤钗,到汉代发展为以凤凰形象为主的冠饰。据《后汉书·舆服志》记载,太皇太后、皇太后参加祭祀时所戴之冠插有凤凰形饰物,这种以凤凰饰首的风气,实为后世凤冠的发展。古代服饰中的凤,并不专用于女性,唐代以后龙凤逐渐分别象征男女两性。单作为头饰,凤却是女性所独有的。凤冠可以说是最华贵的一种冠,记载中这种冠以银为质,外饰龙凤珠花,并镶嵌各种宝石。敦煌莫高窟盛唐第130窟妇女就有在髻上插二凤钗的形象(图8)。莫高窟第61、98、100、108等窟中大量出现了戴桃形凤冠的妇女形象。譬如第98窟东壁南侧于阗国皇后曹氏头戴镶满绿色宝石的凤形金冠,两边插步摇,发髻上插满镶嵌着绿色宝石的四瓣形花钗;莫高窟第61窟主室东壁门北侧于阗国王女儿供养像,髻上饰冠,冠首饰一高大的团状凤凰,四周金钗、步摇,均饰以绿色宝石(见图5)。

这种凤冠到宋代以后正式确定为法服,并将其列入冠服制度。宋代后妃在受册、朝谒等最隆重的场合都戴凤冠,以后进一步繁化为九翚四凤之饰。南宋时又在凤冠上增加了龙的形象,名为龙凤花钗冠。

步摇:

步摇是我国古代妇女在簪钗之外的又一种贵重而华美的首饰。从《后汉书·舆服志》“皇后谒庙……假髻,步摇,簪珥”的记载中可知,至少在汉代,步摇就已是一种名贵的首饰了。步摇自出现之后历代沿用,从文献记载的资料可知其形制是在不断变化之中,质地以金玉为主,其特点为随佩戴者的步态节奏而摇动。

唐代步摇使用已经相当普遍,莫高窟盛唐第130窟都督夫人礼佛图、晚唐第9窟张承奉家属供养像中都可见步摇这一首饰。莫高窟第61、98、100、108等窟中的回鹘天公主都是头梳高髻,戴桃形冠或凤冠,簪金钗,两边插步摇。

花钿

莫高窟五代壁画中天公主供养像都是两颊红脂晕染,额上、眉间、面部贴花钿。除天公主外,供养人画像中的其他贵夫人、侍女也都施以同样的面饰,如第61 窟东壁门南侧供养人行列第4、5、6、7、8身贵夫人供养像,她们皆两颊红脂晕染,额上、眉间、面部贴花钿;第98窟东壁门南侧曹氏亲眷女供养画像后面有4身侍女供养像,也是眉间贴花钿,两颊红脂晕染。

花钿又称花子,为古时女子面部化妆法。作为面饰的花钿,是将金银、铂、珠、翠等材料,经加工,刻成花、鸟、扇、蝶等形状的饰物,并将它贴在额头、眉心、鬓边等部位以为妆饰。

花钿妆起于何时?说法不一。有说起于秦汉的,《中华古今注》载:“秦始皇令宫人贴五色花子,画为云龙虎飞升。至东晋有童谣云织女死,时人贴草油花子为织女作孝。至后周又谓宫人贴五色云母花子,作碎妆以饰宴;如供奉者,贴奉胜花子作桃花妆。”有说起于唐代的,《酉阳杂俎》云:“今妇人饰用花子,起自唐昭容上官氏所制,以掩点迹。大历以前,士大夫妻多妒悍者,婢妾小不如意,辄印面,故有月点、钱点。”唐段公路《北户录》卷3另记一说:“天后每对褂实在宰臣,令昭容卧于床裙下记所奏事。一日宰李对事,昭容窃窥。上觉,退朝怒甚,取早刀刻于面上,不许拔。昭容即为乞拔刀子诗。后为花子以掩痕也。”有说产生于南朝,根据宋高承《事物纪原》卷3引《杂五行书》载:“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竟效之。”无论哪一种,都说明花钿妆与汉服饰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史书记载看,花钿妆饰以梅花居多,从莫高窟壁画中的供养人画像看,自初唐以来,至盛唐、中唐、晚唐、五代、宋,妇女在额上作梅花妆的也很多,而且其形状不拘一式。此外还有鸟形、燕形等。如,宋代敦煌藏经洞出土绢画《父母恩重经变相图》供养女,头戴花冠,面部化妆丰富,眉上和额中绘花子,脸两侧的红粉妆中绘有一对鸟形花钿,两鸟对称在鼻两侧,眉中饰梅花妆。莫高窟第61窟曹议金甘州回鹘夫人及其他供养人面部也饰有这种鸟形花钿。此窟中于阗公主与眷属供养人面部皆饰鸟形花钿,尤其是于阗公主像,脸上满是花钿(见图5)。

总之,在中晚唐以后,花钿、面靥已经成为中原等地妇女相当普遍的妆饰风俗,当时敦煌地区也很流行此妆饰。回鹘天公主脸上贴花钿、饰面靥,说明她们受了汉族妆饰文化影响,体现了胡汉文化结合的特点,这正是曹氏归义军政权与甘州回鹘联姻的形象写照。

樱唇:

樱唇小口是五代回鹘贵族妇女普遍的妆饰,在上述天公主画像中,无一不是标准的樱唇小口,其特点为:口唇圆小、唇线均匀、上色红艳。

五代时期妇女的这种唇饰基本上承袭了唐代的风格。在晚唐,妇女唇型风格统一为小圆型而且突出红色。如第9、10、196、138窟中妇女,第161、54、85、14窟中的飞天、菩萨等,都是这种唇形。第156窟中张议潮夫人出行图中的张议潮夫人是唐代贵族妇女的典型代表,她那圆小的唇形和红艳的唇脂正是当时现实生活中妇女妆饰文化的一种反映。

大袖袍服:

褒衣博袖,向来是中国服饰的特点。秦汉时代,褒博的服装已是男女常见的服装样式,在《乐府诗集》中有“广袖合欢襦”之言,说的就是袖子宽大的襦衫。(图9)

魏晋南北朝时期,无论男女,宽博的袍服成了礼服的基本形式。有一种谓之“大衣”的女子服装,其实就是一种袍服,它是皇室、贵戚、官僚、士族家庭女子用于祭祀、婚嫁等重要场所的一种礼服,因为其衣身宽博、两袖肥大,故而名之为“大衣”。在莫高窟北朝壁画,尤其是北周壁画中,身着大袖袍服的女子,无论在故事画还是供养人画像中,随处可见:第290窟佛传故事中摩耶夫人及侍女着大袖襦袄;第428窟须达拏太子施象本生中太子妃身着宽袖长袍;第428窟女供养人服饰一律为中原传统大袖裙衫,宽袖下垂直至膝部;第296窟东壁南侧女供养人中,有几身世俗供养人均着交领大袖襦袄。

隋唐时期,虽然因胡服流行,女子服饰兴起了窄袖小衫风气,但是,在很多重要的场合,大袖襦裙仍是贵族女子主要的服装样式。莫高窟隋代壁画中,第305窟西壁下部女供养人均着大袖襦袄,北壁下部女供养人服饰与西壁女供养人服饰相同,亦为大袖襦袄;第295、407窟中的女供养人都以大袖裙襦为主。莫高窟唐代壁画中,大袖襦裙也极为普遍:盛唐第45窟韦提希王后及侍女着大袖襦裙;同窟北壁西侧十六观中王后韦提希亦着大袖襦裙;同窟南壁东侧观音经变中女性形象多着大袖襦裙。晚唐第85窟尸毗王本生故事画中的2个王妃皆着大袖襦裙。中唐第154窟北壁报恩经变中母后着大袖襦裙。中唐第205窟西壁弥勒经变耕获图中送饭的农妇着大袖襦裙。晚唐第12窟末生怨故事中的韦提希夫人着大袖襦,袖阔约4尺。晚唐第9窟张承奉家属的供养像,贵妇人们上身着襦衫,下穿轻薄柔软的裙子,襦裙外另罩一件直领开襟的大袖衫。

五代、宋女子的大袖袍服沿袭了中原传统服饰,尤其是晚唐女子的服饰。莫高窟第98窟于阗国天皇后画像身穿对襟曳地大袖长袍,肩披透明的宽形绣凤罗巾(见图4);莫高窟第61窟东壁南侧于阗国皇后画像内穿回鹘圆领窄袖衫,外罩汉式对襟曳地大袖绣袍,肩披长条绣凤画帔(见图3)。莫高窟第61窟东壁北侧,于阗国王女儿天公主供养像的服饰与同窟东壁门南侧其母于阗国天皇后供养像的服饰基本相同,天公主内穿圆领窄袖回鹘衫, 外罩汉式大袖绣袍,肩披长条凤鸟画帔(见图5)。第98窟东壁门南侧曹氏亲眷女供养人内穿圆领窄袖回鹘衫,外罩汉式大袖绣袍,肩披长条凤鸟画帔(见图7)。第61窟东壁门南侧供养人行列第4、5、6、7、8身女供养人画像内穿露胸平领内衣,外穿大袖红色绣袍, 肩臂披绕长条团花画帔(见图3)。

综上所述,由于曹氏归义军祖孙世代与回鹘联姻,因此,在曹氏归义军时期所营建的敦煌石窟中出现了大量穿回鹘服饰的天公主供养画像。这些回鹘天公主,因受汉族服饰的影响,其服饰中有汉族的习俗,如两颊涂脂粉,面部贴花钿,或穿回汉混合装。同时回鹘服饰也影响了汉族服饰, 回汉混合装成了此时期上层贵族妇女的时尚服饰。

参考文献

[1]敦煌文物研究所.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第5卷[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

[2]段文杰.中国敦煌壁画全集 9 :敦煌五代、宋[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3]欧阳修.新五代史:卷74:四夷附录[M]. 北京:中华书局,1974.

[4]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5]薛居正.旧五代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

[6]陈高华,徐吉军.中国服饰通史[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2.

[7]高春明.中国服饰名物考[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

[8]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

[9]李肖冰.中国西域民族服饰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出版社,1995.

[10]谢静.敦煌石窟中回鹘天公主服饰研究[J].西北民族研究,2007(3).

[11]卢秀文.敦煌壁画中的妇女首饰簪花——妆饰文化研究之六[J].敦煌研究,2007(6).

Abstract: In the period of Cao Painting Academy, Dunhuang region was in close touch with Central Plains and the adjacent minority nationalities, especially the Uighur nationality. Therefore, the noblewoman dress in Mogao Grottoes fresco displays three features. The first is the feature of Central Plains dress mainly characteristic of long gown with wide sleeves. The second is the Uighur dress. The third is the dress mixture of Hui and Han nationalities.

Key words:the period of Cao Painting Academy; Mogao Grottoes fresco; noblewoman dress; long gown with wide sleeves; Uighur dress; dress mixture of Hui and Han nationalities

(责任编辑:陈超拔)

猜你喜欢
智能化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长丝织造装备迈向高速智能化
住宅小区弱电智能化工程建设实现
大型公共建筑智能化系统造价控制
智能化的“世界观”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餐厅智能化该如何进行?
风电智能化时代开启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高速公路智能化的前景